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了解盐酸氟桂利嗪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近十年盐酸氟桂利嗪引发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和整理。结果综合分析盐酸氟桂利嗪引起的变态反应、嗜睡、乏力、头痛、恶心、抑郁症、谵妄、锥体外系反应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论盐酸氟桂利嗪不良反应类型较多,正确使用此药并加强观察,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可以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精神科开放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意外事件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差异.方法 将2007-11-2009-01住院患者26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2010-02-2011-04住院患者312例作为观察组,住院后查找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意外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在精神科病房中实施风险管理可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Tau蛋白在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CSF)中的改变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70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 h、1d、3d、7d、12 d时CSF中Tau蛋白水平,并以30例行腰麻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颅脑损伤重型组、轻中型组在伤后12h、1d、3d、7d、12d时CSF中Tau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均P <0.05).且重型组CSF中Tau蛋白水平均高于轻中型组(P<0.05).在伤后12h、1d、3d、7d、12 d时CSF中Tau蛋白水平死亡组>不良组>良好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GCS评分与CSF中Tau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610,P<0.05).[结论]Tau蛋白在颅脑损伤患者CSF中呈高表达,CSF中Tau蛋白水平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70岁,因低热、咳嗽、痰中带血就诊。诊断为肺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头孢曲松钠2.Og,1次/d静点。1周后患者出现心悸及周身无力,黑便伴头晕。入院查体,神志清,轻度贫血,辅助检查,便潜血(+++)肝功正常,电子胃镜检查所见,胃粘膜红、自相间,呈花斑样,胃空部呈现多数片状红斑。诊断为浅表胃炎,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枕下极外侧入路与椎动脉相关的显微解剖结构比较。方法采用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5例,进行模拟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显微解剖手术,测量各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数值及椎动脉颅内段行程等相关参数。结果该入路中主要的解剖结构有:寰枕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椎动脉第Ⅱ~Ⅳ段走行、颅神经根丝及其走行和相互间的关系。其中乙状窦、枕髁和椎动脉是该入路重要的解剖标志,左、右椎动脉直径和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3.3%的椎动脉位于舌下神经腹侧,在舌下神经腹侧走行,16.7%的椎动脉穿舌下神经上、下束之间。结论掌握枕下极外侧入路中椎动脉的走行以及该区域重要的解剖标志,对于经枕下极外侧入路的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对外伤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资料。结果:本组患者28例,其中男1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9±18)岁。入院时按Glasgow昏迷评分(GCS)〉10分1例;5~10分21例;3~4分6例。术后3个月时按Glasgow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良好10例(35.71%),中残5例(17.86%),重残5例(17.86%),植物生存1例(3.57%),死亡7例(25%)。GCS评分≤5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GCS评分〉5的患者(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GCS评分5分以上颅脑损伤患者,在出现不可逆缺血损害前,席早期行去骨瓣减压并砸腩膜成形术等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37.
38.
颅内表皮样囊肿也称胆脂瘤或珍珠瘤,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和鞍区,其来源于颅内残余的上皮母细胞,易沿蛛网膜下腔及脑池延伸。1997年9月至2003年5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我院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11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颅内胆脂瘤也称表皮样囊肿或珍珠瘤,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和鞍区,其来源于颅内残余的上皮母细胞,易沿蛛网膜下腔及脑池延伸。我院神经外科1997年9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桥小脑角胆脂瘤17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醉鱼草内生真菌LL3026杀螺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醉鱼草(Buddleia lindleyana)内生真菌LL3026(Colletotrichum sp.)发酵液的杀螺作用、活性部位及其热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方法采用烧杯浸杀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浓度LL3026发酵液醇浸膏水溶液对湖北钉螺的杀灭作用,同时设1mg/L氯硝柳胺水溶液和去氯离子水为对照。采用溶剂系统分离法分离LL3026发酵液的不同极性部位,并比较各极性部位的杀螺活性。该菌发酵液醇浸膏水溶液于不同温度(30~100℃)、不同时间(30~150min)处理后,进行杀螺试验,检测其热稳定性。在25℃、不同光照强度(分别照射1~9d)条件下,测定其光照稳定性。结果施药后24、48和7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0.11、3.43和1.55mg/L。分离LL3026发酵液,获得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等不同极性部位,其低极性部位的乙醚相杀螺效果最好,24、48和72h杀螺率均为100%。在80℃加热120min后,发酵液活性物质热稳定性好,杀螺率为100%。3600lx强度光照9d的发酵液的杀螺活性较强,其48h杀螺率为86.7%。结论醉鱼草内生真菌LL3026具有较好的杀螺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