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0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医药卫生   530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94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维生素E对烧伤小鼠免疫功能改善及其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强  李通 《营养学报》1994,16(1):34-38
本实验研究了维生素E(VE)改善烧伤后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小鼠11%~12%总体表面积(TBSA)全层皮肤烧伤后血、肝、脾中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升高、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白介素一2(IL一2)生成、空斑形成细胞(IJFC)形成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均处于抑制状态。投予VE后可防止烧伤动物体内LPO水平、GSH含量明显变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程度也明显小于未投予组。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处理的作用与VE相同。体外实验显示,过氧化亚油酸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以及IL一2产生、诱发淋巴细胞脂质过氧化、降低淋巴细胞内GSH含量。淋巴细胞上述功能的抑制与LPO水平密切相关;加入VE可抑制过氧化亚油酸对淋巴细胞的上述作用。提示VE可改善烧伤后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而发挥的。  相似文献   
42.
甘糖酯,藻酸双酯钠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3.
目的 了解淄博市属中学学生患龋情况 ,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 12~ 18岁男、女中学生共 2 5 5 8人 ,并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按全国口腔疾病常规检查方法调查其患龋情况。 结果 中学生患龋率为 2 1 15 % ( 5 4/2 5 5 8) ,城区学生类龋率高于农村地区学生 (P <0 0 1) ,女生患龋率高于男生 (P<0 0 5 ) ,而初中、高中学生之间差异无显著 (P >0 0 5 )。 结论 普及口腔保健知识和提高防护意识 ,改变饮食习惯是降低患龋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4.
对176名患者的757个动脉段分别做了快速血管扫描(QS)及血管造影两项检查。以QS系统血管相邻两点多普勒频移的比率≥1:3作为判断血管存在临界狭窄(血管直径减少50%以上)的阈值。结果:与血管造影结果相比,QS诊断血管临界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94%和92%;诊断血管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95%和94%;QS发现血管的狭窄程度与踝肱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  相似文献   
45.
涂颖  陈洁  郑仕诚  何素玉  周骥  张强  汤善宏   《四川医学》2023,44(6):630-634
目的 探索四川地区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的患病现状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在成都平原、川中地区和川北地区3家三级医院诊断明确的23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和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以RSI>13分作为食管外症状判断标准,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39例胃食管反流患者有131例(54.8%)发生食管外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51.1%)、咽部异物感(47.3%)、声音嘶哑(42.0%)、饭后咳嗽(38.2%)、持续清嗓(26.0%)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者BM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功能性肠病是发生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四川地区胃食管反流食管外症状患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多样,且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及时有效的干预独立危险因素,可减轻患者的复杂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PTM)在评估血管病变和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PTM。结果大血管病变的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和脑出血),PTM为轻度升高,平均水平均在35μg/L以下。微血管病变性疾病(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SLE尿蛋白阳性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和D IC),PTM中重度升高,平均水平全在40μg/L以上,分别与大血管病变的各组疾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析病情进展和并发症PTM水平,原发性肾小球慢性疾病的肾功能衰竭组显著高于无肾功能衰竭组(P<0.01),SLE尿蛋白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高于大血管病变组(P<0.01),D IC的PTM水平更是显著高于其他所有组别(P<0.01)。结论检测PTM可评估大小血管病变和并发症,有实用的临床指导意义,并为研究病理生理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7.
高文胜张强  文学奎 《医学信息》2007,20(12):1066-106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胃左静脉组织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比值的变化及其与胃左静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放射免疫法和硝酸酶还原法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胃左静脉组织中ET-1和NO含量,术中测定胃左静脉压力,比较两组ET-1/NO比值的变化,并对ET-1/NO比值与胃左静脉压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门脉高压症患者胃左静脉组织中ET-1/N0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ET-1/N0比值与胃左静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存在ET-1和NO失衡,ET-1产生相对过多,可能是门脉高压症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ET-1/N0比值与胃左静脉压力相关,可以用来间接反映门静脉压的高低,从而对预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49.
移植静脉的重塑与再狭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再狭窄是影响PTCA和静脉移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 ,既往认为血管再狭窄是由于血管平滑肌迁移至内膜 ,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造成的。最近实验研究表明血管非适应性重塑是造成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 ,包括早期血管壁细胞如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表型改变 ,通过增殖与凋亡参与损伤修复及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与胶原机化与重排共同参与血管重塑。血管再狭窄不是单纯孤立的内膜、中膜及外膜变化的结果 ,而是血管壁构成在修复损伤过程中重塑的结果 ,而适应性重塑血管代偿性扩张不形成再狭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云南省各地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共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260起,发病6 600人,死亡2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二、四季度,占总起数的66.54%(173/260);暴发场所多发生在小学,占总起数的58.08%(151/260)。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85起事件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40.00%(74/185),毒素引起的占46.49%(86/185);明确致病因子的118起暴发事件中,60.17%(71/118)是由4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其中蓖麻毒素导致的最多,达22起(18.64%),发病人数428人,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20起(16.95%),原因食品被归因为一类食品植物类,主要是大米、三明治、面包。导致暴发污染环节最多的是生产加工环节(50.77%,132/260)。 结论 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在学生开学季时,加强对小学食堂植物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管理和监督。微生物、毒素感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原因查明率低,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毒素检测能力,提高原因查明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