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0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髓腔解剖交锁股骨假体为圆柱柄,文献报道其临床疗效满意,但也有研究显示有些患者出现大腿痛,骨改建引起的股骨近端骨丢失,以及磨损碎屑相关的骨溶解等。F2L股骨假体为锥形柄,文献报道临床疗效满意,大腿痛的发生率较低。目的:对比观察髓腔解剖交锁与F2L生物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的中长期疗效。方法:1997年11月至2005年1月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60例66髋,52例58髋获得随访。其中采用髓腔解剖交锁生物型股骨假体24例26髋,随访10年3个月至15年5个月;采用F2L生物型股骨假体28例32髋,随访8年3个月-11年1个月。通过临床Harris评分和X射线片进行疗效观察。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以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与结论:末次随访时髓腔解剖交锁组和F2L组的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F2L组大腿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髓腔解剖交锁组(P<0.05)。髓腔解剖交锁组应力遮挡1度21髋(81%),2度5髋(19%);F2L组应力遮挡0度20髋(62%),1度12髋(3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髓腔解剖交锁组的应力遮挡与F2L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F2L组骨溶解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髓腔解剖交锁组(P<0.05)。Kaplan-Meier分析髓腔解剖交锁股骨假体和F2L假体生存率均为1.0(95%可信区间:0.98-1.00)。提示髓腔解剖交锁股骨假体和F2L生物型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长期疗效满意,F2L组大腿痛及骨溶解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髓腔解剖交锁组。  相似文献   
22.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效果已被公认。目前TKA中假体-骨的固定形式主要有骨水泥固定和非骨水泥固定两种;前者应用广泛,但理想的假体固定方法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骨水泥或非骨水泥固定在初次TKA中的优缺点,探讨其不同的适应证并提出TKA的最佳固定方式。方法:通过检索策略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TKA术中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的报道,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项研究,并对其报道的结局指标进行合并分析。其中9项研究报道了TKA术后5年内的膝关节假体生存率,发现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间生存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RR=1.02,95%CI:1.00~1.05,P=0.02),但5年后的膝关节假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RR=1.01,95%CI:0.97~1.04,P=0.75)。术后假体相关并发症,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RR=0.97,95%CI:0.75~1.27,P=0.84)。影像学指标:术后两组间胫骨组件位置在冠状位及矢状位上偏移度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骨水泥固定TKA植入组件发生偏转的概率相对较高,但非骨水泥固定TKA在假体中期生存率和临床疗效方面与骨水泥固定结果相似。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价骨水泥固定与非骨水泥固定的长期生存率、安全性、临床及放射学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安明  王又 《山东医药》2009,49(42):38-39
目的 观察曲安奈德(TA)球后注射联合卵磷脂络合碘口服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黄斑水肿患者42例54眼,27眼(观察组)球后注射TA联合口服卵磷脂络合碘,27眼(对照组)单纯球后注射TA,随访6个月.结果 最终随访时观察组视力提高19眼、水肿减轻20眼、水肿复发2眼,对照组分别为15、17、8眼,两组治疗后视力提高和水肿减轻相比,P均>0.05,水肿复发相比,P<0.05.结论 TA球后注射联合卵磷脂络合碘口服可有效治疗黄斑水肿,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10我院收治的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骨科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Botsford神经功能评分和整体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6.92%(3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具有统计这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爆裂合并神经损伤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5.
安明  常珍  高雷  曹桂芳  赵红 《中国药师》2004,7(9):690-692
目的:测定注射用替加氟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0.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60∶40),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替加氟在0.2~0.8μg之间线性良好(r=1),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为0.27%.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替加氟的含量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好,可用于注射用替加氟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6.
地红霉素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霉素 A为原料 ,与水合肼缩合后 ,经重氮化 /硼氢化钠还原制得 (9S) -红霉胺 ,再与 2 - (2 -甲氧乙氧基 )乙醛缩合 ,精制后得到地红霉素 ,总收率 37%。本制备工艺立体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古日古木-13丸中6种成分没食子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栀子苷、鞣花酸、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一测多评方法,验证该方法在古日古木-13丸质量分析中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采用HPLC法,以栀子苷为内参物,建立没食子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鞣花酸、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相对校正因子(fs/i),并利用fs/i计算古日古木-13样品中该5种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并比较2种方法差异。结果没食子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鞣花酸、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fs/i分别为0.481 0、0.906 4、0.170 9、0.971 2、1.261 5。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得到的6批古日古木-13丸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RSD<2.0%,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以栀子苷为内参物建立fs/i准确,易行,一测多评法可以用于古日古木-13丸中多指标成分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8.
目的 建立1H定量核磁共振波谱(1H 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qNMR)法测定TSD-1原料药中非氘TSD-1-ND的含量。方法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使用BRUKER AV-400型核磁共振仪,以氘代氯仿为溶剂,弛豫延迟时间为10 s,扫描次数32次。结果 以化学位移δ分别为3.75和3.03的TSD-1-ND和丁二酸酐的氢质子峰作为定量峰,其峰面积比与其质量比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493 1X-0.059 7,相关系数(r)为0.998 1,3批TSD-1-ND测得含量分别为0.169 7%、0.180 6%和0.167 7%。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TSD-1中非氘TSD-1-ND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9.
隐裂牙保存活髓治疗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隐裂牙保存活髓治疗的时机。方法:176个隐裂牙分3组,A组:可复性牙髓炎期;B组:不可复性牙髓炎早期;C组:不可复性牙髓炎中晚期。均行保存活髓治疗后观察2周~6个月。结果:A组与B组成功率分别为89.66%和75.81%,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成功率均显著高于C组的3.57%.P〈0.05。结论:可复性牙髓炎和不可复性牙髓炎早期是隐裂牙保存活髓治疗的理想时机。  相似文献   
30.
小儿先天性唇裂是颌面部畸形较常发生的一种疾病。据国内外资料统计,约占新生儿的1‰左右。治疗先天性唇裂的唯一方法则是手术修复。要达到此目的,必须要有一种不仅保证手术的无痛,而且要求尽力维护病人正常生理机能,既安全又方便的麻醉方法。过去,国内外对小儿先天性唇裂修复之麻醉方式常规采用基础麻醉加局麻或乙醚开放点滴、充气,以至采用气管内插管。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