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调查襄樊地区部分人群骨密度,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数据提供资料,为襄樊乃至全国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襄樊部分人群1123例进行骨密度检测,以分析软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统计出各年龄组骨密度,计算骨密度丢失率及患病率,比较骨密度差异。结论:襄樊地区男女骨密度峰值均在30岁年龄组,女性50岁、男性60岁以后骨密度丢失率、患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析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患者致锥体外系反应(EP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予以阿立哌唑单药开放性治疗。观察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出现EPS将患者分为EPS组与非EPS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ANSS基线评分、剂量增加幅度、最小与最大剂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EPS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治疗前的PANSS评分为(83.6±7.6)分,治疗后降至(41.5±5.2)分(P<0.05)。总有效率为82.3%(63/76),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9%(22/76),其中EPS发生率为15.8%(12/76)。EPS组PANSS基线评分、剂量增加幅度、最小剂量、最大剂量均高于非EPS组(P<0.05)。PANSS基线评分、剂量增加幅度、最大剂量为EPS危险因素(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良好,PANSS基线评分、剂量增加幅度与最大剂量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患者致EPS的危险因素,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3.
持续性压低重力致牙根吸收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牙根吸收机制研究的需要,以持续性压低重力作用于犬上颌切牙,建立在X线片上有牙根吸收指征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成年杂种雄性犬6条,以种植钉为支抗,对上颌切牙(共36个)施加持续性压低重力300 g,通过X线根尖片和对作用牙齿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切片观察,研究牙根吸收的发生及进展情况.结果:经X线观察,有33个实验牙出现了牙根吸收现象:2周后根尖周出现稀疏区;6周后根尖区出现牙根组织缺损性吸收.对牙根大体形态进行观察,可见牙根形态不完整,根尖区吸收后成不规则形态截面.组织切片观察,可见根尖吸收区有大量单核、多核细胞聚集.结论:通过持续性压低重力作用方法,可建立起在X线片上可见的牙根吸收动物模型;持续性过大压低重力是造成正畸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4.
我院自 1 996年 1 0月~ 2 0 0 2年 1 2月共随访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6 2例 ,对不同固定方法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 ,男 35例 ,女 2 7例 ,年龄 2 7~85岁。平均 6 5岁 ,其中 6 0~ 70岁 5 3例。左侧 33例 ,右侧2 9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股骨机械强度按Singh分级均在 3级以上。根据改良的Evans分类法[1 ] ,Ⅲ型 2 8例 ,Ⅳ型 1 7例 ,Ⅴ型 1 3例 ,逆转子间骨折 4例。入院后至手术时间 3~1 0d ,平均 5d。1 2 治疗方法 本组分为三组固定骨折 ,动力髋螺钉(DHS)组、改良Gamma钉组、动力髁螺钉 …  相似文献   
65.
<正>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高龄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死率随着血糖的控制达标有所下降;而急性并发症中,糖尿病重症感染或糖尿病重症感染合并酮症酸中毒的病死率相当高且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笔者结合临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舍曲林分散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阿尔茨海默病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7例予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舍曲林分散片治疗;对照组47例予盐酸丁螺环酮片联合盐酸舍曲林分散片治疗。2组均治疗6周后统计疗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康奈尔痴呆抑郁量表(CSD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6周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中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2、4、6周后CSDD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2、4、6周后CSDD评分、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水平(P0.05);2组治疗6周后GQOLI-74问卷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6周后GQOLI-74问卷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水平(P0.05);治疗组治疗2、4、6周后不良反应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盐酸丁螺环酮片、盐酸舍曲林分散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糖肾康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体质量、肾脏肥大指数、肾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依那普利组、糖肾康组4组。成模24 h后,开始灌胃。糖肾康组以糖肾康药液5.4 g/(kg·d)(人用剂量30 g/d)灌胃,依那普利组以依那普利3.6μg/(g·d)(人用剂量20 mg/d)溶于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1 d 2次,连续56 d。灌胃开始后,检测第7天、第28天、第56天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和血糖。于灌胃后第56天脱颈椎处死全部大鼠,取大鼠左肾,分别进行肾脏肥大指数检测、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1)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肾脏肥大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抑制肾脏肥大方面,糖肾康组优于依那普利组(P0.01)。(2)糖肾康组血糖逐渐降低,第28天,第56天与同期模型对照组、依那普利组血糖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光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肾小球椭圆形,轮廓规则整齐,分布均匀,系膜区无扩张,肾小管正常。模型对照组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结构紊乱,弥漫性的系膜区增宽,毛细血管扩张,部分毛细血管闭塞,肾小管细胞肥大,出现空泡样变性。糖肾康组、依那普利组较模型对照组轻,其中糖肾康组整体印象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糖肾康能抑制大鼠肾脏肥大,对糖尿病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此可能是通过抑制肾脏固有细胞的肥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平乐正骨手法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PFPS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梁丘、血海、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联合常规推拿治疗,1次/d。治疗组采用浮针(在患者膝关节股四头肌处寻找压痛点2~3个,在痛点周围6~10 cm处选择进针点)联合平乐正骨手法(揉髌、提髌、压髌、挤髌)治疗,1次/d。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 knee scoring scale, LKS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16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6.84%(33/38);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3例,好转13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1.58%(31/38)。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LKSS评分高...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CR与高频超声在新生儿肛门直肠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CR与高频超声的结果,并比较两者与手术结果的差异性。结果:12例中,低位小儿肛门直肠发育不全1例,低位肛门闭锁3例,低位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5例,低位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3例。CR诊断新生儿肛门直肠畸形的正确符合率为66.67%,其中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或直肠阴道瘘的诊断正确符合率仅50%。高频超声诊断新生儿肛门直肠畸形的正确符合率为91.67%,其中肛门闭锁伴直肠会阴瘘或直肠阴道瘘的诊断正确符合率达100%。高频超声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伴直肠瘘会阴或直肠阴道瘘诊断符合率、定位准确率明显优于CR。结论:随着超声设备分辨力的提高及超声诊断技术的提高,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尤其伴直肠会阴瘘或直肠阴道瘘的肛门闭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从临床应用的角度,结合力学作用原理,研究探索双股直钛镍丝在固定矫治技术中的扩弓作用。研究发现:双股直钛镍丝确能产生适合扩弓方向的适宜的矫治力,且应用于临床40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扩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