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冬瓜的美容及药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瓜的美容及药用价值张淑瑛(北京复兴医院中医科100045)冬瓜又名水芝、地芝、东瓜,是葫芦科一年蔓生草本植物。因经霜后皮上有如涂上白粉,且瓜籽亦是白色,故又名为白瓜、白冬瓜,因其形长而圆,似人睡眠的枕头,又称为枕瓜。它既是人们夏秋两季喜爱的菜蔬,又...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术语,认为这种消化不良不是由任何潜在的器质性疾病所致[1]。在临床上内镜检查未发现急性或慢性消化性溃疡、胃癌或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若病人当前或过去未患过消化性溃疡,仅在组织学上的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仍归于功能性消化不良[2]。临床常见症状为餐后饱胀,上腹部胀满或疼痛,暖气,恶心,厌食,部分病人还有与上腹部不适相关的烧心和反胃。此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原因仍然不十分清楚[3]。祖国医学常把本清归属于胃痛、反胃、暖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 ICU 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 ICU 患者199份伤口分泌物阳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鉴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U 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107株(53.8%),革兰阴性杆菌92株(46.2%)。以表皮萄萄球菌(21.1%)、金黄色葡萄球菌(12.6%)、溶血葡萄球菌(10.1%)、大肠埃希菌(15.1%)、肺炎克雷伯菌(10.1%)和鲍曼不动杆菌(9.5%)为主。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未发现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哌拉西林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了解 ICU 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1~9月收集IFI组67例、非IFI组61例及健康对照组48例血浆标本,应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G试验最佳临界值。结果 IFI组、非IFI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皆为非正态分布。IFI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中位数208.00pg/mL明显高于非IFI组61.30pg/mL(Z=-5.083,P<0.01)和健康对照组31.16pg/mL(Z=-8.288,P<0.01)。G试验用于诊断I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最佳临界值为90.49pg/mL,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7.1%、69.9%和90.3%;同时,真菌培养诊断IFI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7%、94.5%、85.7%和61.9%。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好,但有时发生假阳性,建议临床在诊断IFI时,动态检测G试验并联合真菌培养以提高IFI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15岁 ,因双手指伸侧出现散在的白斑 3年 ,无自觉症状而就诊。患者 3年前双手指伸侧出现散在的白色斑点 ,以后逐渐增多 ,并蔓延至掌指关节处 ,足背无皮疹出现。曾在当地按“白癜风”治疗效果不佳。父母非近亲结婚。查体 :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所见 :双手指背侧 ,掌指关节处可见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白色斑点或斑片 ,表面无萎缩或硬化 ,白斑中央或周围可见呈岛状的绿豆或蚕豆大小的褐色色素沉着斑。前臂、鼻背及颊部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雀斑样改变。诊断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其家系调查结果显示 :父系无同样患者 ,母系情…  相似文献   
16.
17.
清热除湿法治疗干燥综合征1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淑瑛 《中医杂志》2001,42(8):506-506
笔者从医30余载,应用清热除湿法治疗因湿热之邪引起的干燥综合征1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8例中,女性17例,男性1例;年龄45~73岁,其中45~55岁10例,55~ ~65岁6例,66岁以上2例。病程1~18年,以1~10年者居多,共14例。症状:(1)目干少泪,(2)口干少津,(3)患者大多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4)症见身体沉重,倦怠乏力,舌苔粘腻厚浊、脉象弦细或濡。  相似文献   
18.
自1997年4月~12月份我们采用昆明华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清热暗疮片治疗面部痤疮,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就资料完整的45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45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28岁,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19.
With rich clinic experience of over 30 years, the author have treated 18 cases of sicca syndrome with the heat-removing and dampness eliminating method, and obtained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results. A report follows.  相似文献   
20.
张淑瑛 《陕西中医》2001,22(7):421-421
消化性溃疡是指仅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的部位的慢性溃疡(局部出现了疮疡、糜烂、肿胀或 出血等病变)。由于溃疡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故 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在中医证候学中属于“胃脘痛”、“泛酸”、“胃胀满”等范畴,以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常见的有“肝胃不和”、“寒入胃肠”、“阴虚胃热”、“肝郁化火”、“湿阻中焦”、“血瘀”、“脾胃虚寒”七型,各型均可导致胃肠发生疮疡、糜烂、肿胀或出血等病变。临床当标本同治,在治疗病因的同时,加用乌及贝散(汤)以达除湿制酸、止血敛疮、缓急止痛之目的。 1药物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