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绞痛患者70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4例,另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6、MCP-1水平。结果 UAP组血浆IL-6、MCP-1水平为(18.12±2.62)pg/L、(25.63±4.76)pg/L,显著高于SAP组的(14.98±2.54)pg/L、(21.78±4.53)pg/L(P<0.01),UAP组、SAP组均高于对照组(11.68±2.51)pg/L、(15.71±4.34)pg/L(P<0.01)。结论血浆IL-6与MCP-1在冠心病患者中显著升高,在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5月-11月在我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绞痛65例,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3例,同时选择同期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的血浆MCP-1、MMP-9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UAP组血浆MCP-1、MMP-9平均为(18.95±3.62) pg/L、(23.19±4.65)mg/L,显著高于SAP组的(15.83±3.57) pg/L和(19.75±4.39) mg/L(P<0.01);且两组MCP-1、MMP-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53±3.45) pg/L、(16.31±4.23)mg/L(P<0.01).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炎症性疾病,血浆MCP-1和MMP-9等炎症介质对预测冠心病心绞痛的存在和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3.
84.
85.
86.
尼可地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非特异性KAT,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缺血再灌(IR)组,尼可地尔(NIC)组,空白对照(CON)组。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应用罗丹明行线粒体染色,观察各组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尼可地尔组血清CK,LDH浓度显著降低(P〈0.05),N1C组心肌细胞线粒体的跨膜电位(罗丹明线粒体染色)显著升高,即线粒体能量代谢较强(P〈0.05)。结论:尼可地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min后松开,再灌注24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粉防己碱预处理组(Tet组)。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梗死范围(IS/AAR,%)。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各组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计算Bcl-2/Bax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IRI组相比,Tet可明显降低CK-MB值(976.57±160.69)vs(1910.38±221.10)U/L,P〈0.01,减小心肌IS/AAR%,(23.28±4.38)%vs(43.76±6.30)%,P〈0.01。与IRI组比较,粉防己碱预处理可显著减少心肌细胞凋亡,AI显著降低(8.62±2.45%vs19.36±5.28%,P〈0.01)。粉防己碱预处理使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Bcl-2/Bax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粉防己碱能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LD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存活心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2例经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前1周内行LDDSE[5、10μg/(kg.min)两级负荷]检查,于静息、LDDSE每级负荷5 min采集全心尖切面(长轴、二腔、四腔)IBS图像,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和IBS检查。根据心肌背向散射周期变化幅度(CVIB)值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过程中增加的特点,探索CVIB最大变化值K值定义存活心肌,并检测K值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准确性。与LDDSE进行比较。结果:与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相比,负荷超声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的K值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91.1%vs 77.8%、90.4 vs 75.7%,均P〈0.05)。结论:LDDSE结合IBS技术较LDDSE能提高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扩张型心肌病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病人70例,纳入同期门诊体检者40名为正常对照组。将70例病人与40名健康者的血清HCY水平,同时将70例病人按照心功能等级的不同分为3组,比较3组病人血清HCY水平。检测70例病人治疗前后心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脑钠素(NT-pro BNP)指标,并将LVEDD、LVEF、NT-pro BNP指标与病人治疗前血清HCY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扩张型心肌病组治疗前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治疗前心功能分级越高,体内HCY水平越高,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扩张型心肌病组治疗前LVEDD、LVEF、NT-pro 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70例病人LVEDD、LVEF、NT-pro BNP指标均得到改善。(4)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低的病人LVEDD、LVEF、NT-pro BNP水平显著优于心功能分级高的病人。(5)70例病人治疗后LVEDD、LVEF、NT-pro BNP与治疗前HCY水平有相关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对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的治疗有不利作用,对预后也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刘丽军  信栓力  常超  赵秀峰  韩丽英 《临床荟萃》2010,25(12):1029-103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单核趋化蛋白1(MCP-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绞痛患者130例,分为UAP组6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6例;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MCP-1.结果 UAP 组血浆 hsCRP、MCP-1 水平为(2.03±0.55) μg/L、(27.04±6.44)pg/L,显著高于SAP组的(1.69±0.42) μg/L、(17.07±5.10)pg/L(P<0.01),两组hsCRP、MCP-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CRP、MCP-1的(1.18±0.37) μg/L、(9.90±2.54)pg/L(P<0.01或<0.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MCp-1正相关(r=0.818,P<0.01).结论 炎性因子hsCRP与MCP-1是 UAP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