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51.
目的:探讨采用“十字三步法”策略手术治疗跨肾静脉开口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期间,采用“十字三步法”策略手术治疗跨肾静脉开口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病例9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影像资料、手术记录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肾功能指标,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结果: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顺利出院,其中单侧肾脏切除4例,肾静脉人工血管重建4例,下腔静脉人工血管重建1例,手术平均出血量1966ml,平均手术时间179min,总体及各亚组患者术前与术后2周血肌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十字三步法”手术策略将复杂多变的下腔静脉肿瘤手术步骤标准化,具有可复制性,有助于缩短术者学习曲线,手术总体安全可靠,术后患者肾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分析行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T_(1~2)N_1M_0、T_(3~4)N_(0~1)M_0)肾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探讨影响肿瘤转移、复发及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因素,建立高危肾癌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肾癌专病中心2000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75例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记录至2018年3月1日的随访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男51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5±11.5)岁;中位随访时间63个月;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6例,开放肾癌根治术59例;肿瘤平均最大径(8.2±3.4)cm。所有病理类型均为透明细胞癌,其中7例伴肉瘤样分化,FuhrmanⅠ/Ⅱ级30例,FuhrmanⅢ/Ⅳ级34例,未记录分级11例。T_(1~2)N_1M_0期8例,T_3N_(0~1)M_0期53例,T_4N_(0~1)M_0期14例;肿瘤伴肾静脉癌栓18例,伴腔静脉癌栓1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1个月,其中71.2%的患者在5年内发生远处转移;中位总生存期64个月,3、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6.0%、5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癌栓、Fuhrman分级与肿瘤术后转移发生率有相关性,而肿瘤大小、癌栓、Fuhrman分级、有无症状表现及肾上腺侵犯与肿瘤特异性生存有相关性。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肿瘤直径、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癌栓、Fuhrman分级的危险分层模型将患者分为0~3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风险等级越高患者转移和肿瘤特异性死亡风险越大。结论:通过建立以肿瘤大小、癌栓、核分级、区域淋巴结状态为基础的局部进展期肾癌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的评估这类高危肾癌患者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和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优势和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4例,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43例。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收集两组术前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适应证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主要影响因素进行11配对后,收集纳入患者各项术中、术后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各术前参数中,只有肾肿瘤DAP评分是选择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独立预测因子(β=1.987,P=0.022,95%CI:1.34~39.79)。按DAP评分配对后,两组各纳入19例患者,除了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外,两组间各项基线资料均平稳。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1例因术中出血,经输血并中转开放手术完成;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组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术后禁食天数、术后住院期间最高一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输血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9.5±49.6)min和(212.9±57.1)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7.0±5.3)min和(34.2±7.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平均随访(5.6±2.2)个月和(6.6±2.6)个月,仅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组出现1例肿瘤复发;末次随访eGFR平均下降百分比分别为(12±8)%和(1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具备丰富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经验的医生而言,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学习曲线短,早期即可完成传统腹腔镜手术难以完成的高难度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且具有手术安全性高、热缺血时间短的优点,短期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55.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附2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partial nephrectomy,RAPN)的手术经验,探讨该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实施RAPN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1例、女性69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51.1±12.1)岁.左侧111例,右侧118例,双侧1例.肾门部肿瘤13例,完全内生性肿瘤8例,大肿瘤(直径>4 cm)54例;孤立性肾肿瘤3例.术前肾小球滤过率(GFR)均正常.肾脏CTA检查提示肾动脉单支211例,2支16例,3支3例.结果 本组手术均成功完成.经腹腔入路198例,其中中线布局191例,旁侧布局6例,混合布局1例;腹膜后入路32例.手术时间平均(196±59) min.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1000mL,其余患者术中失血量平均(148.3±126.5) mL.术中输血3例,中转开放手术1例.热缺血时间平均(20.7±9.1)min,术后住院天数平均(8.9±3.3)d.术后出现严重肉眼血尿3例,其中1例行保守治疗、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肾动脉分支栓塞术后痊愈;术后出现尿漏1例,经充分引流痊愈;术后发生脑栓塞1例.术后病理:恶性肿瘤195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179例、嫌色细胞癌11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分期T1N0M0154例、T2aN0M04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良性病变35例.肿瘤直径为1.3~9.0 cm,平均(3.41±1.57) cm,肿瘤切缘均阴性.结论 RAP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局限性肾脏肿瘤的手术术式,该术式在肾脏肿瘤的完整切除及肾脏创面的缝合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6.
