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PBL与循证医学相结合构建临床医学教学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趣味性;循证医学强调“以人为主”的临床研究证据,有利于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构建以PBL为基础结合循证医学方法的教育新模式,对培养具有人本主义和创造能力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99m锝标记的聚合白蛋白(99mTc-MAA)肺灌注扫描在诊断肾病综合征伴肺栓塞患儿中的价值.方法:对2000~2005年33例D-二聚体异常的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99mTc-MAA肺灌注显像,并分析相应的胸片、心电图检查结果,对肺灌注显像阳性患儿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2~4周后复查肺灌注显像观察疗效.结果:15例患儿(48.4%)出现肺灌注异常,其中1例为左肺动脉干完全阻塞,对15例患者行溶栓及抗凝治疗2周后症状均明显好转,2~4周后复查肺灌注显像发现完全恢复10例,好转3例,2例未复查.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肺栓塞发病率并不低,且临床表现无特异性;99mTc-MAA肺灌注扫描是无创安全的诊断方法,利于早期发现肺栓塞患儿.  相似文献   
23.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类寄生于消化道的微需氧菌,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有研究表明在肝病的发生中也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幽门螺旋杆菌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肝癌、脂肪肝等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健康体检人群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患病率、影像学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贵宾诊疗科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行头颅磁共振(MRI)常规检查的1008例健康体检者,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间SCI患病率,概括其病灶特点,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常见危险因素与SCI相关性。结果共发现328例SCI患者,患病率为32.5%,其中83.4%缺血灶为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额叶、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和侧脑室周围白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α、尿酸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SCI和非SCI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人群SCI发病率并不低,应引起重视并控制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真菌性腹膜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开展腹透以来资料齐全的真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资料,对腹腔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以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14年中本中心真菌性腹膜炎共26例次,占所有腹膜炎发生率的8%。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前期细菌性腹膜炎、糖尿病可能是真菌性腹膜炎的易感因素。本组患者早期诊断率27%,致病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1%。治疗方法为抗真菌药物治疗和及时拔除腹透管、转作血液透析。大部分患者对抗真菌治疗耐受性良好,但单纯抗真菌治疗疗效有限。本组患者病死率30.8%,腹透管拔除率69%,腹透脱落率42.3%。结论腹透患者真菌性腹膜炎发病率较低,但临床预后差,患者病死率和腹透脱落率高。早期诊断,尽早给予抗真菌治疗和根据病情及时拔除腹透管、转为血液透析是控制感染、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6.
胆固醇逆转运(RCT)是高密度脂蛋白(HDL)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内皮脂肪酶(EL)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血浆HDL-C水平起负调节作用。尽管EL的过表达减少总RCT,但EL剔除并未使RCT受影响。EL虽能增加肝脏选择性的胆固醇摄取,但最终并没有将其转化,也未从胆汁、粪便中排泄。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能够正调节EL的表达,同时EL也能够影响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它们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EL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不明确,在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巨噬细胞也与EL有关。研究认识EL的生物特性,以期将EL作为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