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5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41.
142.
肾癌有遗传和散发两种形式。近年来,国内外对遗传性肾癌的病因及临床诊治的报道较多。目前已经明确的4类遗传性肾癌包括希佩尔-林道病、遗传性乳头状肾癌、BIRT HOGG DUBE综合征、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借此提高对遗传性肾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3.
144.
目的 介绍复杂左肾病变肾切除术中经肠系膜根部法早期处理左肾肾蒂血管的技巧. 方法 对51例巨大肾癌(伴或不伴肾静脉癌栓)、肾盂移行细胞癌及脓肾等复杂左肾病变,采用经腹肠系膜根部法早期处理肾蒂,行肾痛、肾盂癌根治术或其他肾切除术.对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解剖关系及手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结果 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从入腹腔到显露肾静脉的时间为3~5 min,处理肾蒂血管的时间为10~20 min.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病例死亡. 结论 经肠系膜根部法处理肾蒂血管技术是可行的,并具有以下优点:利用肾蒂血管的解剖特点,分离显露肾蒂血管方便、快捷、出血少;不必过多游离、挤压病肾,防止肿瘤或炎症扩散,符合肿瘤根治早期结扎肾蒂血管的原则.本法适合于处理复杂左肾病变,尤其是伴有肾静脉癌栓或脓肾者.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探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白细胞介素(IL)-2 mRNA表达在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进行肾移植术的68例患者,测定术前、术后第1、3、7、14 d PBL的IL-2 mRNA表达.依据围手术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有尤分为AR组和对照组.结果 术后6~20 d共有9例患者发生AR.术前、术后第1、3天,AR组和对照组患者PBL的L-2 mRNA表达分别为(0.182±0.230)和(0.176±0.015)、(0.174±0.018)和(0.168±0.023),(P>0.05);术后第7天,两组PBL的IL-2 mRNA表达分别为(0.270±0.056)和(0.195±0.053),(P<0.05);术后第14天,两组PBL的IL-2 mRNA表达分别为(0.320±0.043)和(0.181±0.034)(P<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BL的IL-2mRNA表达可能是监测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并有助于AR的及时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了解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并伴骨痛的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各50例),各组分别静脉滴注不同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大剂量组为第1天90 mg、第2天60 mg,常规剂量组为第1天60 mg、第2天30 mg,每4周重复,共2个周期.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活动能力、生存质量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大剂量组的有效止痛率86%(43/50),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的42%(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9,P<0.01);两组活动能力改善分别为39例(87%)和21例(46%),生存质量改善分别为33例(66%)和18例(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04和9.00,均P<0.01).均无近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大剂量帕米膦酸二钠可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所致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与供肝非实质细胞(NPC)输注诱导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排斥反应组、免疫耐受组,每组20只。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检测受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耐受组供心存活时间为(30.83±2.55)d,排斥反应组为(8.15±2.08)d,差异有显著性(t=24.46,P<0.01)。术后7、14 d排斥反应组血清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均高于免疫耐受组,Th2细胞因子IL-4、IL-10表达水平均低于免疫耐受组,术后7 d血清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免疫耐受组(t=4.50~16.20,P<0.01)。结论免疫耐受的形成与Th1/Th2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鼠骨形成蛋白1(mOP1)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克隆化mOP1基因全长开放读框,制备重组mOP1(rmOP1),体外测定rmOP1成骨活性。建立Wistar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前两组分别于血流阻断前、血流阻断后开放血流即刻经肠系膜上静脉给予rmOP1,剂量为250μ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血流再灌注后24h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尿素氮(BUN)及肌酐(Cr)浓度,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并进行改良Miller评分。结果体外实验rmOP1表现出诱导成骨活性;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其血BUN、Cr值和Miller评分,预防组与治疗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坏死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rmOP1对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9.
闭合性肾外伤1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江  李延江  毛昕  董震  阎靖中 《医学争鸣》2002,23(18):1652-1652
1 临床资料  1982 - 0 5 / 2 0 0 1- 0 6 ,我院收治闭合性肾脏外伤患者 136 (男 10 2 ,女 34 )例 .年龄 11~ 71(平均 43)岁 .孤立肾2例 ,合并肾结石 4例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1例 .左肾 94例 ,右肾 42例 .跌落伤 35例 ,撞击伤 17例 ,车祸伤 73例 ,其他原因 11例 .病理性肾外伤 8例 .肾挫裂伤 12 4例 ,肾粉碎伤 9例 ,肾蒂血管损伤 2例 .合并肋骨骨折 14例 ,血气胸 8例 ,肝破裂 5例 ,脾破裂 4例 ,肠破裂 1例 ,胰腺损伤 3例 ,颅脑损伤 5例 ,脾破裂 4例 ,肠破裂 1例 ,胰腺损伤 3例 ,颅脑损伤 5例 ,骨盆骨折 11例 ,合并休克 2 3例 .结合尿常…  相似文献   
150.
有移位的肱骨外科颈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外固定,多数可获得治愈,只有少数骨折严重错位或有软组织嵌夹,手法整复不能成功的病例,以及骨折伴有肱骨头脱位,手法处理困难者,才作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了使固定稳妥,尽早开始功能锻炼,争取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笔者在近十年中对切开复位的一组病例采用锔钉内固定,经长期随访,治疗结果满意,现予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