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0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01.
目的 通过对子痫前期患者产前血细胞比容(HCT)、血中sVEGFR-1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7月~2012年1月在辽宁朝阳市中心医院入院的41例子痫前期患者和19名正常妊娠者采集一般状况,用电子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测静脉血的血细胞比容;采用酶联免疫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sVEGFR-1水平.记录所有胎儿出生体重、Apagar评分,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孕期明显缩短(P <0.001).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 <0.001),子痫前期组HCT明显增高(P<0.001),血清sVEGFR-1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其中子痫前期早发型升高最显著(P <0.001),23例早发型组中7例采用引产终止妊娠.围生儿出生体重子痫前期组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P<0.05),其中以早发型组最低,与正常或晚发型组差异明显(P<0.001).此外,产后1min的Apagar评分正常新生儿19例全部是满分(10分),明显高于子痫前期组(P<0.001).Pearson检验显示,产前孕妇血清sVEGFR-1水平与围生儿出生体重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r=-0.54).结论 本研究发现子痫前期HCT明显增高,产前孕妇血中sVEGFR-1水平与围生儿出生体重呈明显负相关,对预测子痫及其母婴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2.
764—3对Alzheimer‘s病样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聚集态的β-淀粉样多态(Aβ-25-35)15mmol后,动物在三种行为试验中都出现学习记忆障碍,同时海马和大脑皮层的胆碱乙酰移酶(ChAT)活性下降。这表明应用Aβ-25-35脑室内注射造成Alzheimer's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764-3于手术后早期多次给药(2mg/0.5mL每天1次i.p.)明显改善Aβ-25-35所致的学习记忆缺陷,并使海马的ChAT回升,本文又首次报告Aβ-25-35引起前脑多个脑区的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上调,764-3拮抗此反应。结果提示764-3的作用机制与其在脑内提高ChAT活性和抑制病理性的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3.
目的 利用噬菌体七肽库,筛选出与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446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多肽。 方法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和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446细胞,经过多次3轮筛选,每次挑取12个噬菌体单克隆进行DNA测序,分析得到多肽序列,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验证多肽的特异性。 结果 多肽AF(AGALHQF)与小细胞肺癌病理组织有较高的亲和性。 结论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的多肽AF可望为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4.
目的 观察谷红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复灌模型,术后即刻给药,连续给药14天后通过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及贴纸去除实验评价药效。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arkin、KIFC2、SNAP-25及UCP3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谷红注射液能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恢复感觉运动功能,并有效逆转缺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组织中线粒体与上述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论 谷红注射液改善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自噬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5.
采用大鼠卵巢切除 ( OVX)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象分析 ,探讨雌激素、NH 1996对大鼠海马突触素及钙结合蛋白 ( Ca BP及 PV)的调节作用。图像分析表明 OVX组海马 CA1区及齿状回突触素、PV、Ca BP平均光密度及面积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 1) ,补充雌激素和 NH19963 5 d,这三项指标的平均光密度及面积密度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与 OVX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推测雌激素、NH1996可能通过调节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密度 ,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缓解老年性痴呆病人的症状 ,并通过维持胞内 Ca2 + 的恒定达到保护神经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6.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5-HT1A和5-HT2A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在5-羟色胺受体水平研究抑郁症的机制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阿米替林的药理学机理,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即对照组、抑郁组、阿米替林治疗组.应用[3H]8-OH-DPAT、[3H]Ketanserin作为标记配基,采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法,分别测定大鼠海马5-HT1A受体、大脑皮层5-HT2A受体结合.结果显示抑郁大鼠海马 [3H]8-OH-DPAT 特异性结合(18.78±5.62 fmol/mg prot),较正常对照组(26.12±5.52fmol/mg prot )明显下降(P<0.05).抑郁大鼠大脑皮层[3H]Ketanserin特异性结合(112.58±4.21fmol/mg prot),较正常对照组(86.28±4.24fmol/mg prot)明显增加( P<0.05).阿米替林治疗3周后,可使抑郁大鼠海马5-HT1A受体与大脑皮层5-HT2A受体结合恢复正常.提示 海马5-HT1A受体结合下降、大脑皮层5-HT2A受体结合增加可能与抑郁症病因有关;海马5-HT1A受体、大脑皮层5-HT2A受体是阿米替林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7.
乌灵菌胶囊抗抑郁作用的行为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正常小鼠和实施慢性轻度应激(CMS)小鼠观察乌灵菌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正常小鼠行为学实验采用悬尾和强迫游泳两种方法.CMS采用9种不同应激源对小鼠实施2周刺激后,参考蔗糖饮水量进行分组并继续应激和给予药物干预共4周,检测蔗糖饮水量和自发运动变化.两组乌灵菌粉口服剂量均为0.25、0.50、1.0g/kg.结果 :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中,小鼠的不动时间和绝望时间明显延长,经乌灵菌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CMS小鼠的蔗糖饮水量和自发运动明显减少,治疗后蔗糖饮水量和自发运动明显增加.结论 :在行为学实验中可观察到乌灵菌粉有很好的改善抑郁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