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PINCH、肿瘤抑制基因nm23-H1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实验组)、3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对照组)中PINCH、nm23-H1及COX-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INCH蛋白在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58.3%(3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率0(P<0.01);nm23-H1蛋白在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46.7%(28/60)明显低于对照组90.0%(P<0.05);COX-2蛋白在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73.3%(44/60)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1)。PINCH和nm23-H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FIGO分期无关(P>0.05)。PINCH、nm23-H1及COX-2蛋白在宫颈鳞癌中表达有相关性(C值分别为0.302、0.436、0.382,P<0.05)。结论 PINCH、nm23-H1及COX-2蛋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提示联合检测PINCH、nm23-H1和COX-2蛋白的表达对进一步理解宫颈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运用生物电阻抗法对妇科疾病手术病人进行人体成分检测,探讨妇科疾病与体成分改变的关系,为妇科疾病病人的围术期和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的302例妇科手术病人为病例组,健康体检无妇科疾病的102名女性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质量、人体成分分析结果。并对病例组检测生化指标。结果:病例组喜欢吃甜食的人为59.27%(179/302),病例组体质指数、上臂中点周径、上臂肌肉周径、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 0.05)。病例组不同体脂率分组间的血糖及甘油三酯存在差异,随着体脂率的增加,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呈增长趋势。不同体脂率分组病人血红蛋白含量有统计学差异。根据妇科肿瘤的类型分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组的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恶性肿瘤组病人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均高于良性肿瘤组。结论:对妇科疾病病人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可较准确了解其营养及代谢情况,为进一步预防、治疗妇科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PINCH(particular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dine rich protein)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宫颈组织和6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INCH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PINCH蛋白在鳞状细胞癌组织相关间质中呈异质性表达,表达量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与未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ederation Inte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分期的增加,其表达量越来越高(P<0.01),PINCH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鳞状细胞癌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结论 PINCH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异常表达,可能利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提示PINCH蛋白可作为肿瘤相关间质标志物来预测肿瘤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50例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同时进行血流变检查。结果月经期畸形管襻数目增多,明显高于月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流流速变慢,呈粒流、粒缓流,红细胞聚集,微血管周围渗出占50%,出血占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血比黏度(低切变率),血浆比黏度与月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月经期甲襞微循环、血流变的变化使体内血液循环存在明显障碍,因此,改善微循环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Aurora A基因表达,并研究Aurora A基因表达下调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用RNA干扰法抑制Aurora A的蛋白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Aurora A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四氮唑盐法(MT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变化.结果 siRNA Aurora A可明显降低Aurora A mRNA和蛋白的表达,siRNA Aurora A导入Ishikawa细胞48 h后,细胞的生长被抑制,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和S期;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下调AuroraA表达可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的增殖,同时导致细胞阻滞于G2/M期及S期并且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7.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38岁。因阴道不规则间断出血 1月余于19 98年 4月 13日入院。妇科检查 :阴道左后上方可触及一直径约 8cm的球形肿物 ,质地中等 ,活动差 ,无明显压痛 ,宫颈略小 ,子宫正常 ,右附件正常 ,左附件略增厚。 B超检查 :于子宫左后方探及一约 9.3cm× 8.5cm× 8.8cm大小的中等强回声团块 ,边界清楚。CT检查 :直肠左后方可见一 8.5cm× 8.5cm大小的囊性肿物影 ,未见钙化。直肠内注入造影剂 ,显示直肠明显右移。诊断 :盆腔囊性肿物。手术所见 :盆腔底部直肠后见一肿块 ,呈囊性 ,大小约 10 cm× 10 cm× 10 cm。肿物与骶骨、尾…  相似文献   
38.
39.
Aurora激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Aurora激酶A和Aurora激酶B在人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以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urora激酶A和Aurora激酶B在不同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65例中Aurora激酶A表达阳性14例(21.5%),Aurora激酶B表达阳性24例(36.9%)。Aurora激酶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Aurora激酶B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依次减低(分别为90.0%、65.0%和36.9%)。结论Aurora激酶A和Aurora激酶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异常。Aurora激酶B表达与不良预后可能相关,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分子治疗新的靶点和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4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产时服务模式和观念也在转变,产科工作人员不仅要重视生物因素对孕妇的影响,还要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孕妇的影响。焦虑和抑郁是围产期妇女最常见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情绪不仅给胎儿及产程带来不利影响,还会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为此,我们对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0例孕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实施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