57.
中国首例单孔多通道经腹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进行相关术前评估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尝试进行中国首例单孔多通道经腹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探讨该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总结操作经验。方法 2011年11月9日,我科完成1例单孔多核通道(TriPortTM)经腹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左侧)切取术。供者,女,59岁,体质指数(BMI)21.6 kg/m2,术前血肌酐45μmol/L。术前核素(99mTc-DTPA)肾功能检查:左肾50 ml/min,右肾56 ml/min。受者,男,41岁,BMI 19.5 kg/m2,与供者为母子关系,术前血肌酐1 446μmol/L,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期)"拟行肾移植术。取脐水平线上方经腹直肌纵行切口约5 cm,供肾动静脉及肾脏完全游离后,在髂血管水平离断输尿管和生殖静脉,将肾脏装入取物袋(EndoCatchTMBag),分别离断肾脏动静脉后,迅速将标本经原切口取出。结果在不增加任何额外切口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0 min,术中出血50 ml,热缺血时间3.8 min。供肾动脉长度3.6 cm,静脉长度4.5 cm,输尿管长度13 cm。皮肤切口关闭时长度为5 cm。供肾移植术中再通血流后,色泽良好,20 s后即有尿液排出。供者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别为2.5/10、1/10、0/10,术后未使用任何止痛药物,第4天出院,无任何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受者术后12 h、24 h、2 d、3 d、4 d、5 d、6 d、7 d、出院前、术后1个月血肌酐分别为:475、282、148、145、117、100、103、98、80、84μmol/L,恢复顺利,术后第10天出院。结论初步经验表明单孔多通道经腹腹腔镜下活体供肾切取术安全、可行、有效。术后供者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完成的病例数较少,仍需进一步临床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58.
经膀胱单孔多通道腹腔镜下前列腺剜除术的初步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膀胱单孔腹腔镜下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总结初步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 1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67~80岁,平均(72.3±4.61)岁,体质指数18~29kg/m2,平均(22±3.81)kg/m2;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19.9~116.9ml,平均(74.3±27.9)ml;IPSS评分20~35分,平均(27.1±4.89)分;残余尿量18~1 000ml,平均(308.3±283.6)ml;6例术前最大尿流率3.5~15.7ml/s,平均(8.42±4.09)ml/s,4例因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及1例因梗阻性肾衰未行尿流率检测;术前PSA水平2.31~12.15ng/ml,平均(6.41±2.89)ng/ml,PSA>4ng/ml的6例患者术前穿刺结果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麻醉成功后,于脐下做2cm皮肤切口,切开白线,上推腹膜,显露膀胱顶部,在膀胱镜监视下,放置单孔多通道套件,撤出膀胱镜,连接气腹机建立气膀胱空间。置入5mm一体式腹腔镜,以可弯剪刀沿外科包膜内缘游离并剜除增生前列腺组织,经单孔套件取出。缝合膀胱裂孔后,留置导尿,并留置耻骨后引流管自切口引出。结果 1例因放置单孔套件失败,中转开放行耻骨上前列腺剜除术。其余10例手术顺利完成,耗时120~210min,平均(155±30.1)min,术中出血50~900ml,平均(355±288.1)ml,仅1例术中输血1 200ml,无其他严重并发症。10例单孔腹腔镜下切除组织12~76ml,平均(36.8±20.2)ml,术后病理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冲洗2~4d,平均(2.7±0.95)d,术后1~4d拔除耻骨后引流管,平均(2.4±0.92)d,术后住院5~11d,平均(7.1±1.73)d,2周拔除导尿管。