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粉防己碱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纽(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粉防己碱处理组(Tet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min后松开,再灌注24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Ⅱ导联心电图观察室性早搏(PVC)、心室纤颤(VF)和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及VT的持续时间。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及Ca^2+浓度变化。结果:粉防己碱能防止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心律失常的维持时间,明显增加再灌注心肌组织中SOD活性,降低LDH、MAD值及Ca^2+浓度。结论:粉防己碱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强心肌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减轻Ca^2+超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92.
背景与目的: 常规细胞学诊断肺癌患者淋巴结中的癌细胞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对淋巴结和癌旁组织内微转移的诊断有限.本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和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的表达及其在NSCLC发生、转移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20例经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42枚区域性淋巴结中LUNX mRNA和CK19 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以9例肺良性病变患者标本及6枚淋巴结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淋巴结进行常规病理切片并行HE染色,观察转移情况.结果: ①癌组织中LUNX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无关.②癌旁组织中LUNX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有关.③淋巴结组织中CK19 mRNA水平接近对照组,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但与患者肿瘤大小无关.④淋巴结组织中LUNX mRNA水平接近对照组,但与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无关.⑤LUNX mRNA和CK19 mRNA均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无关.⑥real-time RT-PCR法和常规病理方法检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LUNX mRNA与CK19 mRNA均可作为real-time RT-PCR检测NSCLC患者癌旁组织、区域性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但前者在特异性和敏感性上优于后者.本方法的建立可能有利于提高肺癌淋巴转移的检出率,从而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全心尖切面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评价心肌缺血的可靠性.方法分析22例冠心病(CAD)患者和18例冠状动脉定量造影(QCA)正常患者的全心尖切面心肌所测左室16个节段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分别比较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室壁运动正常节段心肌及对照组心肌的CVIB、CVIB%及AII%值.结果 CAD组中室壁运动异常节段心肌CVIB、CVIB%值均显著低于后二者,而AII%值则显著高于后二者.结论全心尖切面所测左室16个节段背向散射积分参数能够敏感、客观并比较全面地反映心肌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LD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CON组)18例,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QCA)正常,行二维超声(2DE)、LDDSE结合IBS检查。冠心病组(CAD组)22例,经QCA确诊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前1周内行LDDSE[5μg/(kg·min)、10μg/(kg·min)]检查、静息及硝酸甘油(NTG)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灌注显像(SPECT)检查,于静息、DSE每级负荷5min采集全心尖切面(长轴、二腔、四腔)IBS图像,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探索在LDDSE过程中,以CVIB最大变化值(K)>0.7定义为存活心肌,检测其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并与LDDSE、SPECT进行比较。结果与LDDSE相比,LDDSE结合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91.1%vs 77.8%;90.4%vs 75.7%,P<0.05);与SPECT相比敏感性、准确性均明显提高(91.1%vs 80.0%;90.4%vs 76.5%,P<0.05)。结论 LDDSE结合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准确性较SPECT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比较双支架与单支架在分又病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双支架治疗(36例);另一组仅在母血管植入支架而对分支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术(28例),术后行造影检查。结果:两组术后造影成功率方面(95.4%:82.1%),6个月再狭窄率(33.3%:46.4%),需再血管化治疗(19.4%:21.4%)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于冠脉分叉病变双支架与单支架治疗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6.
目的 研究非自相似分层次结构对生物复合材料的断裂力学性质及裂纹在其中扩展的影响.方法 利用ABAQUS软件进行建模,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分别模拟矿物晶体长轴方向与矿化胶原纤维长轴方向夹角θ=0°、20°、40°、60°、80°时矿化胶原纤维束的刚度以及裂纹在其中产生和扩展情况.结果 当θ≤40°时,θ对材料刚度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CON)组18例患者,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QCA)正常。行二维超声(2DE)、DSE结合IBS检查。冠心病(AD)组22例患者,经QCA确诊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前1周内行DSE5、10、20、40μg/(kg.min)检查、静息及硝酸甘油(NTG)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灌注显像(SPECT)检查,于静息、DSE每级负荷5min采集全心尖切面(长轴、二腔、四腔)IBS图像,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探索在DSE过程中,以CVIB最大变化率(K)>1.3定义为存活心肌,检测其识别存活心肌的准确性,并与常规DSE、SPECT进行比较。结果与常规DSE相比,DSE结合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90.0%vs73.3%;90.4%vs77.4%、P<0.05~0.01);与SPECT相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提高(90.0%vs80.0%;92.0%vs64.0%;90.4%vs76.5%,P<0.05~0.01)。结论DSE结合IBS技术检测存活心肌准确性较SPECT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与心房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CARTO指导的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80例,根据有无低电压区将患者分为无低电压区组(n=32)和低电压区组(n=48),根据低电压区范围大小,低电压区组分为3个亚组:>5%≤20%(n=30)、>20%≤35%(n=12)、>35%(n=6),左心房低电压区范围反映心房纤维化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 结果 与无低电压区组相比,低电压区组的chemerin水平明显升高;>5%≤20%、>20%≤35%、>35%的chemer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低电压区范围越大,chemerin水平越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hemerin水平与低电压区范围呈正相关(r=0.721,P<0.01)。结论 血清chemerin水平的高低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指标来评估心房纤维化程度,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患者和消融术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估牙周病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并采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Stata 11对入选的17篇关于牙周病与心血管事件关系的队列研究(共计667698例病人)进行Meta分析。结果牙周炎与心血管事件的研究异质性较高(I2=62.0%,P=0.000),故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相对风险(RR)值为1.14(1.07,1.23)。无牙与心血管事件的研究异质性低(I2=0.0%,P=0.467),故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RR值为1.23(1.09,1.40),0~10颗牙齿及牙龈炎与心血管事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RR值分别为1.38(1.02,1.87)及1.26(0.93,1.70),但牙龈炎与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意义,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相应研究。结论从现有的证据来看,牙周病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中牙周炎、无牙、0~10颗牙齿与心血管事件明显相关。口腔疾病与心血管事件有相关性,开展口腔健康管理及口腔疾病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