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延迟原因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7例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增强对延迟性脾破裂的认识,掌握其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对提高延迟性脾破裂的治愈率,减少误诊、误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2.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Rh-endostatin,Endostar)是世界上首例血管内皮抑制素抗癌药物,国内外的I~Ⅲ期临床试验证实对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恩度联合化疗可以改善其近期疗效、生活质量、总生存率以及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在2006年的中国版《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恩度首次被推荐用于中晚期NSCLC患者的联合化疗。但作为其主要不良反应的心脏毒性已成为临床中限制其运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恩度的心脏毒性进行进探讨和评价。本文就恩度在NSCLC患者联合化疗中的心脏毒性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对唇腭裂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建立随访制度;制订个性化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计划;采取电话随访和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方式开展院外延续护理。结果患者门诊复查率及序列治疗完成率提高(P0.01),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结论开展延续护理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4.
细胞磁共振成像不能区分磁标细胞的存活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磁标记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内外磁共振(MR)成像特点,明确MR对细胞存活状态是否有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离培养猪骨髓MSCs,用超顺磁性铁纳米颗粒(SPIO)标记细胞24h。对未标记MSCs、存活的SPIO-MSCs、死亡的SPIO-MSCs、单纯SPIO进行体外凝胶内1.5TMR成像;开胸结扎前降支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于梗死交界区心肌内直接注射未标记MSCs、存活的SPIO-MSCs、死亡的SPIO-MSCs和单纯SPIO,然后进行体内T2*WI-flash序列MR成像。结果存活的SPIO-MSCs、死亡的SPIO-MSCs和单纯SPIO在体内外T2*WI-flash序列MR图像上均显示为低信号区,单凭图像无法区分。结论细胞MR成像无法区分组织磁标细胞、游离铁和含铁病变,因此对长期细胞示踪结果的解读应该慎重。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评价游离腓骨瓣术后患者下肢康复训练的效果,为该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59例游离腓骨瓣手术患者分为干预组(A组=28例)和对照组(B组=31例),A组接受系统下肢康复训练,B组无系统下肢康复训练,A、B组分别于手术前、术后2周、1~6个月,应用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进行主观评价,通过测量踝关节肿胀、内翻、外展、跖屈、背屈角度、(足母)趾肌力和抗阻力量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①术后3个月时,A组术侧踝关节肿胀发生率(61%)明显低于对照组(84%)(P<0.05);②术后6个月时,踝关节内翻评分(B组17.80±7.90、A组19.10±8.05)和外展(B组8.90±3.03、A组11.25±3.99),以及(足母)趾肌力评分(B组4.77±0.61、A组4.96±0.18)和(足母)趾抗阻力量评分(B组3.96±0.97、A组4.62±0.64),各项评分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5);③术后6个月时,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中,在自我感受评分(B组4.5 ±0.5、A组4.5±0.1)、行走能力评分(B组4.5±0.5、A组4.9±0.3)和总分(B组27.5±1.4、A组28.2±1.1)方面,A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 对游离腓骨瓣术后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6.
患者男,75岁,于2007年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心电图示间歇三度房室阻滞,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植入DDD起搏器(Selection9000,美国美敦力公司)。术后症状反复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011年2月24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心室扩大伴左心室整体收缩活动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INEF)0.27,  相似文献   
87.
大鼠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洁  范英昌  薛亮 《天津中医》2012,(5):463-464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7周龄sD大鼠MSCs,利用差速贴壁原理纯化MSCs,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多细胞系诱导分化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第3代(P3代)不表达抗原CD34,表达抗原CD44,符合MSCs表面标志物特征。[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能够建立稳定的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8.
刘新兰  崔洁  陈萍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592-1595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耐药蛋白P-gp、BCRP及LRP的表达,探讨其在乳腺癌复发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6例乳腺癌组织、42例癌旁组织中P-gp、BCRP及LRP的表达。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P-gp、BCRP及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6%、38.89%和65.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14.28%,16.67%和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癌组织中有2个耐药蛋白共表达率为54.50%;2个或3个耐药蛋白共表达率为65.17%,明显高于单独耐药蛋白阳性表达率23.59%,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38%及41.67%低于单个或三者均阴性耐药蛋白表达者(84.62%、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gp阳性表达者5年复发转移率为58.97%,高于P-gp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耐药是单个耐药蛋白和多个耐药蛋白协同作用,以多个耐药蛋白共表达为主,联合检测耐药蛋白可预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89.
QRS时限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QRS时限(QRSd)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患者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在心室射血分数≤0.35、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室不同步患者行CRT治疗。植入术前、术后当天及术后6个月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治疗6个月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较术前减小的百分数(△LVESV%)≥15%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分析术前QRSd、术后QRSd及QRS时限缩短值(△QRSd=术前QRSd-术后QRSd)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1)共入选40例患者,随访期间1例死亡,2例失访,余37例进入分析。其中,7例为窄QRS波(〈120ms),30例为宽QRS波(≥120ms)。窄QRS波的CRT的有效率较宽QRS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57%vs66.67%,P=0.079);(2)宽QRS波组中,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术前的左心室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QRSd、男女比例、心律、室内阻滞情况及△QRS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宽QRS波组中,治疗有效者术后QRSd缩短[(151.0±23.2)ms vs(167.0±25.2)ms,P〈0.05],而无效者无变化[(166.0±19.0)msvs(168.0±42.1)ms,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术前QRSd和△QRSd均不能预测CRT的疗效(P〉0.05);△QRSd与△LVESV%无相关性(P〉0.05)。结论窄QRS波的CRT疗效可能较宽QRS波差。虽然QRSd缩短仅见于CRT有效,但术前QRSd和△QRSd均不足以预测宽QRS波的CRT疗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阐述基因型-表型的关系.方法 对21例无血缘关系的肥厚型心肌病先证者进行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cMYBPC3)突变筛查,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功能Ⅸ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家系资料调查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结果 在2例先证者中发现基因突变.其中H12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先证者,为cMYBPC3基因第32号外显子Pro1208fs突变,即在人类基因组第21078处发生了碱基C的缺失.H19为散发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cMYBPC3基因第17号外显子发现Gly507Arg突变,即在人类基因组第10 966处发生了碱基G→A互换,使甘氨酸变为精氨酸.H12发病年龄较晚,临床表现轻微.H19为24岁青年男性,超声心动图示肥厚累及部位广泛,室壁较厚,舒张功能减退明显,左心房明显增大.80例正常对照未发现异常.结论 cMYBPC3基因Gly507Arg和Pro1208fs突变可能致国人肥厚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