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研究无症状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在白细胞分化抗原 (CD) 3 - 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变化状况。方法 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三色荧光抗体标记的 2 3例HIV感染者及 8名健康人外周血中各类NK亚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和CD4 +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无症状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的CD5 6 + CD16 +CD3-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分别为 2 4 69% ,2 4 90 % )均低于健康人 (均值 3 9 99% ,P <0 0 5) ;无症状HIV感染者CD5 6 - CD16 + CD3 -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 12 58%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均值 6 51% ,P <0 0 1)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中的CD5 6- CD16+ CD3-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15 47% )明显高于健康人 (均值 6 51% ,P <0 0 5) ;艾滋病患者的CD5 6 + CD16 - CD3 - NK细胞亚群百分比 (均值 3 50 % )明显低于无症状HIV感染者 (均值 6 75% ,P <0 0 5)。结论 HIV感染使NK细胞不同亚群在外周血中百分比发生变化 ,可能与艾滋病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52.
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gag、env、rev mRNA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动态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基因gag,env,rev mRNA 水平。方法:将插入有HIV-1竞争模板的pSPI质粒DNA转化入感受态菌STBL-2,进行扩增,以T7RNA聚合酶体外转录出HIV-1 mRNA竞争模板,用3对引物对HIV-1 RNA标本进行定量竞争聚合酶链反应(QC-RT-PCR),检测HIV-1 gag,env,rev mRNA水平。结果:HIV-1 Ⅲ B感染的标本中,HIV-1,gag,env和rev mRNA的水平分别为36000拷贝/μl,9800拷贝/μl和9100拷贝/μl,此方法可动态定量检测HIV-1 gag,env,rev mRNA水平。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费用低廉,适用于实验室HIV致病机理,药物筛选和病毒复制状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53.
目的调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n)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120例Spn感染病例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数据,比较侵袭性和非侵袭性Spn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 120例Spn感染病例中,侵袭性Spn感染39例,感染类型以血液感染(84.6%)为主,主要分布于内科和儿科病区;非侵袭性Spn感染81例,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79.0%)为主,主要分布于内科病区。全部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100%敏感,对红霉素和四环素呈现高水平耐药;青霉素按非脑膜炎判读标准,侵袭性Spn耐药率高于非侵袭性Spn(P0.05),按脑膜炎判读标准,侵袭性Spn耐药率则低于非侵袭性Spn(P0.05);侵袭性Spn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低于非侵袭性Spn(P0.05)。结论侵袭性Spn与非侵袭性Spn感染病区分布不尽相同,内科和儿科患者对侵袭性Spn易感。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现象严重,其他抗菌药物表现较好的抗菌活性。不同类型Spn对青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性存在差异,治疗时应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了解辽宁省高危人群艾滋病、梅毒和肝炎的感染现状。方法 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或间接血凝法分别检测了488名吸毒者、暗娼和 STD门诊患者及2 000例普通患者血清中 HIV抗体、HBsAg、抗-HBs、抗-HCV、抗梅毒抗体。结果 吸毒者丙型肝炎感染率为47.5%,显著高于暗娼(6.8%)和 STD门诊患者(1.4%)(P<0.01);吸毒者、暗娼、STD门诊患者梅毒感染率均高于普通患者,且STD门诊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吸毒者(P<0.01);吸毒者、暗娼、STD人群和普通患者各组间抗-HBs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调查未发现AIDS患者/HIV感染者。结论 辽宁省高危人群梅毒、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应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防止艾滋病在辽宁省的流行。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人工融合病毒株的生物学活性,对人工合成的融合流感病毒株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对其作为疫苗株的可行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rH5/PR8减毒病毒株,测定5代病毒与原代病毒HA基因序列,确认外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用细胞实验确认其增殖性,用动物实验确认其致病性的强弱.结果 人工合成的rH5/PR8融合病毒株除HA外,均来自A/PR/8/34(PR8),HA来自H5N1型强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第1050碱基从G定点突变成C,导致344号氨基酸从精氨酸变为苏氨酸,并剪除第1054~1065碱基,致使第346~349的碱性氨基酸(RKKR)部位被去除.该病毒的增殖能力可以达到109 PFU/ml,外来基因HA5基因遗传稳定、不易变异,达到疫苗株的要求;鸡脑内即静脉接种活病毒实验证实病毒呈现弱毒性结论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合成的人工融合病毒株有良好的增殖性及基因遗传稳定性,用基因剪切技术对HA的碱性氨基酸连续序列的敲除可以减低病毒的致病性.对鸡呈现弱毒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发病者和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治疗者NK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取新鲜外周全血,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HIV感染者、发病者和HAART治疗者NK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HIV感染者、发病者CD56dimCD16+NK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HIV抗体阴性健康对照;CD56-CD16+、CD56briCD16-/+NK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高于HIV抗体阴性健康对照;HAART治疗者CD56dimCD16+、CD56-CD16+和CD56briCD16-/+NK细胞亚群的百分比与HIV抗体阴性健康对照相比不再有显著差异。结论 HIV感染改变了NK细胞亚群的构成,HAART治疗后NK细胞亚群的比例可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HIV/AIDS合并结核(Tuberculosis,TB)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的科研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近10年发表的有关HIV/AIDS合并TB的文献,统计主题词出现的频次,截取频次大于等于100次的主题词作为高频主题词.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高频主题词做同篇聚类分析,并描绘聚类关系图.结果共检出HIV/AIDS合并TB相关文献5875篇,统计出高频主题词33个.聚类分析显示高频主题词主要聚类于5个类别.结论近10年以来HIV/AIDS合并TB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HIV/AIDS合并结核的药物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结核的诊断、艾滋病合并结核的流行病学、全球HIV/AIDS感染合并结核的防治、HIV感染合并结核的免疫学5个方面.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高频主题词  相似文献   
58.
张子宁  尚红 《传染病信息》2009,22(6):367-370
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在AIDS防治中至关重要。为提高HIV相关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陆续出现了可同时检测HIV抗原和抗体的第四代试剂、用于病毒载量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新近感染检测的IgG捕获BED酶联免疫法等方法。这些方法不断接受临床评估及验证。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3-硝基苯乙酮缩氨基硫脲(HL)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抗癌活性。[方法]测试了配体和6个配合物对S180腹水癌细胞的体外抗癌活性及配合物Cu(L)2、Zn(L)2对S180腹水癌小鼠的生命延长作用和对S180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结果]配合物Cu(L)Cl、Cu(L)2、Zn(HL)2Cl2、Zn(L)2对S180腹水癌细胞有强的杀伤作用。配合物Cu(L)2、Zn(L)2剂量为10mg/kg时,对S180荷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率分别为132.4%和55.2%,对S180实体瘤的抑癌率分别为81.59%和62.11%。[结论]配合物Cu(L)2是一种抗癌活性较好的物质。  相似文献   
60.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 erasechain reaction, P C R)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 plex virus 2, H S V2)。方法:对101 例生殖器疱疹和糜烂患者及20 例对照组用 P C R法检测 H S V1、 H S V2。结果: H S V2 检出阳性率占 604% (61/101), H S V2 和 H S V1 双重感染占4% (4/101)。对照组均为阴性,并且年龄轻者感染阳性率高于年龄长者。结论: P C R 具有操作较易、快速、敏感的特点,为临床对生殖疱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理想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