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髋臼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方法]30例(32髋)髋臼骨折患者行保守治疗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后平均间隔7年5个月(5个月~29年)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对32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时平均51岁(25~78岁)。应用非骨水泥人工关节29髋,骨水泥型2髋,混合型1髋。术后平均随访8年9个月(4~17年)。[结果]手术组和保守组在骨移植、翻修率、手术时间和异位骨化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失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保守组失血量较多。手术组和保守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髋臼骨折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两者远期疗效相似,非骨水泥型关节置换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移植静脉再狭窄的机制,明确移植损伤对移植静脉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选取一侧将股静脉翻转后移植于同侧股动脉缺损(静-动组),另一侧将同等长度股静脉截取后行原位缝合(静-静组),另取正常股静脉作为对照组(取自静-动组移植前静脉的一部分)。均于术后4周取移植静脉段,行HE染色、弹力纤维的维多利亚蓝染色观察移植静脉管壁组织学变化;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管壁细胞增殖情况;电镜观察管壁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静-静组血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但内膜(3.50±0.41μm)、中膜(12.23±1.59μm)厚度无明显变化;静-动组内膜、中膜细胞均增殖,内膜(25.60±3.21μm)、中膜(21.30±2.47μm)厚度较对照组、静-静组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未见PCNA阳性细胞,静-静组内膜(5.9%±1.3%)、中膜(23.4%±3.4%)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均小于静-动组内膜(16.4%±1.9%)、中膜(36.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静组透射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扁平,游离端有绒毛样突起,细胞排列紧密,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静-动组透射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增殖明显,增殖的内皮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间隙增宽,内膜中可见大量平滑肌细胞,基底膜不完整,中膜平滑肌细胞明显增殖;对照组内皮细胞形态及排列与静-静组相似,只是中膜平滑肌细胞未见增殖。结论静脉移植后可导致血管管壁细胞增殖,如合并血流动力学变化则会发生更严重的细胞增殖和迁移,导致管腔狭窄;减少移植损伤,改善移植静脉的微循环,成为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的理论基础之一;静-静移植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探寻静脉移植后再狭窄的机制。  相似文献   
83.
耻骨联合分离程度与骶髂关节变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程度与骶髂关节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耻骨联合的变化预测骶髂关节损伤程度.方法:防腐尸体骨盆8具,骨刀凿断耻骨联合,切断双侧骶棘,骶结节韧带和骶髂前韧带,制成开书型骨盆骨折,使耻骨联合分离至1、3、5、7 cm时,用螺旋CT扫描,用标准CAD测量软件计算骶髂关节开大的距离.结果:耻骨联合分离1、3、5、7 cm时,骶髂关节分离距离平均值分别为:左侧(6.93±0.44)、(9.63±0.21)、(11.64±0.33)、(14.35±0.29)mm,右侧(6.91±0.44)、(9.63±0.19)、(11.63±0.20)、(14.30±0.49)mm.耻骨联合分离3 cm与5 cm时,髓骼关节分离距有明显差异,P<0.05.耻骨联合分离与骶髂关节分离有相关性,r(左)=0.991,r(右)=0.992,P<0.01.回归方程:左骶髂关节分离距离(mm)=5.777+1.214×耻骨联合分离距离(cm),右骶髂关节分离距离(mm)=5.784+1.209×耻骨联合分离距离(cm).结论:骶髂关节分离随耻骨联合的分离程度增加,根据耻骨联合分离距离可预测骶髂关节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4.
85.
髂骨移植并发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髂骨移植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研究1990年~2005年10月828例髂骨移植患者,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浅感染45例;深部感染10例;局部血肿60例;深部血肿4例;神经损伤30例;血管损伤3例,均发生在髂骨后部取骨时,为臀上动脉断裂;髂骨骨折2例,腹壁疝1例.[结论]取骨位置及操作不当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了解髂骨解剖特点,正确选择取骨位置、微创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价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骨折分类采用目前综合分类法,本组病例中Ba.ml T11 1例,Ba.m.p2T11 2例,Ba.ml T12 1例,Ba.m.p2T12 3例,Ba.m,p3T12 1例,Ba.ml L1 4例,Ba.m.p2 L1 3例,Fa.m.p3(T12,L1)2例,Sa.m.03 L2 1例,Ba.m.p1 L2 1例。均采用前路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前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病例随访6~15个月,平均10.5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离断,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8.14%恢复至术后平均92.14%,2例完全性及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显示,脊髓神经功能获改善。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植骨块均已融合,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结论]前外侧入路椎管减压充分,钉棒系统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手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7.
目的:为了探讨掌指关节附近断指再植术中骨端清创及内固定方法的选择与术后手指功能的关系。方法:对离断平面在掌指关节附近的40例(42指)断指,分别采用钢丝固定、克氏针固定,关节成形,关节置换及关节融合的方法处理骨折。结果:经6个月~5年的随访,按照TAM评价方法,手指活动优良率70%。结论:我们认为根据伤情正确处理骨端,正确选择内固定方法是掌指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8.
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收治201例拇外翻患者,经正确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脚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均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骨盆骨折血管损伤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血管损伤是骨盆骨折的严重并发症 ,往往引起大出血及休克 ,并且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最近文献就报道不稳定骨盆骨折死亡率为 10 %~ 2 0 % [1、2 ] ,Cook[3 ] 报道为 45 %。骨盆骨折出血的死亡率更高 ,Brown[4] 报道死亡率为 60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 ,交通事故也相对增多 ,骨盆骨折已成为仅次于颅脑损伤的一种严重创伤。近年来不少学者对骨盆血管解剖及临床损伤做了研究。1 骨盆结构特点骨盆呈环状 ,由 3块骨组成 ,一块骶骨及两侧髋骨 ,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 ,这个环的形成无内在稳定性 ,它需要韧带支持及…  相似文献   
90.
移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与全髋置换术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内固定和全髋置换治疗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50例65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透视下闭合复位三枚平行空心螺钉内固定,另一组行全髋置换术。有精神障碍共19例。结果 全髋置换组术后1年内Harris髋关节评分优于内固定组,而病死率两组无差异。有精神障碍者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多与内固定组。分别为32%及5%,在精神正常者则相反,分别为12%和60%。2年病死率在有精神障碍者为8/19,精神正常者为3/31(P<0.001)。结论 对有错位的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若精神正常或对功能恢复要求较高,应行全髋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