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目的 构建及鉴定人Notch-1基因的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寻找最佳RNAi慢病毒载体。方法 针对人Notch-1基因序列,按照RNAi序列设计原则,设计3段RNAi靶点序列(shRNA1~3),通过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将Notch-1基因序列插入慢病毒载体pLenOR-THM,构建pLenOR-THM-Notch-1重组载体。质粒转化感受态DH5α细菌,筛选阳性克隆,经KpnⅠ和EcoR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通过脂质体将慢病毒四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观察感染效率。各组病毒载体转染ACC-M细胞后,运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Notch-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慢病毒载体pLenOR-THM-Notch-1,四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可见大量绿色荧光;浓缩后的病毒滴度为5.8×108 TU·mL-1;以复感染系数为1时感染293T细胞,感染效率在90%以上。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pLenOR-Notch-1-shRNA3组受抑制程度最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Notch-1 RNAi慢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52.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临床骨缺损提供理想的修复材料,人们积极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中表达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rhBMP-2与牛骨中提取的骨形成蛋白(BMP)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均能在异位诱导骨、软骨形成,但两者在诱导形成的骨组织结构上有一定差异。rhBMP-2可以与胶原、珊瑚/胶原、无活性脱矿骨基质或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等载体材料合成rhBMP-2复合人工骨,共同用于骨缺损的修复。但在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尚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观察载药珊瑚糊剂充填感染根管的疗效。方法:用载药珊瑚糊剂充填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根管,用牙胶尖充填作对照。治疗后1年和2年随访,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载药珊瑚糊剂充填组的成功率为96.3%,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载药珊瑚糊剂是一种较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54.
口腔颌面部严重损伤的控制性外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损伤控制性外科的主要原则是:先通过简捷的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然后至ICU进行生理性复苏,最后进行二次手术,对所有损伤实施确定性修复。口腔颌面部严重损伤常为多发伤,出血多、生理机能耗竭严重,需要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策略。  相似文献   
155.
高某某 ,男 ,5 6岁。 1996 0 2因左下牙龈癌在我院行左侧龈颌颈联合根治术 ,术后局部放疗约 60 0 0cGy。 2 0 0 1 0 9因左颈上部转移癌在当地医院行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与颈内动脉粘连 ,为避免损伤颈动脉 ,将肿瘤分块取出 ,术后局部再次放疗约 5 0 0 0cGy。放疗结束后左侧颈上部即出现渐进性肿胀疼痛 ,肿块表面皮肤破溃 ,遂再次入我院。查体 :左侧颈上部明显肿胀隆起 ,可触及约 5cm× 6cm肿块 ,边界不清 ,质地较硬 ,固定 ,与皮肤粘连 ;皮肤表面有一瘘口 ,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流出。CT片示 :左侧颈上部边界不清肿块 ,包裹颈内、颈外动脉 ;…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在腭后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对6例腭后部肿瘤患者施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遗留缺损用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术野显露良好,随访3个月~3年,仅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口角歪斜,3个月后恢复正常;无肿瘤复发,移植皮瓣全部成活,腭部形态和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张口无受限。结论下唇-颏唇沟-颌下径路用于腭后部肿瘤扩大切除术,术野显露良好,符合肿瘤外科、美容外科和功能性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比较折叠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腹直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和带蒂的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颊部洞穿缺损的适应症和效果。方法:自2002年2月~2010年6月收治1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根治性切除后遗留的颊部洞穿缺损大小范围(包括皮肤和黏膜):32-76 cm2。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及缺损的部位和大小等情况,分别采用游离前臂皮瓣(3例)、腹直肌皮瓣(4例)、股前外侧皮瓣(2例)或带蒂胸大肌皮瓣(6例)折叠修复,分析和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本组15例随访3个月~7年,除2例胸大肌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外,其余移植皮瓣均成活。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张口不受限。结论:前臂皮瓣较薄,适于修复上颊部或前颊部洞穿缺损,腹直肌皮瓣和胸大肌皮瓣较厚,适于修复伴下颌骨缺损的下颊部和后颊部洞穿缺损,股前外侧皮瓣厚度中等,并可根据需要削薄,适于修复颊部任何区域的洞穿缺损。  相似文献   
158.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珊瑚复合人工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将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以一定的方式复合后,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和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组织学方法检测其骨诱导活性和骨修复能力.结果显示:rhBMP-2/珊瑚复合人工骨植入小鼠肌袋1周,诱导软骨形成,3周,形成编织骨,6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同时,珊瑚被部分降解吸收;复合人工骨植入兔颅骨缺损后,以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制完成骨修复过程,术后12周,植入物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其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此复合人工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较强,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生物性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59.
珊瑚复合人工骨骨诱导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弥补单纯珊瑚无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弱等缺陷,为临床提供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将珊瑚与胶原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制备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将其植入大鼠背部肌肉陷窝,以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作对照;取材后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图像分析评价其骨诱导活性。结果珊瑚/胶原/rhBMP2植入后1周,在局部诱导出软骨细胞分化和软骨基质形成;植入后4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诱导成骨的量有明显的rhBMP2剂量依赖性(P<0.01);而珊瑚/胶原和珊瑚/rhBMP2植入区均无骨或软骨形成。结论珊瑚/胶原/rhBMP2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