术后随访1~3个月,最大尿流率为16.4~26.9ml/s,平均(23.2±5.59)ml/s,残余尿量10~67ml,平均(38.3±13.7)ml,IPSS评分为1~4分,平均(2.1±0.86)分,排尿均正常,无尿失禁、尿潴留、排尿困难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单中心的初步经验表明,经膀胱单孔腹腔镜前列腺剜除术安全、有效、可行,且创伤小,但确切疗效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系统回顾并总结评价单孔腹腔镜技术在中国泌尿外科领域的发展现状. 方法 通过检索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GoogleScholar搜索引擎、MEDLINE等数据库中我国学者公开发表的有关泌尿外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文献,分析泌尿外科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国内的临床应用特点和变化趋势. 结果 共纳入全国 66家单位205篇相关文献,其中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期刊收录文献26篇,中文期刊文献179篇.文献类型构成为:病例报告或经验介绍133篇(64.9%),对比研究13篇(6.3%),综述、述评20篇(9.8%),护理相关28篇(13.7%),动物实验6篇(2.9%),培训相关5篇(2.4%).共报道临床病例1790例,其中上尿路手术1018例(56.9%),下尿路手术104例(5.8%),男科及其他手术668例(37.3%).肿瘤相关手术336例(18.8%),需重建的手术334例(18.7%).按手术通道分为单孔多通道手术1043例(58.3%),单切口多套管手术747例(41.7%).单孔多通道手术中选择商业化专用装置者476例(45.6%),选择自制装置者567例(54.4%).按入路途径分为经腹腔途径1065例(59.5%),经腹膜外(腹膜后和腹膜前)途径725例(40.5%);按切口部位分为经脐单一切口1047例(58.5%),经脐外单一切口743例(41.5%).共涉及25种手术方式:①上尿路手术,包括肾上腺切除、肾囊肿去顶减压、单纯性肾切除(无功能肾、重复肾等)、肾癌根治性切除、肾脏部分切除、肾肿瘤冷冻消融、活体供肾切取、肾蒂周围淋巴管结扎、肾盂或输尿管癌根治、肾盂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开取石、肾盂输尿管狭窄成型、输尿管松解等手术;②下尿路手术,包括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尿流改道、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经膀胱膀胱肿瘤剜除、输尿管膀胱再植、前列腺癌根治(经腹腔、经腹膜外、经膀胱)、经膀胱前列腺剜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等手术;③男科手术,包括精索静脉曲张结扎、隐睾下降固定、男性假两性畸形整形、小儿鞘状突未闭修复等手术;④其他手术,包括腹膜透析管放置、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单一术式病例数前三位的依次为: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601例(33.6%)、肾囊肿去顶减压术408例(22.8%)、肾上腺切除术179例(10.0%).总体手术中转率为5.5%,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4%. 结论 泌尿外科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技术在国内已广泛普及,开展术式几乎涵盖了所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类型,但目前仍以非重建手术治疗泌尿系良性病变为主要适应证.总体上说,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国内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自主创新和规范科研工作,以更好地评价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比较两种免疫程序制备伤寒杆菌抗血清的效价,寻求获取符合实验教学需要的高效价伤寒抗血清的较佳方法.方法 采用2天短期间隔的免疫程序和常规2周间隔的免疫程序,分别以伤寒沙门菌O、H菌液免疫家兔,用试管凝集法检测并比较其血清抗体效价.结果 免疫后获取的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抗血清的几何平均滴度(GMT),2天间隔免疫程序分别为1∶22807和1∶25600,2周间隔免疫程序分别为1∶2691和1∶5702.结论 2天短间隔免疫程序所制备的伤寒杆菌抗血清效价较高,不失为获取实验教学用抗血清的较佳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