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评价并比较E&Qplus技术和侧压技术的根尖封闭能力。方法:选取64个新鲜拔除的单直根管下颌前磨牙。4个做为阴性和阳性对照,60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个),预备至同一标准,分别采用两种充填技术配合三种不同种类的封闭剂(ADSEAL;cortisomol;Apexit)充填。X线牙片评价两种技术根管充填影像质量,通过20g/L亚甲蓝染料渗透试验比较各组的根尖微渗漏。结果:①两种充填技术的根尖微渗漏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E&Qplus技术充填组3种封闭剂的根尖封闭能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侧压技术组3种封闭剂的根尖封闭能力有显著的差异,ADSEAL封闭剂最好,Apexit封闭剂居中,cortisomol封闭剂最差。④X线影像质量,E&Qplus技术优于传统侧压技术(P〈0.05)。结论:E&Qplus技术的根尖封闭能力优于传统侧压技术,不同种类封闭剂对两种充填技术的根尖封闭能力均有影响,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点滴状、斑块状银屑病患者与咽部链球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取咽拭物做血平板培养,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ASO水平,与40例正常对照做比较。对所有患者给予青霉素治疗。结果:银屑病患者咽拭物培养出链球菌阳性率及ASO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使用青霉素2周后,有链球菌感染的患者病情缓解更明显。结论: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MRI对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肌后的动态监测价值.方法 中华小型猪6头,抽取髂骨骨髓并制备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以注射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及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细胞并进行标记率检测.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模型建立后14 d,MR延迟增强成像(DE-MRI)检测梗死面积,之后行第2次开胸,于每只动物心肌梗死周边区和正常心肌区直视下经心外膜各注射标记的MSCs 2个点,同时分别于各区注射培养基2个点作为对照点.细胞移植后24 h及21 d,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GRE)T2*像检测十细胞移植点低信号区的面积及信号强度.T2*信号减低区范围的测量由FGRE面积法实现,其信号减低的程度以正常心肌区和该区的T2*值之差与正常心肌区T2*值的百分比表示.病理组织学检查心肌细胞形态、瘢痕形成、毛细血管密度及干细胞分布情况.不同时间点MSCs注射点低信号区面积及T2*信号强度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干细胞注射点与对照点毛细血管密度的比较、梗死周边区及正常心肌区MSCs注射点信号衰减幅度和DAPI阳性细胞密度的比较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结果 DAPI及SPIO对MSCs的标记率均达100%.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第14天,小型猪心肌梗死面积为(33.6±8.9)%.细胞移植后24 h,标记MSCs注射点于MRI显示为边界清晰的卵圆形T2*低信号区,梗死周边区与正常心肌区MSCs注射点T2*低信号区的信号强度[分别为(67.00±5.48)%、(61.92±7.76)%,t=1.65,P=0.1158)]及面积[分别为(0.56±0.24)、(0.52±0.25)cm2,t=0.39,P=0.70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3周,T2*低信号区与正常心肌区的对比程度均较前下降,梗死周边区减低至(40.12±5.93)%(t=9.53,P<0.01);正常心肌区减低为(46.92±6.25)%(t=11.03,P<0.01).梗死边缘区T2*减低的程度大于正常心肌区MSCs注射点,且2组间信号强度减弱幅度分别为(26.88±7.27)%和(15.00±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8,P=0.0003).正常心肌区MSCs注射点心肌组织中荧光标记的细胞核分布密度高于梗死边缘区.MSCs注射点[分别为(106±25)和(143±31)个/高倍镜(f=-2.47,P=0.0293)].梗死边缘区MSCs注射点组织中毛细血管分布密度高于该区对照点[分别为(13.4±4.0)和(9.4±3.1)个/高倍镜,f=2.49,P=0.0229].MSCs移植于心肌组织中3周后,普鲁十蓝染色阳性的铁颗粒仅位于部分移植MSCs细胞核周围.结论 MRI可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对移植干细胞的示踪并反映移植MSCs在心肌局部的数量变化趋势,但是对于移植细胞的半定量监测存在局限性.移植干细胞所在的微环境是影响其牛存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AM I)再灌注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以及中药通心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30只中华小型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通心络治疗组,每组6只。建立AM I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区域心肌组织内细胞黏附分子和内皮细胞间连接蛋白的含量和变化。结果与正常区比较,模型组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再灌注区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无再流区V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P-selectin和ICAM-1蛋白降低;大剂量组再灌注区P-selectin、ICAM-1蛋白和mRNA含量降低,无再流区P-selectin蛋白和mRNA及ICAM-1蛋白含量降低。大剂量组再灌注区和无再流区VE-cadherin表达升高。结论中药通心络通过抑制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保护AM I再灌注过程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完整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 Ⅲ(PrxⅢ)在大鼠超负荷心肌肥厚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实施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分别于术后24h, 2、 4、 6周,测定血液动力学变化;称量心体质量;光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左心室的组织变化; 提取左心室RNA, RT-PCR分析PrxⅢ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24h两组大鼠的血液动力学和心肌形态无明显变化.术后2、 4、 6周时,模型组大鼠的SBP、 DBP、 LVSP、 LVED及左心室体质量指数逐渐增加,心肌纤维逐渐增粗,线粒体逐渐增多, 肌节增长.术后24h PrxⅢ的表达稍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2周时则明显降低,4周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对照,6周时明显上升且高于对照组.