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目的 分析2009年中国西部6省区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方法利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缺乏改善适宜技术的研究”中8141名5岁以下儿童测定血红蛋白的资料。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中国西部6省区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4.1%。男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女童。6~11月龄儿童的患病率最高(38.5%),以后贫血患病率随着儿童月龄的增加而下降。结论 中国西部贫困农村儿童贫血属于中等程度公共卫生问题。在加强合理喂养的宣传教育同时,应提供辅食营养补充品(营养包),降低贫血患病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九省区18-49岁居民能量摄入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中国居民能量参考摄入量修订和相应的膳食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1989-2009年间8次调查中有膳食调查资料的18-49岁调查对象作为研究对象。使用SAS9.2软件对数据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九省区18-49岁男女性成年居民的能量摄入[kJ/d(kcal/d)]分别为10277.6(2456.4)和8539.1(2040.9)。其中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男性成年居民的能量摄入[kJ/d(kcal/d)]分别为9707.3(2320.1),10022.8(2395.5),9876.3(2360.5)和10632.8(2541.3);女性分别为7923.7(1893.8),8120.7(1940.9),8340.0(1993.3)和8909.0(2129.3)。能量的食物来源以谷类食物为主,尤其是农村成年居民,约占总能量的57.7%。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分别为15.1%、31.4%和53.5%。其中,城市、郊区、县城和农村成年居民的脂肪供能比分别为36.0%、33.7%、32.19%和29.2%,1989-2009年我国成年居民能量摄入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能量摄入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村、郊区、县城、城市,以郊区降低最明显,20年间减少1966.1 kJ/d(469.9 kcal/d)。结论 2009年我国九省区18-49岁成年居民能量摄入较前有较大幅度减少,脂肪供能比显著增加,使肥胖及膳食相关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增加。其原因可能在于动物性食物和食用油摄入的增加,值得重点关注。在修订能量参考摄入量和制订膳食指导原则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地区的人群膳食消费特点。  相似文献   
23.
西部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西部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方法利用科技支撑项目"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缺乏改善适宜技术的研究"资料,对8141名调查对象营养状况进行分析。采用WHO 2006的身高标准体重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计算Z评分,应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中国西部6省(自治区)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为14.9%,低体重率为7.4%,消瘦率为3.5%。结论我国西部贫困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状况仍然较为严重。在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时,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类型地区的特点和引起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因素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西部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与医疗费用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在西部6省12县贫困农村共调查8141名5岁以下儿童。按WHO推荐标准将调查儿童分为营养不良与营养良好两组,用SAS 9.1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西部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率为18.9%;男孩营养不良率(19.9%)显著高于女孩(17.7%,P<0.05);营养不良组近两周内腹泻患病率(9.0%)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患病率(27.9%)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6.9%,25.4%,P<0.05);营养不良组的医疗费用(785.1元)显著高于营养良好组的医疗费用(696.6元,P<0.05);营养不良儿童的门诊就诊率(27.5%)显著高于营养良好儿童的门诊就诊率(25.0%,P<0.05)。结论西部贫困农村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仍有待改善,营养状况对儿童的患病率及医疗费用有影响。  相似文献   
25.
公众营养状况是一个国家社会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对公众营养状况非常重视,在不同历史阶段面对各种营养问题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2011年中国12省(自治区、直辖市)膳食环境因素对7~17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方法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膳食环境和体格测量数据,本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膳食调查、个人-家庭-社区的问卷调查及身高和体重测量等体格检查方法。选择相关资料完整的1416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占50.71%;7~10岁年龄组占43.50%,11~14岁37.43%,15~17岁19.07%),结合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的膳食环境数据,构建三水平(省-社区-个人)肥胖与否的二分类结局Logistic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膳食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确定其中危险因素的特性。结果鉴于对单独构建的"省-个体"和"社区-个体"二水平的空模型进行分层的随机效应检验时P值分别为P0.005和0.050P0.100的分析结果,本研究拟合了三水平(省-社区-个人)Logistic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该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各个水平其他指标的影响后,省国内生产总值(GDP)(OR=1.00006,P=0.001,95%CI 1.00003~1.00010)和省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费量(OR=1.18317,P0.001,95%CI 1.10054~1.27200)与7~17岁肥胖呈正相关;以7~10岁年龄组为参照组,11~14岁和15~17岁两个分组与肥胖呈负相关(11~14岁组OR=0.59518,P=0.049,95%CI 0.35465~0.99885;15~17岁组OR=0.13225,P0.001,95%CI 0.04716~0.37084)。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二分类Logistics三水平随机截距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为:截距(-2.23457,P0.001,95%CI-2.59581~-1.87334);省GDP系数(0.00003,P=0.007,95%CI 0.00001~0.00005);省人均食用油系数(0.10642,P0.001,95%CI 0.06365~0.14919);以7~10岁年龄组为参照组,11~14岁年龄组系数(-0.56777,P=0.007,95%CI-0.97837~-0.15717),15~17岁年龄组系数(-1.36679,P0.001,95%CI-2.02890~-0.70469)。结论除个体因素外,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还会受到省级水平膳食环境影响,其中省GDP和省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费量影响较为显著;在个体方面,青春期前7~10岁年龄段是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高风险时期。  相似文献   
27.
目的描述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65岁居民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和体脂肪量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探讨体脂率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中有完整体格测量及相关人口经济学调查资料的10561名18~65岁成年人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调查对象体脂率和体重,分析不同性别成年人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在年龄、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地区和城乡之间分布的差异,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体脂率的肥胖判定标准判断人群肥胖率。结果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65岁成年女性体脂率、体脂肪量分别为33.6%、19.5 kg,成年男性分别为23.0%、15.7 kg。体脂率、体脂肪量均呈现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男性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家庭年人均收入水平、地域及城乡人群的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女性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地域的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城乡和家庭收入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按照WHO推荐的体脂率的肥胖判定标准,女性肥胖率42.0%,随年龄增长不断上升,60~65岁女性肥胖率高达52.4%。男性肥胖率37.1%,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在60~65岁组下降。北方地区男女性肥胖率分别41.9%、45.6%,明显高于南方地区的34.3%、39.9%。BMI与BF%密切相关,但在超重人群中,体脂率达到肥胖水平的人超过50%。结论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性别成年人体脂率和体脂肪量存在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北方人群的肥胖率明显高于南方。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分析中国九省(自治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食物摄入的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的9轮随访数据,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食用油和调味品)收集膳食资料,分析老年人平均每日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应用2016版中国居民平衡...  相似文献   
29.
实验观察了2,3-吲哚醌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的C57BL/6J小鼠帕金森病模型中脑内黑质中Bax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2,3-吲哚醌100和200 mg/kg预处理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中Bax的表达显著降低。证实2,3-吲哚醌可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起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0.
四叶参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四叶参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灌胃给予四叶参多糖(0.1,0.5 g·kg-1),于治疗0,7,14,21 d取大鼠尾血,用酶化学方法检测空腹血糖;分离胸腺、脾脏,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计算刺激指数(S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显著升高,3周后,胸腺极度萎缩(P<0.01),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明显下降(P<0.01).四叶参多糖治疗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5),连续治疗3周,胸腺指数显著提高(P<0.05,P<0.01);高剂量组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增强,刺激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四叶参多糖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并能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