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潜艇艇员水下出艇即潜艇脱险是我潜艇部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为了强化学员的实战技能,近年来每年均组织学员进行潜艇脱险练习以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由于潜艇脱险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即有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因此脱险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如何才能使学员正确使用脱险装具,以保证脱险训练顺利进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在此针对潜艇脱险实验课教学的安全问题谈几点体会。1确保装具的安全1.1装具使用前的检查由于潜艇脱险实习课需要学员自己穿戴装具从鱼雷发射管脱险,在此过程中必须使用脱险装具才能顺利完成整个…  相似文献   
32.
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肌酸激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地震致挤压伤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地震致挤压伤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清CK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CK〈1000U/L)150例;Ⅱ组(CK1000~10000U/L)31例;Ⅲ组(CK〉10000U/L)20例。比较3组临床特点和血生化指标,并对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CK水平与各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Ⅲ组多数为复合伤及有肢体肿胀,40%(8/20)患者行筋膜切开术,35%(7/20)患者接受截肢术,80%(16/20)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65%(13/20)患者行透析治疗,均高于Ⅰ、Ⅱ组。Ⅲ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钾、血磷和乳酸脱氢酶(LDH)较Ⅰ、Ⅱ组升高(P〈0.05),血钙较Ⅰ、Ⅱ组降低(P〈0.05)。地震致挤压伤者血清CK水平与SCr、BUN、ALT、AST、LDH、血钾及血磷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0.45、0.54、0.64、0.46、0.48、0.36,P〈0.01),与血钙呈负相关(r为-0.34,P〈0.01)。结论CK可以作为评估地震致挤压伤严重程度和选择治疗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高压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型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变化以及后期脑发育和功能.方法 将6日龄新生大鼠进行0.25 MPa高压氧预处理150 min,24 h后制作HIBD模型,然后暴露于8%氧、92%氮的混合气中90 min.观察皮层和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损伤后大鼠体质量增长率和成年后脑形态,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高压氧预处理组神经干细胞增殖显著,发育情况、脑形态和学习记忆功能与HIBD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压氧预处理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发挥对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并影响后期脑发育.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豚鼠速发性支气管哮喘的快速作用。方法:以卵白蛋白为抗原致敏豚鼠,抗原再次激发速发性支气管哮喘反应前,处理组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3mg/ml混悬于羟甲基纤维素赋形剂)5min,对照组雾化吸入赋形剂和生理盐水。实时测量哮喘豚鼠肺功能参数,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肺阻力(RL)的变化,作为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基因组机制介导的糖皮质激素作用需要数小时才能起效,而抗原激发前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在10min内明显抑制了豚鼠支气管哮喘反应的Cdyn和RL变化(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快速抑制豚鼠速发性哮喘,为研究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机制提供了直观的实验基础,进一步的研究将可能为糖皮质激素在包括哮喘在内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是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一组生物活性物质,属钠利尿激素的一种。本文观察了37例肾脏疾病和30例健康人血清EDLS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肾脏疾病共37例,其中男18例、女19例,年龄14~81岁,平均38.24岁。其中急性肾功衰7例,慢性肾功衰15例,肾病综合征15例;15例慢性肾功衰(CRF)中8例有高血压。 2.健康对照组为本院献血员30例,男、女各15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辨证施灸方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选取5家医院共计92例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辨证施灸方案",4周为一疗程,观察3个疗程,共计12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人体测量指标(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体脂百分比含量)、改良定量综合营养评估量表(MQSGA)、生化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临床症状的改善等,分析评价"辨证施灸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人体测量学中,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QSGA评分组间比较及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QSGA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MQSGA总积分判定,两组营养状态分布、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虚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灸方案"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含量,改善患者MQSGA评分及营养不良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辨证施灸方案"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改善虚证证候。"辨证施灸方案"为尿毒症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简便、有效的中医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7.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及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莉  何强  康志敏  廖常志  张渊 《四川医学》2001,22(6):517-518
目的 通过对449例内瘘患者的总结,探讨更好的血透患者的内瘘制作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总结我院从1996年开始由肾内科实行的内瘘手术449例,分别采用直接动静脉缝合制作内瘘和人尸体血管搭桥建立动静脉内瘘。直接缝合多于前臂桡侧腕横纹上3-5cm或鼻烟窗处将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侧或端端吻合;前壁尸侧腕横纹上贵要静脉与尺动脉及下肢大隐静脉与足背动脉端侧吻合。比较各种类型的内瘘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该法制作的内瘘的成功率少,并发症少。4年的内瘘通畅率达92%。结论 采用动静脉直接吻合制作内瘘仍然是建立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良好方法,端侧吻合可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又不阻断远端血流,应在建立血管通路时首选。对直接吻合失败。  相似文献   
38.
马小宁  康志敏  陈浩  董慧咏  王生池 《河北医药》2012,34(11):1694-169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具有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气流阻塞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其发生与肺部对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反应有关,居当前世界死亡原因的第四位[1],对其治疗目前主要集中在氧疗、气管扩张、抗炎等方面.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炎性介质参与其致病过程,而最新研究,该病患者体内存在着过度的脂质过氧化与抗脂质过氧化之间的不均衡[2,3].  相似文献   
39.
会议简报     
第三十七届美国肾脏病年会于2004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市举行。参加会议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肾科医师及有关专业人士约9000多人,中国大陆有50多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在腹膜透析方面大会进行了2个专题的讲演,有关腹膜透析方面的论文共152篇,其中内容涉及腹膜透析(临床患者营养等方面)的论文59篇,腹膜炎12篇,腹膜转运11篇,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桃源县麻风病干预效果。方法:把麻风病防治工作当成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由村内治疗转为村外治疗,正规监测。结果:疫情被控制,年患病率由最高时(1977年)的0.73/万下降到(1999年)0.01/万,5a平均年发现率由最高时(1966-1970年)的1.71/10万下降到近5a的0.04/10万,达到了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办法(重新修订,1999)》标准。结论:把干预麻风病当社会系统工程的做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