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预置门静脉侧壁袖套法成功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肠联合移植可以治疗短肠综合征合并终末期肝病。自Grant等[1] 1988年成功实施首例肝肠联合移植以来,全世界46个移植中心共进行了186例肝肠联合移植,但例数远少于其他大器官移植。其原因是需要进行肝肠联合移植的病例数相对较少,并且有很多临床问题有待解决,所以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仍属必要。我们在成功建立大鼠小肠移植和肝移植模型基础上,逐步探索出利用供体下腔静脉预置门静脉侧壁袖套、一期整体移植的方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的动物模型,手术成功率高。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封闭群SD大鼠,体重(2 5 0±2 0 )g ,术前禁食2 …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药物顺铂对肝细胞肝癌syndecan-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检测syndecan-1在未化疗组和顺铂化疗组肝细胞肝癌的表达.结果在47例肝细胞癌中,31例未化疗者syndecan-1阳性表达13例,而在16例化疗者中syndecan-1阳性表达13例.化疗组syndecan-1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化疗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顺铂化疗会增加肝细胞肝癌syndecan-1的表达,从而有助于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23.
白细胞介素-10与减体积大鼠肝移植后肝再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与减体积大鼠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建立减体积大鼠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肝切除组、全肝移植组和减体积肝移植组,分别于术后1、2、4、7d取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肝的增殖活性。结果 肝切除组、全肝移植组和减体积肝移植组肝细胞增生活跃,术后4d增殖高峰分别为26.3±0.9、35.8±2.2、32.4±1.8。IL-10与移植后肝再生呈负相关(r=-0.58,P<0.01)。结论 减体积肝移植和全肝移植术后肝脏具有同样的增殖活性,但增殖峰值较肝切除延迟。IL-10对移植肝肝再生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同时受免疫系统产生的其它细胞因子和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急性胆囊炎已成为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文中将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 LC)的处理措施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8月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87例行LC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7例中结石嵌顿359例,152例患者炎症发作超过72 h,中转开腹10例。手术时间30~200 min,平均(63.09±26.62)min;术中出血10~500 mL,平均(51.41±32.41)mL,放置腹腔引流管183例。随访3~24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治愈率100%。结论合理把握急性胆囊炎LC的原则及技巧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带来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腹腔引流术在肝脏切除术后应用的必要性.方法 将我院肝脏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连续实施的210例肝脏切除术的患者按时间先后分成腹腔引流组(120例)和非引流组(90例).分析比较患者术前因素,术中因素以及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各项指标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具备可比性.术后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死亡率分别为0.8%和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2,P>0.05).引流组外科并发症明显高于非引流组,尤其是腹部感染和腹水渗出较非引流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内科学并发症没有明显的差异(X~2=0.338,P>0.05).引流组住院时间(13.1±5.2)d较非引流组(11.4±5.6)d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组结果表明肝脏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术的应用没有必要性,甚至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CT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钼靶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21个病灶)行CT灌注扫描,使用电影模式,0.5s/圈,5mm层厚×4,120kV,60mA延迟时间10s,总扫描时间50s,使用GEAW4.2工作站和Perfusion3软件包,对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和图像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考察各种与灌注相关的参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癌组血流量(BF):(36.46±17.62)ml/(min·100g),血容量(BV):(13.76±8.59)ml/100g,平均通过时间(MTT):(28.23±15.75)s;血管表面通透性(PS):(16.45±12.36)ml/(min·100g),良性肿块组BF:(17.35±10.67)ml/(min·100g);BV:(4.63±3.47)ml/100g;MTT:(25.52±12.91)s;PS:(3.57±3.36)ml/(min·100g),两组BF、BV、PS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提供了乳腺肿块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
PPARγ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是一个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属于核激素受体(nuclear hormone receptor)超家族。被激动剂激活以后,该受体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以及胰岛素的增敏。因此,PPARγ激动剂有希望成为一类全新的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本文对现有的PPARγ天然和合成的激动剂进行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时选择供者的经验。方法29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接受亲属活体供肝移植,共有70名供者入选筛查,筛查内容包括肝功能、血清肝炎标记物、肝体积的估测及肝血管和胆管系统解剖结构的预测,以及年龄、体型、供受者配型、伦理学方面的评估等。结果23名供者被排除,10名(43.5%)志愿者是因为受家庭、亲属和社会上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最终放弃捐肝意愿;6名(26.1%)因铜代谢指标异常,血清铜蓝蛋白<200mg/L,24h尿铜>100μg;4名(17.4%)因为脂肪肝;3名(13%)因为乙型肝炎。10例为右叶供肝,19例为左叶供肝。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之比为(1.38±0.44)%。所有供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3名供者术后发生外科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为一过性胆漏,经穿刺引流后治愈,1例为肝断面渗血,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影响供肝选择的主要因素有传统观念、供者铜代谢指标的异常、乙型肝炎及脂肪肝;而术前对供者进行全面评估及供肝切取技术的改进,是保证供者安全和供肝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
活体肝移植的若干技术改进(附26例次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手术技术的若干改进方法。方法 通过本院 1995年 1月至2 0 0 3年 7月实施的 2 6例次活体肝移植的回顾分析 ,对活体肝移植关键手术的若干改进进行总结。主要技术改进包括 :在以包含肝中静脉为特点的扩大左半肝切取技术的基础上 ,同时采用肝静脉、腔静脉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重建流出道 ;综合显微外科、自体血管移植、血管搭桥及动脉成形等相关技术行肝动脉重建 ;端端吻合重建胆道。结果 受体 :平均手术时间为 (13 2 6± 3 4 8)h ;平均术中出血为 (32 10± 2 96 7)ml;平均冷缺血时间为 (2 1± 2 0 )h ;平均移植物重量 /受体体重之比 (graft recipientweightratio ,GRWR) :1 39%± 0 4 9%。供体 :平均手术时间为 (5 9± 1 6 )h ;平均失血量为(12 10± 710 )ml;平均移植物重量 (42 9± 16 8)g。术后随访 1~ 2 6个月 ,未见流出道、肝静脉梗阻的相关并发症 ;肝动脉栓塞发生率为 12 5 % ;未见胆道相关并发症。结论 LDLT中GRWR应不低于0 85 %~ 1 0 %。联合扩大成形吻合技术重建流出道和综合显微外科、自体血管移植、血管搭桥及动脉成形等相关技术行肝动脉重建是对活体肝移植技术的重要改进。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胆1道并发症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尸体供肝和40例活体供肝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结果40例活体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5.0%,307例尸体供肝肝移植受体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9%;肝内胆道狭窄和胆道铸型结石形成等严重胆道并发症在活体肝移植和放置“T”管的尸肝移植未发生。结论缺血时间尤其热缺血时间是导致严重胆道并发症的最主要的原因,放置“T”管引流能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