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了解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前后对普通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是否发生了改变.方法 采用常规MH药敏试验方法,观察ATCC10231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和其自发变异后得到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9002.9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及其经抗真菌药物诱导形成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临床分离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及变异株返祖后得到的念珠菌株,共11株菌对普通抗细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红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的敏感性.结果 两株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临床分离类细菌样变异株返祖后的念珠菌株对普通抗细菌药物无抑菌圈;而不同条件下得到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则对以上普通抗细菌药物有一定的敏感性.结论 白色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对普通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生了改变,变异前对普通抗细菌药物不敏感,但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对普通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敏感性,其抗菌谱与普通细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对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胎膜早破(PROM)孕妇120例,将其分为阴道分泌物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比较两组阴道分泌物结果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PROM阴道分泌物检查异常率达65.83%(79/120)。PROM阴道分泌物异常组期待治疗时间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均较阴道分泌物正常组升高,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经过积极抗感染治疗后,两组产褥病率和新生儿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ROM与生殖道上行感染密切相关。孕前及孕期作阴道分泌物检查、治疗阴道炎症可降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减少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估2010年CLSI M100-S20(S20)及2009年CLSI M100-S19(S19)文件中CAZ、CTX、CRO新旧折点变化对我国如何解释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2007年中国15家医院SEANIR监测项目中3种细菌琼脂稀释法药敏结果,用PCR-基因序列分析法和(或)药敏表型分析法去除产AmpC酶的菌株.用CLSI琼脂稀释法确定ESBL表型.3种抗菌药物对2 733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的敏感性用WHONET5.4软件分别按S19和S20折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北京协和医院同时有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的207株3种肠杆菌科细菌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散点图和回归性分析,观察S19和S20折点下3种抗菌药物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CTX的耐药率分别由S19折点(64μg/m1)下的65.2%、55.5%和14.6%上升为S20折点(4 μg/ml)下的99.7%、96.2%和93.8%,敏感率则由S19折点(8 μg/ml)下的6.0%、11.5%和33.3%下降至S20折点(1μg/ml)下的0%、0.2%和0%.CRO的结果与CTX相近.虽然在我国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CAZ的敏感率比CTX和CRO高,它们的耐药率也由S19折点(32μg/ml)下的30.3%和43.2%升为S20折点(16μg/ml)下的41.9%和55.9%,敏感率则由S19折点(8μg/ml)下的58.1%和44.1%降至S20折点(4 μg/m1)下的44.7%和28.0%.不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在CTX、CRO和CAZ新旧折点下的敏感率为99.2%~100.0%,耐药率为0%~0.4%.琼脂稀释法CTX和CRO S20折点与ESBL表型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回归性分析得CAZ、CTX和CRO的r值分别为0.67、0.79和0.77,P均<0.01,S20与S19相比,纸片扩散法药敏正确分类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应用S20 CTX和CRO的新折点,药敏结果与ESBL检测结果一致性大大提高,临床医生可根据药敏结果结合临床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细菌室可不报告ESBL表型情况.S20 CAZ新折点与我国临床治疗结局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本院2012年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出120株鲍曼不动杆菌,用K-B法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50.8%,其余抗生素如三代头孢、四代头孢、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类耐药率均大于8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日益严重,临床应及时检测和掌握区域性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早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5.
大肠埃希氏菌 ( E.Coli)是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但在机体其它部位可引起机会性感染。随着临床抗生素广泛使用 ,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 ,而使细菌随之产生的耐药性亦不断上升 ,特别是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 ExendedSpectrum bata Lactamase ESBL)的出现 ;产 ESBL的菌对抗生素的高耐药性为临床的治疗增加了压力 ,为了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防止高耐菌株的流行和传播 ,尤其是遏制 ESBL的爆发流行。笔者对 1 2 0株 E.Coli产 ESBL的情况及其对 1 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进行了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  相似文献   
26.
目的讨论冬病夏治三联疗法治疗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穴位贴敷,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654-2针、卡介苗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疗法是治疗肺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7.
变异念珠菌常见菌落和菌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白色念珠菌变异后菌落及菌体形态的变化特征.方法 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标准菌进行实验室诱导得到不同的变异株;不同培养环境下获得白色念珠菌自发变异株.从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临床念珠菌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的念珠菌变异株.将以上变异株进行培养,革兰染色,镜下观察菌体形态.结果 氟康唑诱导变异株菌落呈黏液状,革兰染色为阳性长杆状;伊曲康唑诱导的变异株菌落呈水滴状,革兰染色为阴性球杆状;酮康唑诱导的变异株菌落呈灰白色,革兰染色为阳性葡萄状;白色念珠菌自发变异株和临床分离念珠菌变异株菌落多产红色、黄色等色素形态为革兰阳性球菌状、革兰阴性杆状,也可呈白色毛绒状、淡粉色粉末样菌落,革兰染色为阳性念珠菌.结论 常用抗真菌药物、生长微环境改变、体内某些因素极易诱发念珠菌发生变异,变异后念珠菌无论菌落和菌体可发生类细菌样改变,因此,容易造成实验室在诊断念珠菌感染时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8.
目的在对念珠菌发生变异后其形态、结构等生物学性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基因特征。方法在低温、营养缺乏条件下诱导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使其变异;用不同浓度梯度的氟康唑等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诱导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变异。采用煮沸法制备真菌基因模板,采用细菌保守基因16SRNA序列引物和真菌保守基因18SRNA序列引物分别扩增16SRNA和18SRNA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并记录结果。同时将细菌保守基因16S RNA扩增片段进行测序,所得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16SRNA序列均扩增阳性,而白色念珠菌标准株未出现相应的扩增条带。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18SRNA序列扩增除2号菌株有微弱的条带外,其余变异株均未扩增出目的条带,而白色念珠菌标准株则出现相应的扩增条带,表明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基因组中18S RNA序列所占比例不多或是因多次传代遗失。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16SRNA扩增片段经纯化后进行DNA序列测定,BLAST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序列与数据库中细菌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结论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基因组含有细菌保守基因及少量真菌保守基因,具有原核生物学性状的念珠菌类细菌样变异株是源于真核生物的念珠菌。此研究在生物进化特别是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进化联系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以健康人咽部菌群为研究基础,研究呼吸道感染经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后咽部菌群的变化。方法采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健康人、呼吸道感染未治疗及治疗后患者的咽拭子各180例进行需氧、二氧化碳培养及厌氧培养。结果呼吸道感染治疗前、后患者需氧菌密度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厌氧菌密度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菌药物的治疗对呼吸道的菌群数量和种类有一定的影响,可诱导细菌耐药性升高,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由治疗前的43.5%上升到65.7%,鲍氏不动杆菌产AmpC酶由治疗前的28.6%上升到44.4%。结论呼吸道感染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后咽部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会失调,甚至会选择出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高耐药条件致病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等。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明确慢性牙周炎口臭病原茵.方法 慢性牙周炎患者共32例.有口臭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2例,无口臭10例.记录临床指标、厌氧培养.结果 致臭茵的构成比在两组之间有明显区别,检出种类和检出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慢性牙周炎口臭是某些细茵过渡生长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