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0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院前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做过CPR的1376例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行回顾性调查,用EpiData软件建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行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选取变量为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影响CPR效果的因素.结果 对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第一目击者急救是保护因素,OR=2.21(P<0.01,95.0%C/=1.356~3.602);与女性比较男性是危险因素,OR=0.515(P<0.01,95.0%CI=0.320~0.826);20~29岁组较≥81岁组ROSC可能性大,OR=3.241(P<0.05,95.0%CI=1.146~9.138);CPR术前心跳骤停时间是危险冈素,OR=0.913(P<0.01,95.0%CI=0.887~0.948);与心脏静止比较,室颤是保护因素,OR=5.092(P<0.01,95.0%CI=2.927~8.861);电击是保护因素,OR=3.384(P<0.01,95.0%CI=2.033~5.635);肾上腺素0~4 mg组ROSC可能性高于≥5 mg组,OR=3.255(P<0.01,95.0%CI=1.606~6.597).对生存到院--2~12岁和13~19岁组生存到院可能性分别比≥81岁组高,OR=12.818(P<0.05,95.0%CI=1.299~126.508)和OR=10.505(P<0.05,95.0%CI=1.161~95.058);CPR前CA时间是危险因素,OR=0.862(P=<0.01,95.0%CI=0.82~0.906);室颤患者生存到院的可能性较心脏静止患者高,OR=7.330(P=<0.01,95.0%CI=3.962~13.560).结论 院前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有CPR前ECG、第一目击者急救、电击、CPR前CA时间、肾上腺素剂量、性别、年龄分组.院前CA患者生存到院独立影响冈素有CPR前ECG、CPR前CA时间、年龄分组.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隐匿性哮喘(concealed asthma,CA)患者血浆炎症标记物与肺小气道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连续确诊的(经支气管激发试验)隐匿性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n=30)行肺小气道功能测定,以ELISA方法测定其血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IL-4水平。另选健康查体者(n=21)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肺小气道功能减退(P〈0.05);血中CRP、IL-6及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与FEF25%-75%、FEF75%-85%呈负相关。结论:隐匿性哮喘患者存在肺小气道功能减退,血中炎症标记物水平显著升高,并与其小气道功能的减退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医护人员急救技术培训现状及需求情况,为制订相应的培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108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858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医护人员中35岁以下者占83.45%,医生大专、中专学历者占79.93%,初级、中级职称者占96.65%;护士则以中专学历为主(占71.56%),初级职称者占92.81%,中级职称者仅占7.19%,无高级职称;临时聘用人员多(占89.51%)。92.00%未参加过急救技术系统、规范的培训,对培训需求期望高,医生与护士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影响社区医护人员参加培训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忙、学习机会少、经费限制。[结论]有必要对社区医护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急救技术培训,各级领导应在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44.
探讨多器官衰竭(MOF)患者临终前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测定21例MOF患者临终前血浆TNFα和IL6水平。结果发现,MOF患者临终前血浆TNFα(3.17±1.06μg/L)和IL6(98±17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提示:MOF患者临终前体内细胞因子网络系统仍处于激活状态。作者认为,深入研究MOF患者血浆TNFα和IL6产生规律,在适当时机选用相应单克隆抗体改变体内细胞因子网络活性,可能有助于MOF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45.
用短时间超速离心结合制备性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人血浆 apoE.以此纯品免疫家兔制备了单价兔抗人 apoE 抗血清,与常规方法相比,本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和提纯周期短等优点,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高兴、中性、悲伤三种情绪面孔刺激对于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的P300影响。 方法 对33例18~58岁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其中应激组17例,无应激组16例)和18名20~58岁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视觉脑诱发电位检测,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悲伤三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分别观察病例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诱发下P300潜伏期和波幅,采取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统计各组之间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利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分别进行病例组HAMA、HAMD总评分与P300波幅、潜伏期相关性分析。 结果 应激组、无应激组分别在高兴、中性面孔刺激后P300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无应激组分别在悲伤面孔刺激后P300波幅都低于对照组,但仅无应激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组、无应激组在高兴、中性、悲伤情绪面孔刺激后P300潜伏期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在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对于高兴、中性面孔情绪的辨别能力有所减弱,情绪偏向影响发作期抑郁患者持续注意认知。   相似文献   
47.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开展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宁波市4所中学的2 218名学生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评定量表(父母版)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SNAP-Ⅳ平均得分为(9.82±7.29)分,注意缺陷多动症状阳性率为2.9%,其中男生为4.1%,女生为1.5%.单因素分析显示,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发生率在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是否外出上班、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学习压力、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满意度、日间思睡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小、学习成绩差、男性、独生子女、看电视时间长、入睡困难及日间思睡程度重者,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可能性更大(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可采取多种措施开展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48.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注意缺陷多动症状与焦虑情绪发生状况及两者相关性,为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宁波市4所中学的2 218名学生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问卷(SAS)和中文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SNAP-ⅣV评定量表(父母版)18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焦虑情绪阳性率为14.8%,其中轻度焦虑率为11.1%,中度焦虑率为2.7%,重度焦虑率为1.1%;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状阳性率为5.7%,注意缺陷症状阳性率为4.4%,多动/冲动症状阳性率为1.4%.注意缺陷症状阳性组中,轻、中、重度焦虑的比例分别为24.7%(24/97),8.2%(8/97),3.1%(3/97);多动冲动症状阳性组中轻、中、重度焦虑的比例分别为20.0% (6/30),10.0%(3/30),33.3%(1/30).注意缺陷症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13,P<0.01),多动冲动症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06,P<0.05).结论 注意缺陷多动症状高评分学生有较高的焦虑情绪阳性率,对焦虑情绪的干预应作为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治疗维度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碳酸钙D_3颗粒、骨化三醇胶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患者,给予碳酸钙D_3颗粒、骨化三醇胶丸联合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生活质量;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骨密度(BMD);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3、6个月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的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BMD为(0.81±0.03)g/m~2,高于治疗前的(0.72±0.06)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6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4例可耐受,2例因过度敏感给予对症处理;治疗后,所有患者血钙、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碳酸钙D_3颗粒、骨化三醇胶丸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残余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