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医药卫生   13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骨质疏松症是威胁绝经后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这种威胁越加明显。女性至30岁前后骨质量最高,而后逐渐减少,绝经后减少速度加快。本症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国外已报告,预防性投与雌激素治疗,有防止骨质减少的效果。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研究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高产AmpC酶的流行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药敏试验常规纸片扩散法,以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17mm为标准筛选可疑产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株;三维实验确证AmpC酶;对AmpC酶阳性的菌株,采用多重PCR技术进行质粒AmpC酶的筛选并测序确定基因型别;对多重PCR阴性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染色体ampC启动子和衰减子的克隆、测序,分析其基因突变的特点。结果临床分离的586株大肠埃希菌中,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17mm的有10株占1.70%,酶粗提取物三维实验全部为阳性;其中4株大肠埃希菌质粒多重PCR阳性(0.07%),为DHA-1型质粒AmpC酶;6株为染色体突变高产AmpC酶(1.02%),启动子、衰减子基因克隆测序与大肠埃希菌K12比较,具有基因多态性的特点。结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持续高产AmpC酶的耐药机制是获得DHA-1型质粒AmpC酶或染色体ampC启动子、衰减子基因突变导致。  相似文献   
74.
目的调查近年因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的病原菌菌株、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检测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0年10月~2005年10月,0~16岁因急危重症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的血液、尿液、痰液及鼻咽分泌物、粪便、胸腔积液、脑脊液以及皮肤感染灶的浓汁为标本,对细菌培养中病原学菌株类型、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药物敏感性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6份标本培养中,检出99种细菌菌株,阳性率为38.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为35.4%,金黄色葡萄球菌28.3%,大肠埃希菌22.2%,其他病菌为15.1%。肺炎克雷伯菌对药物敏感性依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环丙沙星;耐药性依次为替卡西林、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吡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棒酸耐药。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结论急危重症感染性疾病患儿感染病原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依据药敏实验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76.
鹿蹄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年来鹿蹄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的进展,认为该属植物的活性成分有望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相似文献   
77.
氧自由基在龋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1990年黄力子[1]提出了龋病发病机理的生物电化学理论,本研究通过检测龋变组织中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的量,对引起牙齿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龋病发生的生物电的来源进行探讨.1方法临床上选择19例中、深度龋齿,龋坏已成洞,洞底有软龋,但无牙髓炎症状,龋变牙面的电位用牙齿表面电位测试仪测试,该仪器是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分辨率为±0.1mV,误差小于1%,测试时被测者口腔保持自然状态,将探测电极紧密接触龋变牙面,参考电极紧密接触该患龋牙的健康表面,自…  相似文献   
78.
为证实血脂康的调脂作用,我们于1997年8月至1998年5月对46例老年高脂血症病人应用血脂康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 一、病例和方法 1.病例选择 按照总胆固醇(TC)>5.7mmol/L,甘油三脂(TG)>1.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诊断标准病例共46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洌,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79.
外伤性闭合性肝损伤7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外伤性闭合性肝损伤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1年来收治的75例外伤性闭合性肝损伤.其中,Ⅰ级10例,Ⅱ级32例,Ⅲ级20例,Ⅳ级12例,Ⅴ级1例,轻度损伤占82.67%.结果 手术治疗56例,其中3例腹腔镜探查手术,保守治疗19例.治愈73例,死亡2例.结论 要及时明确诊断,先保守后手术,临床严密观察,手术采用合理术式,及时发现和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对发热待查患者及部分高危人员均做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做到最大限度地确诊疾病,以防漏诊、误诊.方法 2002年10月~2007年12月来自治区传染病医院就诊的发热待查患者1 581例及综合性医院经多项检查查不出发热原因而介绍来的528例患者及部分从事畜牧业的高危人群送检252例,共计2 361例均做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部分患者还做了皮试.结果 查出急性期患者、潜隐期患者及慢性期活动型患者共计608例,慢性期相对稳定型患者7例.经对症治疗症状多有缓解.结论 本次检测分析阳性率为26.05%,由此显示新疆布鲁氏菌病的感染处于较为严重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