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2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医药卫生   671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宋影  孟韧  张涛  邵勇 《中国性科学》2019,(4):124-126
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感染与黏液脓性宫颈炎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检出率的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400例宫颈筛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观察黏液脓性宫颈炎发病率和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检出阳性率,比较不同特征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检出阳性率的差异,分析影响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检出阳性率的因素。结果 400例接受宫颈筛查患者中黏液脓性宫颈炎者65例,发生率为16.25%;黏液脓性宫颈炎组患者支原体检出阳性率为81.54%,明显高于非黏液脓性宫颈炎组;有异位妊娠史、有附件压痛、宫颈涂片白细胞计数≥10/视野、有宫颈糜烂、有黏液脓性分泌物、流产次数≥2次的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检出阳性率较高;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将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检出阳性率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附件压痛、宫颈糜烂和黏液脓性分泌物是影响液脓性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检出阳性率的因素。结论黏液脓性宫颈炎患者的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较高,且与有无附件压痛、宫颈糜烂和黏液脓性分泌物相关。  相似文献   
992.
杜彦辉  付建敏  衣香明  马斌武  张涛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2):819-821,F000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血清ACE活性与中青年缺血性恼卒中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中青年患者55例,老年患者41例)和58例中青年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研究,用酶法测定血清ACE活性。结果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在三组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ACE基因DD、DI和Ⅱ三种基因型的血清ACE活性差异有显著性,DD基因型血清ACE活性最高。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遗传危险因素;血清ACE活性与ACE基因型有关,DD型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Gd-EOB-DTPA增强MRI对不伴有周围胆管扩张的肿块型肝内胆管癌(IM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术前行Gd-EOB-DTPA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33例孤立性无周围胆管扩张的IMCC患者的基本MRI征象、动态多期增强强化特征以及肝胆期(HBP)表现。根据肿瘤动脉期强化特点分为经典型和富血供型,测量并计算HBP病灶及周围肝实质的信号强度(SI)比,对比两型间的差异。结果 33例无周围胆管扩张的IMCC,T2WI以混杂稍高信号为主(26/33,78.8%),伴中央高信号(13/26,50.0%)或低信号区(7/26,26.9%),66.7%(22/33)DWI上呈“靶征”,75.8%(25/33)HBP呈“EOB云”。其中,经典型(n=27)IMCC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伴中心渐进性延迟强化;富血供型IMCC(n=6)表现为全瘤(n=2)或近乎全瘤(n=4)强化伴持续性强化(n=5)或廓清(n=1)表现。两型IMCC在慢性乙肝、肝硬化感染率(11.1%vs 66.7%,P=0.011)及肿瘤大小(3.9 cm vs 2.8 cm,P=0.019...  相似文献   
994.
<正>少突胶质细胞瘤为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的一个亚型,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为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关键变异,提示预后相对良好。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神经系统外转移极为罕见,本例为我科收治的1例脑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Ⅲ级)并颅骨、脊柱、骶骨、肋骨、锁骨多发转移患者。现报告如下以加深相关认识。1病例资料患者,男,因“阵发性头颈部疼痛”于2018年09月入院。入院查体:神清语利,问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双侧对光反射均灵敏,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及心肺腹部查体均未查及异常。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在胃黏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2~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普通胃镜检查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的患者810例,分为胆汁反流组(n=178)和无胆汁反流组(n=632),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排除243例HP阳性患者,结合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将567例HP阴性患者根据胃黏膜病变程度依次分为正常组、慢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胃癌(GC)组,比较各组胆汁反流检出率及反流程度。结果 在有无胆汁反流方面,两组性别、禁食时间、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重指数、饮食辛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18~45岁与46~75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女性、禁食时间过长、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升高。在胃黏膜病变方面,排除HP对胃黏膜的影响后,正常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P&l...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得RE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于TCMSP平台检索旋覆代赭汤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应用String、Perl语言等生物信息学工具筛选出旋覆代赭汤与RE的交集靶点,并构建“化合物-交集靶点”网络及PPI网络。应用Cytoscape中的MCODE和Cytohubba插件提取PPI网络的功能模块及Hub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注释。将Hub基因与旋覆代赭汤作用于RE涉及的信号通路合并构建“Hub基因-KEGG”网络图。结果:从GSE68698数据集获得186个REDEGs。筛选得到165个有效化合物,71个与RE有关的作用靶点和7个核心Hub基因。MCODE功能模块及Hub基因功能注释显示,参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MAPK级联反应、转录因子结合、蛋白磷酸酶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调控癌症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灶性粘连、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旋覆代赭汤通过调控机体的炎症级联反应,发挥防治RE的效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对距骨缺血性坏死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距骨缺血性坏死相关文献,从发病机制、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距骨缺血性坏死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就诊时大多已进展至Ficat-ArletⅢ~Ⅳ期,需要手术治疗。目前,该病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髓芯减压、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关节置换术及关节融合术等。早期距骨缺血性坏死可保守治疗,如治疗失败可以考虑髓芯减压。关节融合术应作为终末期骨关节炎和塌陷患者的补救手术,存在严重骨丢失时需行胫距跟融合术和植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效果良好,对各期距骨缺血性坏死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合适骨瓣供区仍需进一步研究。结论 距骨缺血性坏死手术方法以及不同分期治疗体系均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98.
陈妙  邵沛  王渝  张涛 《现代中医药》2010,30(3):28-29
目的观察利湿排石汤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利湿排石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排石颗粒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湿排石汤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加钛网笼内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2例胸腰椎结核一期经前路行病灶清除钛网笼植骨融合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病例的治疗效果,比较其术前、术后的X线片、Cobb氏角及神经功能。结果经1—4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生理曲度基本恢复,Cobb氏角为(4.25°±3.25°),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检查均恢复到E级。结论术前系统规范抗结核,术中彻底的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一期治疗胸腰椎结核、防止病理性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骶管注射、手法配合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程远明  李博 《中医正骨》2010,22(8):46-4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目前常用的非手术疗法如牵引、熏蒸、药物、理疗、针灸推拿等,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其疗效持续时间短,容易复发。我们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骶管注射、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配合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