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6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MRI、CT诊断脊椎转移瘤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瘤的MRI及CT征象,以提高脊椎转移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138例脊椎转移瘤患者进行MRI与CT检查,比较脊椎转移瘤在MRI和CT上的表现。结果:138例脊椎转移瘤共发现399个椎体异常,237处椎管受累,190处椎旁软组织肿块,178处病理性骨折。MRI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74%(294/399);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62%(249/399);脂肪抑制T2加权表现为高信号86%(344/399)。CT检出273处病灶表现为不同形态的骨质破坏,溶骨型66%(179/273),成骨型24%(65/273),混合型10%(29/273)。结论: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T,MRI和CT联合应用可提高脊椎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2.
脊柱转移瘤在椎骨上的分布与血行播散模式(附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的CT表现,探讨转移瘤在椎骨上的分布与血行播散模式的相关性。方法:68例经临床及组织学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病人,每个椎骨在CT横断面上被分成18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病灶数被统计。结果:68例患者167个椎骨受累,共210个病灶,其中。196个定位于椎体,168个定位于椎体中后部,49个椎骨的椎弓根受到侵犯。结论:转移瘤在椎骨上的分布与血行播散模式相关(尤其是Batson静脉丛),并且在鉴别诊断中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分析人和猪软骨细胞aggrecan球间区域(interglobular domain,IGD)蛋白酶水解位点的同源性,在分子水平探讨猪软骨细胞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研究模型的意义。方法 通过RT-PCR扩增人和猪软骨细胞aggrecan IGD片段,将纯化的RT-PCR产物克隆人T-载体,通过测序、软件分析及Northern杂交,比较二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 人和猪aggrecan IGD cDNA有84%的同源性。经PSI-BLAST(Position Specific Iterated BLAST)分析,相关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达到84%,表明其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Northem杂交可见,人和猪的aggrecan IGD探针对猪总RNA均有明显的分子量大小相同的放射自显影条带。结论 猪软骨细胞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研究的模型,对软骨细胞老化和体内构建软骨的降解等过程中蛋白酶参与的aggrecan水解反应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完善组织工程化软骨的构建提供分子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年龄人表皮细胞(human epidermal cells,hECs)的体外扩增规律,比较不同年龄hECs原代细胞表型.方法临床收集50例包皮环切术中丢弃的皮肤组织,包括中年组(A,35~52岁,11例)、青年组(Y,18~27岁,17例)、儿童组(C,2~12岁,22例).以Dispase和胰酶(tripsin)-EDTA分离,收集hECs并进行体外培养.每个年龄组随机选取5例,各代细胞计数,计算最大扩增倍数,并统计分析.收集原代细胞测量平均直径,记录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细胞K19阳性百分率.结果中年、青年、儿童组包皮来源的表皮细胞最大扩增倍数分别为(719±65)、(730±47)、(729±56)倍,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体随机标本平均可扩增(728±53)倍,达到最大扩增量所需平均时间为(31±6)d.中年、青年、儿童组,表皮细胞平均直径分别为(3.44±0.42)μm,(3.54±0.46)μm,(3.55±0.37)μm,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6.5±5.3)%,(36.9±6.8)%,(36.4±5.1)%,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FACS检测中K19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2.55±4.61)%,(42.47±6.58)%,(41.77±4.73)%,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血清培养hECs的体外扩增规律与年龄因素无关,不同年龄hECs最大扩增能力取决于原代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85.
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以细胞浓度50×106/ml与30%Pluronic-F127混匀,注入人耳后皮下或耳屏部位,3~6个月后在二期手术时部分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电镜以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新生软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在3~6个月的随访中,观察到注射于耳后皮下的患者皮下有明显隆起,组织学检测显示有软骨陷窝和同源软骨细胞现象为成熟软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有特异性的Ⅱ型胶原分泌。结论:采用体外培养的第二代人肋软骨细胞和Pluronic在人体内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证实了组织工程技术在人体内构建软骨组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应用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平滑肌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志成  李宏  刘阳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7):807-809,i001,i002
目的探讨生物反应器内构建具有一定强度的组织工程化血管的可行性。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猪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其置于生物反应器内培养。实验组(n=5)为动态力学刺激培养(搏动频率:75次/分;扩张量:<5%);对照组(n=5)为静态培养。3周后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测。结果血管样组织直径5mm,长10mm,厚1mm。实验组具有良好的弹性,管腔圆;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多,排列有层次。对照组弹性欠佳,管腔塌陷;平滑肌纤维与弹力纤维较少且排列紊乱。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可构建具有良好弹性的血管平滑肌层组织。  相似文献   
87.
保胎丸加减治疗慢性胃炎62例陈文福崔磊山东省平邑县平邑镇医院273300保胎丸由黄芪、枳壳、厚朴、白芍、菟丝子、甘草、当归、砂仁等16味中药所组成。其功能补益气血、安胎、和胃止痛,适用于气血双亏,胎气不固,腰酸腹痛等症,为历代常用妇科良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88.
89.
内江市卫生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结构分析及对策朱笛,崔磊(四川省内江市卫生防疫站,641000)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卫生防疫工作需加快改革步伐。而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的能力和素质的高低。为摸清当前我市卫生防疫系统的卫生技术人员状况,我们对全市卫...  相似文献   
90.
应用珊瑚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物修复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索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分离、定向诱导和扩增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采用Von Kossa染色、检测Ⅰ型脏原表达、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蛋白含量等方法,研究体外培养、扩增后的BMSCs生物学特性和成骨能力。在动物模型中.分别使用单纯珊瑚和珊瑚、BMSCs复合物修复羊股骨中段25mm缺损。根据羊股骨的解剖特点.将珊瑚制成长25mm、内径10mm、外径16mm的圆桶状植入骨缺损的部位。术后摄X线片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BMSCs经诱导分化后,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和功能,珊瑚、BMSCs复合物可再生新骨组织,并完好修复股骨缺损。珊瑚、BMSCs复合物修复股骨缺损能力优于单纯珊瑚.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组织工程化骨可再生骨组织.组织工程技术可用于修复股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