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本研究患者在左侧基底节梗死后出现失语,在恢复期时给予患者"形神合一"针刺综合方案干预,疗程2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2个月时进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的语言学评定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采集。在治疗2个月后,患者语言功能明显恢复,在交谈中无明显可分辨的语言障碍。各评价亚项均有明显进步,其中句子听理解、执行口头命令、画面说明、执行文字命令、句子听写、动词、名词、句子抄写亚项在干预后1个月改善最为明显;静息态数据分析中,以Broca区、Wernicke区及其镜像区作为感兴趣区,分析其BOLD平均信号,度中心性,功能连接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在方案干预后,半球内和半球间的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半球感兴趣区BOLD平均信号及度中心性升高,以干预1个月时变化最为明显,与语言学评价变化具有一致性。提示:(1)"形神合一"针刺综合方案促进基底节失语语言功能恢复;(2)其恢复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语言相关脑区间的功能连接和右半球同源区的功能代偿共同完成;(3)证实了纵向、多时点、影像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价值,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2.
在任何一种语言中,名词与动词都是两类最重要的词汇,在语言结构和功能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失语症患者识别这两类词时的认知活动和神经基础差异是神经心理学、神经语言学、神经影像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焦点。笔者通过1例失语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卒中失语的动名词加工缺损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ecifificity of Tongli (HT 5) and Xuanzhong (GB 39) paired acupionts in aspects of Deqi sensation and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s during electroacupuncture.

Methods

In this study, 15 healthy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ll participants suffered two kinds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examinations randomly: Examination A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 (EA) at the bilateral Tongli (HT5) and Xuanzhong (GB 39) acupoints (ACU), and examination B received EA at bilateral non-acupoints (NAP). The subjects reported the feeling of Deqi at each examination later respectively. A multi-voxel pattern analysis method and 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e ACU group (Exam A) reported fullness, heaviness, numbness, soreness and throbbing of signifificantly greater intensity than the NAP group (Exam B).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aching, tingling, deep pressure, sharp pain, dull pain, warmness and cold. Meanwhile, fMRI data reveale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discriminating accuracy of brain somatosensory cortex and language-related cortices.

Conclusions

Needling HT 5 and GB 39 may modulate language function through a complex brain network, suggesting that it may be benefi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languag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phasia.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卒中后失语(PSA)病人非语言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语言功能的改善,探索PSA病人语言和非语言认知功能改善间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Scopu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从建库至2022年6月1日发表的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改善PSA病人非语言认知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研究偏倚风险评估工作,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RCT,涉及1 192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对语言功能方面,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PSA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5.15,95%CI(3.10, 8.58),P<0.000 01],失语商高于对照组[MD=10.87, 95%CI(8.16, 13.59),P<0.000 01];针对非语言认知功能方面,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后PSA病人...  相似文献   
55.
韦宇飞  黄幸  常静玲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380-2384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无创性脑功能成像技术,能以高时空分辨率呈现大脑不同区域神经元活动的变化。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rs-fMRI)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研究。大脑执行功能依赖于多个脑区间的广泛交互,形成复杂的功能网络。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为探究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提供了新视角,不仅对其发生和康复机制的探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而且有助于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早期诊断、预后康复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56.
大脑是宇宙中复杂的物质,如何更好地揭示大脑的奥秘一直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多种先进的、非侵入的检测手段不断涌现,为深入探索大脑的生理病理机制提供了契机。大脑认知功能具有十分抽象、难以具象化的特点,使得同时获取大脑的时空信息成为当今大脑认知功能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事件相关脑电位与功能磁共振成像(ERP-fMRI)融合技术以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双重优势,逐渐被引入探索大脑认知功能的研究中,为脑血管病临床诊治及疗效评估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本文着重阐述ERP-fMRI融合技术在探索人脑认知功能研究中的优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7.
失语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交流障碍。众多临床试验为传统针刺、靳三针疗法、头针疗法、舌针疗法等多种针刺治疗PSA提供了大量的疗效证据。近年研究者们也致力于探索针刺治疗PSA的疗效机制,其中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研究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对目前针刺治疗PSA的临床与疗效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8.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基底核损伤的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类型.言语障碍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言语发音困难,嗓音产生困难,气流中断或者言语韵律出现异常.构音障碍为言语障碍的重要组成[1],发生率达30%-40%[2],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交流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构音障碍是发音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及运动不协调等,出现发音、发声、共鸣、韵律等言语控制障碍,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有关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从而导致言语症状异常[1].基底核的功能与运动的起始和调控有关,通常认为其损伤或病变主要表现为运动方面的症状.随着人们对基底核与感觉功能、心理行为功能和学习记忆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3],发现基底核的皮质下神经环路,认为基底核参与言语的产生、加工过程.本文综合近20年关于脑卒中后基底核损伤出现的言语障碍的相关文献,从基底核的解剖结构、神经通路、联系网络等方面系统阐述脑卒中后基底核构音障碍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59.
60.
黄幸  张根明  高颖  白晶  常静玲 《环球中医药》2020,13(8):1364-1366
本文介绍了一例以头晕伴行走不稳、言语謇涩为主诉的卒中病例的中医综合治疗。辨证为中风病、风痰瘀阻络证。病程演变经历了类中风-中风中脏腑-类中风的过程。中医以中药、针刺、康复及中医水罐、穴位贴敷等特色疗法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根据行走不稳,着重抓住从风论治的要点,诊疗中以病患的症状变化的经过为主要线索,凸显中风与类中风的鉴别,动态观察中医四诊信息,注重风、火、痰、瘀、虚的证候要素演变规律,注重病机转变,灵活运用中药辨证,辨证施治中展示了从风论治,体现辨别中风常见证素及组合特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