结论:PrxⅢ mRNA表达呈现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即在心肌肥厚中早期表达降低,而在心肌肥厚形成后表达明显升高,表明PrxⅢ参与了超负荷心肌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双基因共表达在血管再狭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携带反义凝血酶受体(ATR)和p21的双基因载体共表达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再狭窄基因治疗寻求新途径。方法 以携带ATR或/和p21的单、双基因载体重组腺病毒伴随病毒(rAAV)感染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基因的整合与表达,MTT法测定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存活率。将携带AP双基因的rAAV导入WKY大鼠拉伤侧的颈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凝血酶受体(TR)和p21两基因在动脉壁中的表达。结果 RT-PCR结果显示,TR单基因的mRNA表达降低,p2l单基因表达升高,AP双基因得到了共表达;MTT法测定的生长曲线显示,双基因对hA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大于两个单基因;免疫组织化学证实,AP双基因导入后,TR基因的表达受到完全抑制,p2l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血管新生内膜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抑制。结论 ATR和p21双基因共表达在体外可明显抑制ASMC的增殖,在体内可明显抑制血管内膜新生和中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心肌特异表达的新激酶基因p9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扩张性心肌病(DCM)、先天性心脏病(CHD)和风湿性心脏病(RHD)中的作用。方法以杂交瘤技术制备p93单克隆抗体;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直接法检测正常人与上述4种疾病患者血清中p93的表达状况及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成功制备了人p93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100 000;正常人及CAD、DCM、CHD、RHD患者血清中均有p93的表达;正常人血清水平对数值为2.32±0.19;4种疾病患者的p93血清水平(对数值分别为2.46±0.22,2.47±0.20,2.58±0.26,2.49±0.19)均高于正常人(P<0.05)。其中CHD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CAD组(P<0.05)。结论p93基因与这4种疾病均有密切关系,以CHD尤为突出。推测该基因可能在上述各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机制亟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受体P2Y12 基因多态性(C34T 和G52T)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8 年11 月至2009 年11 月收住我院拟行PCI 的冠心病患者268 例,正规服用氯吡格雷12 个月.采用MassARRAY 时间飞行质谱及TaqMan Assay 检测入选患者血小板受体P2Y12 基因C34T 和G52T 两个位点,按基因型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术后1 年间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心绞痛复发等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入选病例按G52T 位点基因型分为H1/H1 型(n =195)和H2 携带者(H1/H2 和H2/H2,n =73)两组,H1/H1 组双支病变比例高于H2 携带者组(P <0.05),两组患者其余临床基本资料均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 >0.05).PCI 术后1 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术等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H2 携带者明显高于H1/H1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 vs.5.1%,P <0.05).一年累计生存率H2 携带者要低于H1/H1 组(HR =2.543,95% CI:1.033 ~6.259,P =0.042).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急诊血运重建术和死亡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但H2 携带者心绞痛复发率高于H1/H1 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入选病例按C34T 位点基因型分为CC 型(n =174)和CT/TT 型(n =94)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均匹配(P >0.05).PCI 术后1 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一年累计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血小板膜受体P2Y12 基因H2 携带者可能是中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而C34T 位点多态性和介入治疗后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明确外周血RNA定量分析最佳内参基因组合。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种管家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qBASE+软件对基因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筛选最佳内参基因组合。结果采用冠心病病例对照人群共98例,常用内参基因ACTB的表达水平变化最大。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度由高到低依次为DECR1GAPDHTRAP1PPIBACTB,并分析出最佳内参基因组合为DECR1、GAPDH和TRAP1。结论研究结果为冠心病外周血的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为该类样品的基因表达定量分析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比较正畸矫治完成后两种保持方式在保持效果、牙周健康两方面的异同,评价联合应用压膜保持器与改良HawleyⅡ型保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航天中心医院口腔科正畸固定矫治结束后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联合组日间戴用压膜保持器,夜间戴用改良HawleyⅡ型保持器;压膜组全天均戴用压膜保持器。两组患者在拆除固定矫治器当天及戴用保持器12个月取记存模型对比研究,评价保持效果;在戴用保持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检查记录牙周指数,评价牙周健康状况,比较两种保持方式效果的异同。结果反映保持效果的各指标在保持器戴用12个月后,两组间未见到统计学差异(P>0.05);反映牙周健康状况的指标中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在保持器戴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牙石指数在保持器戴用12个月时联合组低于压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膜保持器与改良HawleyⅡ型保持器联合应用与单独应用压膜保持器均可达到良好的保持效果;在牙周健康方面,联合组对牙周健康的影响较压膜组小,但两组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牙龈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