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1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湿性疗法结合整体干预治愈全身41处伤口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儿童为易患人群,每年春季是高发期,其中爆发型流脑由于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凶险而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2.
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摄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经临床观察和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已证明 :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其中最常见的是阿萨奇B组病毒 (CoxsackieBvirus,CVB)。目前一致认为病毒的直接溶细胞作用和机体的免疫反应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另外 ,一些细胞因子也参与本病的发生。如白介素 (IL) - 2、肿瘤坏死因子 -r(TNF -r)、干扰素 - 6 (IFN - 6 )等。目前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急性期西医多以对症治疗和卧床休息为主 ,以增加心肌营养、改善心功能、控制心衰、纠正和减轻心律失常为目的 ,但疗效不肯定。近年来 ,中药的抗病毒作用已引起人…  相似文献   
53.
绿茶及其提取物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绿茶及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并分析其主要抗菌成分.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各种茶叶的水浸出物及茶叶的主要成分对MRSA的MIC.纸片扩散法观察绿茶浸出物和茶叶主要成份与抗生素合用对MRSA的协同抗菌情况.结果 ①绿茶浸出物对MRSA的MIC范围为0.125-0.5%,青茶浸出物为0.125-0.5%,白茶浸出物为0.0625-0.25%,红茶浸出物为0.5%,黑茶浸出物为0.25-0.5%.②茶多酚对MRSA的MIC范围为128-256μg/mL,茶色素为256-512μg/mL,茶多糖为512-1024μg/mL,茶皂素和咖啡因则均大于1024μg/mL.③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替唑、米诺环素、四环素与绿茶浸出物合用的抑菌圈明显大于单用抗生素的抑菌圈,红霉素和氯霉素单用/合用的抑菌圈相同,环丙沙星加入绿茶浸出物后抑菌圈反而减小.④茶多糖、茶皂素、茶色素、咖啡因与苯唑西林单用/合用的抑菌圈均相同,茶多酚与苯唑西林合用的抑菌圈明显大于单用苯唑西林的抑菌圈,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苯唑西林合用的抑菌圈明显大于各自单用的抑菌圈.结论 各种茶叶对MRSA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绿茶和白茶的抗菌作用最强.绿茶抗MRSA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并且茶多酚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四环素抗MRSA有增效作用,但对其它类抗生素呈无关或拮抗作用.茶多酚中的2个单体ECg和EGCg能增强苯唑西林的抗MRSA作用.  相似文献   
5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建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标准的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COPD的发病机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该文对近年来COPD模型的建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为COPD病因、发病机制和防治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一指禅点按治疗肿瘤晚期之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100例肿瘤晚期出现呃逆的患者,采用一指禅点按天突、足三里、内关以及头针的胃区,每日1次,连续治疗3次后观察效果。结果 1次治疗结束后,痊愈率为22.00%(22/100),显效率18.00%(18/100),总有效率为64.00%(64/100);2次治疗结束后,痊愈率为10.26%(8/78),显效率32.05%(25/78),总有效率为76.92%(60/78);3次治疗结束后,痊愈率为7.14%(5/70),显效率52.86%(37/70),总有效率为82.86%(58/70)。整个疗程结束后,总的痊愈率为35.00%(35/100),显效率为37.00%(37/100),总有效率为88.00%(88/100)。结论 一指禅治疗肿瘤晚期之呃逆效果明显,且平稳。此项技术可以降低临终患者的痛苦感受,维护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的尊严。  相似文献   
56.
泛耐药的出现,使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治疗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绿茶提取物对MRSA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本文就绿茶对MRSA感染的临床试验、与抗生素的协同抗MRSA作用、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吴增城  康利民  李阳  郭斌  冯磊  彭青  潘明新 《重庆医学》2016,(15):2043-2047
目的 探索半乳糖凝集素-3(Gal-3)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肝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最佳诱导条件,并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 离心、贴壁培养分离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标志.取第3代细胞进行分组诱导培养,A组:0 μg/mL Gal-3+ 20 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B组:0.1μg/mL Gal-3+ 20ng/mL HGF;C组:0.5 μg/mL Gal-3+20 ng/mL HGF;D组:1.0 μg/mL Gal-3+20 ng/mL HGF;E组:2.0 μg/mL Gal-3+ 20ng/mL HGF;阳性对照组:SD大鼠肝脏细胞IAR20.分别于诱导后7、14、21、28d时段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Q-PCR)鉴定其诱导分化情况.结果 分组诱导培养后,各组BMSCs形态逐渐向肝样细胞转化,与大鼠原代肝脏细胞IAR20相似,其中28 d时间段,C组转化成IAR20相似细胞比例最高;各组甲胎蛋白(AFP)、清蛋白(ALB)荧光染色阳性率明显增高,并且在28 d时间点C组AFP、ALB的荧光染色阳性率最高;C组AFP、ALB mRNA表达明显增加,同时以28 d时间点表达量达到峰值.结论 Gal-3联合HGF能有效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肝样细胞,分化后的肝样细胞能分泌肝细胞特异性产物AFP、ALB,且其诱导效率与诱导培养时间和Gal-3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12所综合性医院护士识别压疮分期的准确率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对462名来自12所综合性医院的压疮护理小组护士采用培训包集中讲解和讨论2h,发放20张共23处压疮不同分期的照片,看照片答题,在1h内完成考核,使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评卷并复核,分析压疮分期判断准确率和存在问题。[结果]462名护士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护士判断压疮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2.89%(87.45%~97.62%);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能准确识别Ⅲ期和难以分期压疮,误判率较高,分别为12.34%和12.55%。得分64分~100分(94.85分±3.81分),≥90分者457人,占98.92%。三级医院护士得分(95.15分±4.07分)高于二级医院护士(94.00分±2.24分)。不同护龄、学历和职称护士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培训包集中讲解和讨论及采用压疮照片识别分期形式的考核有助于提高护士识别压疮的准确率,但对Ⅲ期压疮和难以分期压疮误判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岗位培训和指导。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慢性胰腺炎(CP)小鼠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活化激酶(TA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黄芩苷防治胰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P模型组和黄芩苷治疗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给予腹腔注射20%L-精氨酸诱发CP,治疗组于造模后2周开始腹腔注射黄芩苷(100 mg/kg,每天1次)。造模后2周、4周和6周分别处死动物,下腔静脉采血,摘取小鼠胰腺组织,HE及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纤维化程度;ELISA检测血清TGF-β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胰腺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和NF-κB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FN、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Ⅰ)、磷酸化TAK1(p-TAK1)及NF-κB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mRNA表达。结果:腹腔注射20%L-精氨酸2周、4周和6周后,HE及Masson染色显示胰腺组织有纤维沉积,FN表...  相似文献   
60.
腰骶神经根神经纤维瘤显微外科治疗二例曾凯生,彭青,李文华例1女,45岁,腰及左下肢痛1年,加重2月入院。检查:L_5S_1棘突间隙左侧有压痛点,向左小腿外侧放散,下肢肌力正常,左足背、左小腿外侧皮肤痛觉消失,左小腿内侧痛觉迟钝,x线显示L_5横突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