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6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1.
钙代谢异常是重度感染患者重要而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临床以低钙血症为多见,产生低钙血症的原因至今仍未完全明确。在我们先前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感染未控制前低钙血症难以纠正,而随着感染的控制血钙可自行恢复正常。考虑低钙血症有可能是由于细胞外钙向细胞内流动所致。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系统(氩氦刀)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较大体积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CT影像肿瘤直径≥5cm的非小细胞肺癌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鳞癌18例,腺癌8例;Ⅲ期17例,Ⅳ期9例;中位年龄54岁。先行氩氦刀经皮穿刺冷冻治疗,1~2周后行三维适形放疗,DT为50~65Gy,每次1.8~2.0Gy,常规分割。结果所有入组病人均完成治疗计划。CT复查,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较大体积的非小细胞肺癌以氩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湿度对硫酰氟熏蒸处理家蝇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密封模拟熏蒸箱内,根据均匀设计实验分组确定的实验条件,对家蝇熏蒸24 h,观察其死亡率。结果 硫酰氟剂量、湿度单因素以及剂量、温度交互作用均对杀灭效果有影响;家蝇的死亡率随着温度的平方、剂量的升高而升高,高湿度增加家蝇死亡率。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硫酰氟现场熏蒸用量的回归方程,并进行现场验证,修正参数,对熏蒸现场操作人员科学用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肾脏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rhEPO对IR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30)、IR组(n=30)及rhEPO干预组(n=30),分别于再灌注1、2、3、6、24、48h处死小鼠取相应标本,处死前留血标本进行肾功能检测(血肌酐),采用PAS染色评估肾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分析并比较各组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肾脏组织中HO-1、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3、6、24h,rhEPO干预组HO-1mRNA表达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6、24、48hrhEPO干预组IL-6mRNA表达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干预组24h血肌酐含量与IR组相比降低(P<0.05);rhEPO干预组肾脏病变与IR组比较减轻。TUNEL染色示: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凋亡细胞数量增多(P<0.05),rhEPO处理后凋亡细胞数量少于IR组(P<0.05)。结论 rhEPO可能通过促进IR小鼠肾脏HO-1表达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炎症损伤,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消毒隔离护理联合雾化吸痰在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收治的100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消毒隔离护理措施及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消毒隔离护理联合雾化吸痰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呼气50%流量(MEF50%)]和实验组家属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FVC、FEV_1、MEF50%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家属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消毒隔离护理联合雾化吸痰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肺功能和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asegue征与MRI影像定位区域的关系。方法纳入自2015-04—2016-07诊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Lasegue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MUS分类法和胡有谷区域分类法对患者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MRI片进行区域定位,共定位30个区域,分析Lasegue征与定位区域的关系。结果通过突出区域与Lasegue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椎间盘突出区域与Lasegue征有关(OR=1.007),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AUC=0.5)。秩和检验发现,30个区域的Lasegue征阳性和阴性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本组Lasegue征阳性多集中在18个突出区域,突出在Lesions(2A)+Ⅰ、Lesions(2A)+Ⅲ、Lesions(2AB)+Ⅲ和Lesions(3AB)+Ⅰ区域时,Lasegue征表现阳性的趋势更明显。结论 Lasegue征虽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特异性检查,突出在不同区域对其影响不显著,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但突出在某些固定的区域时,Lasegue征却有着呈阳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8.
目的: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技术观察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发现用于糖尿病合并NAFL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糖尿病合并NAFLD的发生机制和早期诊断提供代谢水平上的依据。方法:采用GC/MS检测20例正常人(正常组)、2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单纯组)以及30例糖尿病合并NAFLD (合并组)的尿液样本中小分子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分析正常组、单纯组以及合并组的代谢谱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单纯组的代谢谱完全分离,正常组和合并组的代谢谱分离良好。利用Wiley和NIST等数据库筛选和鉴定了19个与糖尿病合并NAFLD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经过代谢通路分析,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体内存在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代谢异常。结论:糖尿病合并NAFLD的发生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代谢异常有关,尿液中鉴定的代谢物有望成为糖尿病合并NAFL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联合颈动脉超声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供临床参考。 方法 选取瑞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神经内科739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后1周内均给予TCD、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并以头颈部CTA的检查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的参照。比较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率,计算并比较联合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结果 ①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53% vs. 51.69%,χ2=0.693,P=0.405);②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相对于头颈部CTA检查的阳性预测率为97.27%,阴性预测率为93.03%,灵敏度为93.19%,特异度为97.20%,准确率为95.13%,Kappa值为0.903。 结论 TCD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与头颈部CTA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人口学因素和心理渴求对酒精依赖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3家精神专科医院招募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i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Disorder-Fourth Version, DSM-Ⅳ)酒精依赖诊断标准的住院治疗的男性患者158例,进行基线测查,并在基线后3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复饮情况。基线测查包括人口学资料、饮酒特征、临床机构酒精依赖戒断评估表(clinical institute withdrawal assessment-advanced revised, CIWA-Ar)、环境线索诱导及戒断期心理渴求视觉模拟标尺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密歇根酒精依赖筛查量表(Michigan alcoholism screening test, MAST)、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及饮酒促迫性量表(alcohol urge questionnaire, AUQ)。根据随访结果,将“复发”定义为在基线和随访之间任何时刻饮用含有乙醇的饮料,“复发时间”定义为首次饮酒距离基线的天数。是否复发和复发时间是主要结局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酒精依赖复发的因素。结果酒精依赖患者3个月复发率为63.7%,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OR=0.975,P=0.030)及CIWA-Ar评分(OR=1.126,P=0.010)是影响酒精依赖复发的因素,两种环境下心理渴求与复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年龄与住院期间酒精依赖戒断症状严重程度是酒精依赖复发的影响因素,其中年龄大是保护因素,戒断症状的严重程度重是危险因素,而线索诱导及戒断期心理渴求对酒精依赖患者复发的影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