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志魁  魏美羡  周俊仁  周文革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9):1060-1061,1072
目的了解芗城区浦南村钩虫人群感染及流行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钩虫卵;对部分重度感染者进行驱虫导泻治疗,并收集虫体进行虫种鉴定;对部分环境类型土壤的钩蚴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检查4812人,钩虫感染者1601人,感染率为33.27%。感染程度以轻度感染为主;女性感染率(18.37%)高于男性(14.90%)(χ2=7.74,P<0.05);人群分布以<15岁年龄段的感染率最低(9.31%),55~年龄段的老年人最高(47.43%),呈年龄增长而升高趋势(χ2=300.00,P<0.01);文化程度以高中以上者感染率最低(8.06%),与文盲半文盲(31.89%)、小学(37.83%)、初中(31.35%)文化程度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P<0.05)。驱虫导泻20人,收集钩虫成虫326条,均鉴定为美洲钩虫;分离培养土壤20份,分离阳性钩蚴12份,均鉴定为美洲钩蚴。结论芗城区浦南村为严重的钩虫流行区,人群钩虫感染率高,且为单纯的美洲钩虫;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开展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Neonatal Polycythemia)系指由于红细胞异常增多,红细胞压积升高,血粘度增加引起的一种病症。又称“厚血综合征。”临床上较少见。现报告2例如下。例1 男婴。因抽搐伴呕吐5小时入院。患儿系足月急产,胎盘早剥,青紫窒息,体重3200g,脐带短(25cm)。生后全身皮肤呈紫红色,10小时出现阵发性屏气,反复惊厥,呕吐咖啡色物。母亲孕期无异常。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了解漳州市芗城区肠道蠕虫流行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 结果 1989年、2002年和2014年的肠道蠕虫感染率分别为83.23%、44.45%和3.40%,2002年、2014年感染率分别比1989年下降了46.59%和95.92%。主要感染虫种为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钩虫为感染优势虫种。各年龄组肠道蠕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1989-2014年,漳州市芗城区肠道蠕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钩虫为感染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福建省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情报告和监测点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09年全省菌痢发病率4.31/10万~9.28/10万,年均发病率6.5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0~5岁组发病率最高(41.20/10万);发病顺位依次为散居儿童、农民、幼托儿童和学生。5年监测总检出率为2.5%,仅发现福氏志贺菌(B群)和宋内志贺菌(D群);97例确诊病例中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例较少;分离的志贺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头孢噻肟高度敏感。[结论]福建省菌痢发病率有些地区仍较高,患者症状较轻,易造成误诊漏诊,流行菌型不断变迁,耐药日渐严重,菌痢防治工作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46.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HP)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深部真菌病。鉴于该病无特殊性体征,其病原形态又与杜氏利什曼原虫相似,因此,许多都易被误诊〔1-2〕。本文报告1例误诊为黑热病的组织胞浆菌病病例。患者,李××,女,2 2岁,广州市郊南丰镇人,1998年到福建省漳州市郊打工,5年来从未离开过当地。2 0 0 3年6月2 3日开始发热、热型不规则,体温最高达4 1.0 0C ,伴有稀水样的腹泻,粪水棕黄色。曾在当地医院进行抗炎、止泻等药物治疗,不但无效,反而病情加重。7月3日因突感腹部闷胀、疼痛,并多次吐血,于当日14时2 0分住入某医…  相似文献   
47.
不同质量浓度医用臭氧对兔骨骼肌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医用臭氧(O3)局部注射后,在不同时期对实验兔骨骼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评估医用臭氧对骨骼肌纤维的毒性。方法 6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臭氧注射Ⅰ组(20μg.mL-1)、Ⅱ组(50μg.mL-1)、Ⅲ组(80μg.mL-1)以及纯氧注射Ⅳ组。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光镜下显示:Ⅰ和Ⅱ组2h肌细胞轻度损伤;Ⅲ组2h肌组织弥漫性坏死。Ⅰ,Ⅱ和Ⅲ组4周出现明显的组织损伤的修复反应。结论不同质量浓度医用臭氧肌肉注射后会对肌细胞产生损害,且随注射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以50μg.mL-1的臭氧肌肉注射安全,80μg.mL-1的臭氧肌肉注射组织损伤较重,应慎用。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7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病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81岁,平均(67.1±9.76)岁,肿块最大径2.2~5 cm,中位最大径3 cm。显微镜下观察,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形态结构多样,可见筛状、管状、实性结构,6例以筛状结构为主,1例以实性结构为主。肿瘤性肌上皮/基底细胞样细胞构成了肿瘤的主要成份,肿瘤性腺上皮数量少但一定存在。免疫组化示肌上皮/基底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 CK、CK5/6、Vimentin、P63、calponin。腺管上皮表达 CK、CEA、EMA 和CD117。 Ki67指数5%~20%,中位数为10%。 ER在7例均为阴性,6例PR阴性,1例阳性,HER2均为阴性。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多属于基底细胞样癌。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芗城区细菌性痢疾(菌痢)的流行概况与菌型分布,做好防控工作。[方法]依据全国菌痢监测方案(试行),从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对疑似菌痢者粪便或肛拭标本1719份进行检测。[结果]志贺菌阳检率2.9%(49/1719),2005-2008年阳检率分别为5.7%、3.4%、2.5%和1.5%,呈逐年下降趋势。主导血清型为宋内志贺菌(61.2%),其次福氏志贺菌4c(16.3%);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发病占总数的67.4%,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75.5%),以儿童为主,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结论]芗城区菌痢防控的重点是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夏秋季,防控对象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