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姚利 《光明中医》2006,21(12):24-24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危重症,属于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证范畴,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皆为骨髓增生性疾病,如(Ph)缺如可否诊断为ET,意见不一。作者首次报道一例临床表型为血小板增多症,但细胞核型发现为Ph~+慢粒白血病变异体,跟沿用的探针杂交,信号弱,分子遗传学检查结果为一种罕见的BCR/ABL重排,而用沿袭的BCR/ABL探针则会导致假阴性。 病例 女,35岁,白细胞中度增高(25×10~9/L),血小板重度增高(100×10~9/L),LAP正常,而脾不肿大,染色体(Ph~+),羟基脲治疗8个月后,行去除T细胞异基因BMT,但一年后复发,继而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获临床完全缓解,持续45个月。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 Flt3基因在 AML(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病人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及正常对照骨髓、外周血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血细胞 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出骨髓中恶性细胞 ,采用 DIG掺入半定量 RT- PCR,检测 Flt3基因在 2 2例 AML初治病人、5例 AML CR病人的骨髓、10例正常人和非恶性血液病病人 13例外周血、17例骨髓以及 5种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5种白血病细胞株中测得 Flt3表达值分别为 NB40 .97,HL- 6 0 1.1,KG- 10 .96 ,K5 6 2及 U937均为 0 ;正常人骨髓为 0 .18~ 0 .45 ,平均 0 .2 2 ;正常人外周血未见表达 ;AML CR骨髓表达为 0 .2~ 0 .6 5 ,平均 0 .2 8。初治 AML 骨髓中 Flt3基因 m RNA表达率为 10 0 % ;其表达水平为 0 .75~ 1.2 4,平均为 0 .96 ,为正常骨髓的 4倍。结论 :在 AML中 Flt3基因为高水平表达 ,主要来源于白血病细胞 ,其检测水平可作为诊断疾病、判断预后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CD34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硬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二步法,榆测30例止常下鼻甲(对照组)和60例鼻息肉(鼻息肉组)组织中CD34蛋白的表达情况,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MVD计数,并了解微血管的分布情况。结果:在鼻息肉组织中CD34阳性表达较广泛.在正常下鼻甲组织中CD34呈散在的弱阳性表达。鼻息肉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在鼻息肉组中Ⅱ型3期、Ⅲ型中的MVD较Ⅱ型1期显著升高(P〈0.01)。结论:CD34的表达及微血管的增生与鼻息肉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其检测有助于判断鼻息肉的发展趋势,为新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无创产前筛查(NIPT)提示非整倍体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1例NIPT提示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经羊膜腔或绒毛穿刺获取胎儿细胞,进行CMA分析。对于NIPT提示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根据筛查原因(高龄筛查组、唐筛异常或超声软指标异常组、非高龄筛查组)进行组间NIPT阳性预测值的比较,并对CMA检测提示有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的病例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NIPT对于染色体非整倍体总的阳性预测值为76.3%。NIPT对于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88.8%、75.0%和53.3%。经CMA分析确认,在101例NIPT提示21-三体高风险病例中,以高龄筛查组阳性预测值最高(10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90例NIPT提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病例中,仍以高龄筛查组阳性预测值最高(61.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12例NIPT提示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经CMA检测存在CNV。结论:对于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不同人群中高龄组的NIPT阳性预测值最为显著,临床上对于此类人群,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好跟踪随访。CMA较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能额外检出CNV,更能提高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6.
鼻咽癌间质微血管密度与MMP-2表达和肿瘤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鼻咽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的分布以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关系,探讨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二步法,检测50例鼻咽癌和15例炎性鼻咽部黏膜组织间质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分布,并检测MMP-2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组织MVD为21.92±7.80,明显高于炎性鼻咽黏膜组织(9.23±1.84),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2阳性组MVD均值为25.46±6.79,高于MMP-2阴性组17.40±6.69,MMP-2的表达与MVD有关(P<0.01).此外,鼻咽癌MVD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 MMP-2可能促进鼻咽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MMP-2和MVD有可能成为判定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7.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利  吴玉 《光明中医》2007,22(3):65-6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西药:口服炔诺酮.中药:淫羊藿、仙茅各12g,熟地、山药各15g,香附、三棱、莪术、鸡血藤、丹参各9g.随证加减并用破血逐瘀之剂灌肠,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48例患者治愈44例、好转3例、无效1例,分别占91.7%、6.3%、2%.结论:该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8.
为建立RbAp46基因稳定转染的白血病细胞株,对悬浮培养的白血病细胞的电穿孔条件进行优化之后,运用电穿孔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在低电压、高电容的条件下将含RbAp46基因cDNA的表达质粒转染白血病细胞系U937,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克隆,用PCR检测RbAp46基因的整合,用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然后筛选出表达外源RbAp46蛋白水平最高的亚克隆。用台盼蓝拒染法判定细胞活力,用细胞计数判定细胞生长速率。结果发现,转染RbAp46基因的U937细胞的生长速率比对照组低50%左右。结论:在白血病细胞系U937中建立了稳定表达外源RbAp46基因的细胞株,并发现过表达的外源RbAp46基因能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9.
大多数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患者在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常表现为复发时间短及易出现ABL激酶区突变现象.为进一步研究Ph+ ALL患者使用TKI治疗后易复发特点,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了35例TKI耐药Ph+ALL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结果发现,77.1%(27/35)患者存在ABL激酶区突变,其中T315I突变患者占ABL激酶区突变患者55.6%,特别是首次发现G∶C→A∶T突变Ph+ ALL患者占总ABL激酶区突变Ph+ ALL患者77.8% (21/27),包括T315I、E255K和E459K.其次,8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ABL激酶区突变Ph+ ALL患者染色体均为复杂核型,5例染色体由初诊单纯t(9;22)进展为复杂核型的TKI耐药Ph+ ALL均出现ABL激酶区突变;并且,尿嘧啶-N-糖基化酶2(UNG2)在耐药Ph+ ALL组中转录水平表达显著低于初诊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细胞核内UNG2缺失能增加G∶C→A∶T突变几率.结论:中国人群TKI耐药Ph+ ALL具有高比例ABL激酶区G∶C→A∶T突变和高度基因组不稳定性.耐药Ph+ ALL患者低表达UNG2可能是耐药Ph+ ALL患者发生高比例ABL激酶区G∶C→A∶T突变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0.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0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 (RFAE)是用射频电透热子宫内膜 ,使其发生凝固、变性、坏死、溶解和脱落 ,以达到消除子宫内膜的一种新方法。我院妇产科 2 0 0 1年 1月— 11月间采用RFAE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10 3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选门诊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的妇女 ,经妇科内诊、B超检查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诊断为功血者 12 0例 ,年龄 35~ 5 5岁 ,平均 (46 .2 3± 6 .18)岁 ,10 3例要求保留子宫者行RFAE,17例愿行子宫切除术者中 12例术后离体子宫行RFAE ,另 5例在术中行RFAE。全部病例均无明显心肺等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