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10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抗HIV-1 gp12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备抗HIV-1 gp120单克隆抗体(mAb),并建立一种可用于检测gp120的ELISA法。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抗原HIV-1gp120免疫BALB/c小鼠,通过B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HIV-1gp120的mAb。用ELISA法答定mAb的Ig亚类、效价及特异性。用饱和硫酸铵(SAS)纯化mAb,并用HRP标记后建立双mAb夹心ELISA法。结果:筛选出10株稳定分泌抗HIV-1gp120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9株为IgG,其中4株的腹水效价为32X10~256X10所得mAb与HIV-1gp41、HIV-1p24及HIV一2gp36Ag均无交义反应,仅与HIV-1gp120产生特异性反应。用mAb 6H9和9H12,建立了双夹心ELISA法,检测gp120抗原的灵敏度是10μg/L。结论:获得10株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机HIV-1gp120的mAb,并建立了灵敏度良好的双mAb夹心ELISA法.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占5%~20%,其病程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病理变化严重,有较广泛的胰腺细胞和实质出血坏死,并伴有胰周以及腹腔、腹腔后组织炎性浸润、出血和坏死。腹腔内可伴有含高淀粉酶的血性或脓性渗液,同时亦产生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和毒素,吸收入血可引起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研究表明:这些毒性物质主要是通过胰腺腹膜后的内瘘途径,由淋巴入血液,故治疗中不可忽视腹膜后间隙的引流。 1 诊 断 ①临床诊断:需在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如出现休克、腹膜刺激症加重、高热持续不退、黄疸加深、神志模糊和谵妄、高度腹胀、血性或脓性腹水、两侧腰部或脐周出现青紫瘀斑、胃出血等则可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②实验室诊断:白细胞超过16×109/L,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降低,血糖>11.1.1 mmol/L,血钙<2.0 mmol/L,血尿素氮或肌酐增高,酸中毒等。③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横结肠、胃充气扩张,左膈肌升高,胸腔积液;B超检查呈现不均匀、不规则强回声,边缘轮廓不规则、不清楚,腹水;CT检查见胰腺肿大,外形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胰周积液,胸腹腔积液;CT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观察不仅提供有否坏死,而且还可提供坏死的部位、范围等,是术前较为可靠的特异性的诊断方法。④腹腔穿刺检查见穿刺液外观常呈血性混浊或脓性,穿刺液的淀粉酶值若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水平则更有意义。 2 治 疗 ①基础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术前准备,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碱平衡;补充血容量和营养支持;减少胰液、胃液分泌,预防控制感染,防治休克,解痉止痛。②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更为明确:诊断不肯定;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病情仍继续恶化;胰腺坏死已并发感染;伴胆道疾病者;后期并发症(胰腺脓肿、假囊肿等)。有人主张早期手术,即在发病后72 h之内或一经确诊即施行手术,这样可以及时清除和引流毒性物质,清除坏死组织,减少各种酶的激活,或可降低MOF和感染的发生率;切开胰腺被膜和胰周组织,解除胰液排泄受阻,可有助改善胰腺血运,阻止胰腺组织坏死的进一步发展等。针对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有以下3种:a.灌洗引流术:有开放和闭式法二种,由于手术时尚未坏死的组织手术后仍可继续坏死,因此清除坏死组织后,必须在胰床、后腹膜行充分引流,可采用多条引流管,或者盐水纱布开放伤口引流,术后可再次清除坏死组织;b.坏死组织清除术:是基本术式,尽可能地清除坏死组织,特别适用于胰实质浅层散在性的坏死、全身情况差者;c规则性胰腺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胰实质坏死范围较大又集中且与有生机组织分界线明显、全身情况尚好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当在医患关系很不融洽,医患之间不易相互理解,其中既有医疗实践的特殊性,也有教育体制不科学的原因.为改善医患关系,本文提出四条建议,试图为解决此难题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坤 《四川中医》2004,22(3):36-37
清热法为疮疡主要治法之一。作者根据体会指出:疮疡清热不可寒凉太过。论点有四:一是疮疡初期解毒寒凉太过则影响消散;二是疮疡中期托毒寒凉太过则难脓难腐;三是疮疡后期清余毒寒凉太过则疮口难敛;四是热者寒之要适度,适当配伍寒勿过。  相似文献   
15.
16.
调神通络针刺法对脑梗塞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神通络针刺法是一种将头针与体针相结合用于治疗中风病的针刺方法,是由我院郭思吉教授创立的,笔者运用该法对脑梗塞患者血脂的变化进行观察效果显著,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无细胞百日咳原液主要用于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配制,供儿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之用。目前《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规定该原液用于配苗前必须进行兔法热原检查,本文就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兔法热原检查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以建立一种检测无细胞百日咳原液热原的更简便、快速、灵敏、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牵牛花综合症是先天性视乳头发育不全的一种表现,而脉络膜缺损是一种少见的眼泡胚裂闭锁不全所致的一种先天异常。二者同时出现并伴视网膜脱离则更为少见。笔者曾于2003年9月收治牵牛药综合症合并脉络缺损并伴视网膜脱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行早期胰岛素(INS)持续静脉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对胰岛D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T1DM并酮症酸中毒(DKA)患儿12例(强化组),采用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连续观察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BG(C-P/FBG)及INS用量。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TlDM并DKA患儿10例(非强化组),行非持续静脉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开始及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的差异;观察急性期患儿进入蜜月期的百分率。结果:①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FBG、2hPBG及HbAlc均较治疗开始时显著改善,且均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显著升高,达正常范围;3个月时INS用量显著低于急性期;②非强化组FBG、2hPBG、HbA1c均较开始治疗时明显改善,但未达到强化治疗目标;C-P/FBG升高,但未达正常范围;INS用量无明显减少;③两组治疗开始FBG、2hPBG、HbAlc、C-P/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INS用量强化组显著高于非强化组:治疗3个月时强化组2hPBG、HbA1c、INS用量均显著低于非强化组,C-P/FBG显著高于非强化组(约是后者的8.6倍),两者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强化组12例中11例进入蜜月期,非强化组仅3例进入蜜月期。两组比较)χ^2=6.50,P〈0.05。站论:早期INS持续输注加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INS强化治疗儿童T1DM可促进B细胞的修复及再生,使基础C-P/FBG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皮瓣移植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56例接受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两组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72 h皮瓣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7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2 h未见血管危象发生,低于对照组的7.14%(2/28)(P<0.05)。两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aPTT、P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bg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预防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防止肢体肿胀并减轻患者疼痛,并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