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 评价前哨淋巴结(SLN)显像等指导活组织检查技术(SLNB)在口腔鳞癌分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Cn0期口腔癌患者31例,肿瘤旁黏膜下注射专利蓝和99Tcm-右旋糖酐(DX),分别采用蓝染法、淋巴显像法、术中γ探测法定位SLN.行常规病理检查,同时对常规切片阴性者采用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鼠抗人角蛋白抗体(Ael/AE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计算SLN的检出率及评价cNo期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真实状态.结果 用蓝染法、γ探测、淋巴显像分别检测出25(80.6%),31(100.0%),30(96.8%)例的SLN,SLN分别为44,55,51枚,平均每例1.4(1~3)枚.非 SLN(NSLN)1302枚.常规病理检查SLN转移(阳性)6枚(6例),其中1例伴NSLN转移.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检出I例SLN转移.续切片+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出2例SLN转移.未发现单独的NSLN转移病例.结论 蓝染法、γ探测和淋巴显像对SLN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指导的SLNB检测可显示cN0期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的真实状态;连续病理切片和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微小转移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34例在潘生丁负荷下行99mTc-CP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药物相)及常规静息断层显像(静息相)(简称潘生丁试验)。结果表明,潘生丁试验对异常CA检出率为86.1%,较静息断层提高32.6%,有显著意义(P<0.01)。对CAD的诊断率,无论单支(91.7%)、双支病变(100%),均高于静息断层(分别为58.3%、71.4%);在3支病变,二者诊断率相同(100%)。根据潘生丁试验的表现类型,可初步判断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对占CAD12.5%的呈反向填充的患者,潘生丁治疗可能有益。潘生丁试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CAD灵敏度高、安全、价廉、简便,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PET/CT与PET/MRSUVmax的配对比较,评价PET/MR定量分析的能力。方法150例在同天先后接受PET/CT及PET/MR检查的具有肿瘤相关主诉患者纳入该研究。其中男86例[平均年龄(53.63±13.05)岁],女64例[平均年龄(50.28±11.23)岁]。PET/MR检查:躯干部MRI扫描采用横轴位三维容量呼吸保持T,加权,T2抑脂加权快速自旋回波以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同时行PET数据采集,累计45min/5个床位。V01分别置于基于MRI的AC图(MRAC—PET)和基于CT的AC图(CTAC—PET)中FDG阳性病变的最大层面,获得SUVmax-CT,和SUVmax-MR。将Person相关分析及Bland.Ahman图用于2组SUV…的比较,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用于比较良、恶性病变之间SUVmax的差异。结果150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有152个恶性及12个良性病灶。SUVmax-CT与SUVmax-MR在良性(r=0.909)及恶性(r=0.934)病灶中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良性病灶中,2组SUV。。均值差为0.1(95%CI:-3.1∽3.3);恶性病变均值差为0.6(95%CI:-4.2∽3.0)。恶性病灶的SUVmax-MR高于对应SUVmaxⅡ(8.42±5.12和7.83±4.73;u=-3.47,P〈0.01);良性病变SUV—MR略低于对应的SUVmax-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7±3.82和6.28±3.87;u=-1.68,P〉0.05)。结论在良性及恶性病变中,PET/MR均能提供可靠的、与PET/CT相似的定量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54.
55.
淋巴瘤是免疫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结外淋巴瘤患者常缺乏典型症状及阳性的辅助检查结果,部分病例仅以发热为主
要表现。对于表现为长期发热(病程>3周)的淋巴瘤患者,其发热症状的特点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如起热时间、热型、药
物反应等特异性表现对于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早期、罕见病例。应用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维,可以提高此类淋巴瘤
患者的诊断效率,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多模态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路易体痴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5例可能的路易体痴呆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病史采集、神经心理学测验、头部MRI检查,以及~(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β-CFT)、11C-匹兹堡复合物B(~(11)C-PIB)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结果路易体痴呆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和幻视较为明显。~(11)C-β-CFT PET可见双侧壳核和尾状核多巴胺转运体摄取降低;~(11)C-PIB PET可见双侧额颞顶枕叶皮质弥漫性淀粉样蛋白摄取升高;~(18)F-FDG PET可见双侧顶枕叶葡萄糖代谢降低。结论多模态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路易体痴呆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有望实现生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淋巴结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在口腔鳞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cN0期口腔癌患者31例,分别采用蓝染法、SPECT淋巴显像法、术中γ探测法定位前哨淋巴结。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同时对常规切片阴性者采用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AE1/AE3免疫组化检测。评价其对cN0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意义。结果:蓝染法、γ探测、SPECT淋巴显像三种方法分别检测出25(80%)、31(100%)、30(96.5%)例,SLN55枚,平均每例1.4(1~3)枚。非SLN1302枚。常规病理检查SLN转移阳性6枚/6例,其中1例伴有非SLN转移阳性。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检出1例SLN转移阳性.连续切片+AE3免疫组化染色,检出2例SLN转移阳性。未发现单独的NSLN阳性病例。结论:使用连续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可提高SLNB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8.
FDG PET和CT对肺内病灶鉴别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FDG PET显像及胸部CT对肺部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资料和方法:88例肺部肿块患者行FDG PET全身或胸部显像,以目测法和SUV值相结合判定病灶的良恶性,并与CT对照分析。结果:PET显像诊断肺部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3%(65/)和72%(13/18),而CT分别为61%(43/70)和17%(3/18)。结论:同CT相比,FDG PET能更准确地鉴别肺部病灶的良恶性,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18F-DCFPyL PET/CT显像对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同时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49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的18F-DCFPyL PET/CT图像及其临床资料。统计清扫淋巴结的总数及转移淋巴结情况,计算18F-DCFPyL PET/CT对区域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切除后的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长径、中径及短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49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511枚,其中10例患者共出现14枚淋巴结转移,18F-DCFPyL PET/CT正确诊断出其中的9例共12枚转移淋巴结。切除后的转移淋巴结组及非转移淋巴结组的长径、中径及短径的均值分别为1.64±1.23 cm VS 1.12±0.61 cm、1.05±0.87 cm VS 0.59±0.39 cm、0.61±0.54 cm VS 0.36±0.19 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18F-DCFPyL PET/CT诊断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7.96%,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7.50%。 结论: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与其大小无关,18F-DCFPyL PET/CT对于前列腺癌区域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望用于指导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时是否需要清扫区域淋巴结及其合理的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60.
18F-FDG PET纵隔淋巴结高代谢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亚临床感染和肺癌转移所致的18F-FDG PET纵隔淋巴结高代谢的不同特征.方法对300例健康体检者和15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FDG PET显像,以肉眼和SUV相结合的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进行分析.结果 9.67%的健康查体者见纵隔淋巴结浓聚,年龄51~90岁,淋巴结分布较规律, SUV 2.06±1.01;纵隔转移淋巴结分布规律性较差,SUV 3.16±1.34.结论肺癌转移和老年亚临床感染均可致纵隔淋巴结FDG摄取增高,须根据年龄、病史及淋巴结显像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