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是手术室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仪器设备管理的好坏不仅反映了手术室管理的质量,而且对手术和手术质量能否顺利开展和提高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科学的持续质量改进工具及方法,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宫腹腔镜手术器械耗损率的应用效果,优化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流程,提高宫腹腔镜手术器械使用率,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方法 手术室联合院总务科共同成立工作小组,对持续质量改进前的手术室宫腹腔镜手术器械管理工作进行调查,寻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漏洞,再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在宫腹腔镜手术器械管理,调查持续质量改进后的工作质量,对比前后工作管理效果。结果 手术室宫腹腔镜手术器械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及漏洞,管理制度、标准、流程也不完善,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后,管理效果显著,2017年宫腹腔镜器械耗损费用与2016年同期比减少了3.69万元;2017年宫腹腔镜器械不良事件数量由2016年的59起下降至17起,下降幅度为71.19%;改善后手术医生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综合满意度较改善前提高了7.47%;手术室护士对外包公司聚力康的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较改善前提高了6.72%。结论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制订合理化管理制度、标准、流程,有效地降低手术室宫腹腔镜耗损率,使手术室管理有很大的完善和提高,推动科学管理在手术室的各项管理效力。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索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术中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自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回顾性收集570例手术患者一般资料、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术中体温、血压、失血量、手术时间、镇静药物使用和血管收缩药物使用的情况。比较不同暴露因素下压疮发生率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到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70例手术患者中,术后受压部位出现压红者共77例,占13.5%;其中继发Ⅰ期及以上压疮者16例,占2.8%。术中低体温(p<0.01)、 低血压(p<0.01)、失血量多(p<0.01)、手术时间长(p<0.01)、和使用血管收缩药物(p<0.01)的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温、手术时间长和使用血管收缩药物是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将术中低体温、手术时间长和使用血管收缩药物的手术患者,作为预防压疮发生的重点监控对象,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娩计划书的应用对我院改善人性化分娩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拟在我院分娩的4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观察组按照分娩计划书开展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未制定计划书,按常规分娩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娩计划书可有效满足孕产妇的人性化分娩服务需求,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在水中分娩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1年6月在本院进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观察组实施水中自由体位分娩,对照组实施常规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包括会阴撕裂程度、第二产程时间、产妇疼痛程度、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会阴Ⅱ°撕裂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中分娩结合自由体位的实施对促进自然分娩有着较为积极的作用,同时能降低产妇疼痛程度,可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生儿体重监测及早期量化分析干预对母乳喂养效果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长宁区妇幼保健院足月分娩16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成2组,其中80名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指导,80名产妇为观察组,在常规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指导基础上,每天测量新生儿体重,与新生儿出生7%、9%体重参照比较,根据体重下降量化指标,开展个性化早期干预指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院时体重下降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水平、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新生儿体重监测及早期量化分析干预工作的合理开展,医护人员可以有效实现对产妇和新生儿母乳喂养方式的个性化科学调整,对新生儿母乳喂养效果具有良 好的促进意义,提高了母乳喂养率,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一种术中保暖套件对剖宫产产妇术中体温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1日~2017年5月31日的240台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产妇术中实施常规保暖措施,即使用无菌方巾包裹四肢进行保暖的办法。观察组产妇术中实施使用一种术中保暖套件,即双上肢保暖套及双下肢保暖套包裹四肢进行保暖的办法,对比2组产妇的临床实施效果及产妇使用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体温降低及发生寒战等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剖宫产术中使用一种术中保暖套件保暖措施,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产妇的发冷发抖的情况,大大增进了产妇的舒适度,同时提高了产妇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此创新护理服务,因不增加产妇额外费用,值得在手术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品管圈降低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疼痛指数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月阴道分娩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17年2月~2017年3月阴道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疼痛指数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干预相比,实施QCC活动可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的疼痛指数,提高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是影响孕产妇预后的四大因素之一。高死亡率使得产后出血成为全球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世界范围内活产的430/100000产妇死亡率中有25%是由它造成的【1】。对于严重的产后出血快速输入血液是挽救产妇生命的关键之处。异性血的输入在临床上很罕见,本文报道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8月20日发生一例产妇ABO血型鉴定不明的产后出血的抢救案例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及延迟结扎脐带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足月新生儿200例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研究组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分钟内即与母亲进行皮肤早接触,待脐带搏动消失后再行断脐;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即予断脐、30分钟后抱至母亲身边进行早期接触,对两组新生儿的首次吸吮时间、新生儿的体温及后期新生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进行统计评价。结果 研究组首次吸吮时间及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30分钟及2小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让新生儿的首次吸吮时间显著提前,能使新生儿的体温迅速达到正常水平,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