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常用生药柴胡正品为柴胡属植物柴胡及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当前,同属多种植物也做柴胡内转录间隔区使用。仅凭生药性状及显微特征难以进行真伪鉴别。在本实验中,笔者针对6种不同柴胡属植物来源的柴胡生药,基于其内转录间隔区(ITS1)区多态性研制了用于其鉴别的DNA芯片。方法 将设计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印于基质上制备芯片;从待检测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扩增ITS1片段,并以荧光标记后,与芯片杂交。结果 在与其相应的探针位置即可出现信号;每种不同来源的柴胡有其特异的杂交谱图。结论 研制的DNA芯片可为柴胡类生药的鉴定提供可靠便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
韩慧  胡子有  姚芳  曾勇  吴炳义  熊婧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485-348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单的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 atedisotherma lamplification,LAMP)。方法:针对幽门螺杆菌的16SrRNA基因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2条内引物和2条外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后,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评估,并评估检测粪便模拟标本的敏感性。结果:使用LAMP方法可以在2h内得到检测结果,加入染料后阳性结果为绿色,电泳后有明显的阶梯状条带。幽门螺杆菌的基因组DNA检测敏感性为12pg,是普通PCR的10倍,对模拟粪便标本进行检测,检测限为102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的LAMP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能长期、高效保存并研究肿瘤干细胞球囊的技术.方法 从恶性胶质瘤原代肿瘤细胞中培养出肿瘤干细胞.将第5代肿瘤干细胞球囊经蛋清石蜡两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并与传统的肿瘤干细胞球囊包埋技术及球囊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实验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蛋清石蜡两次包埋处理的球囊切片经HE染色后,球囊分布均匀、结构完整,胞核、胞浆颜色鲜艳、对比度高.球囊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能准确定位球囊中阳性细胞和阳性蛋白表达位点,可进行阳性细胞及蛋白的半定量分析.结论 肿瘤干细胞球囊蛋清石蜡两次包埋切片技术能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误差,节省成本,优于传统球囊包埋技术及传统球囊免疫荧光技术.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胎儿酒精谱系障碍(FASD)斑马鱼模型的神经元分化及及感觉-运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将斑马鱼胚胎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和50μmol/L氮-[氮-(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S-苯基甘氨酸丁酯(DAPT,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组,检测比较两组斑马鱼的死亡率、孵化率以及畸形率;比较两组斑马鱼的身体长度;利用原位杂交和q RT-PCR技术检测两组神经干/前体细胞标志物sox2、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因子neurogenin1、神经元标志物huc的表达;检测两组在无刺激、强光、震动刺激情况下的行为学表现。其次,将斑马鱼胚胎分为DMSO组、1.5%酒精处理组、DAPT处理组、酒精和DAPT联合处理组,利用原位杂交和qRT-PCR技术检测各组sox2、neurogenin1、huc的表达,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otch信号受体notch1a,促进神经发育的靶基因her8a及Notch胞内活性片段(NICD)的mRNA表达水平;检测各组在无刺激、强光、震动刺激情况下的行为学表现。结果 50μmol/L DAPT处理斑马鱼胚胎后,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山东省老年人失能现状,探讨失能水平变动的拐点年龄,为评估老年人养老照护需求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17个县(市、区)334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Katz日常生活活动量表(Katz-ADL)判断失能情况,绘制年龄预测失能水平的ROC曲线确定失能水平变动的拐点年龄,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拐点年龄对失能水平的影响效应。结果 山东省老年人失能率为6.8%,女性(7.1%)高于男性(6.5%),失能率从70~74岁开始明显增加(P<0.05)。ADL测量指标中洗澡失能率最高(6.4%),进食最低(2.4%),女性高于男性。ROC曲线分析结果中,老年人失能水平变动的拐点年龄为73.5岁,女性(71.5岁)低于男性(74.5岁);洗澡失能水平变动的拐点年龄为73.5岁,其余5项指标均为74.5岁;AUC均在0.7~0.9之间(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影响后,>73岁老年人失能风险是≤73岁的4.919倍,>74岁男性失能风险是≤74岁的4.181倍,>71岁女性失能风险是≤71岁的6.097倍(P<0.05)。基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失能发生率的吻合程度均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P>0.05)。结论 老年人失能水平变动的拐点年龄存在性别差异,年龄对老年人失能水平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洗澡是影响老年人ADL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影响,为山东省老年人健康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8年山东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测量,共获得研究样本3349例。Sullivan法测算不同受教育程度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占比。结果不论男女和受教育程度高低,山东省老年人失能率均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小学及以下(10.04%)老年人失能率高于小学毕业及以上者(4.74%)。小学及以下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为20.39岁,小学毕业及以上为21.24岁,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比分别为87.61%和91.27%。小学毕业及以上老年人在各年龄组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占比均高于小学及以下者。结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占比均高于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教育水平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尤其对女性更为明显。教育对老年人健康具有保护作用,应通过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预防保健意识,改善其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D)对山东省居民期望寿命的影响,为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政府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基于2012年山东省CVD死亡监测数据,在计算CVD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基础上,编制全死因及去死因生命表,计算全死因的期望寿命及去CVD后的期望寿命。结果 2012年山东省CVD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口的46.30%;CVD粗死亡率为320.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252.85/10万)。男女性别CVD死亡率分别为332.99/10万和307.02/10万;城乡CVD死亡率分别是267.28/10万和341.84/10万;CVD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后增长迅速;城乡居民期望寿命分别为79.20岁和78.14岁,城乡去CVD死因后比全死因的期望寿命分别提高了8.51和10.02岁,男女期望寿命分别为75.94岁和81.16岁,男女性别去CVD死因后比全死因的期望寿命分别提高了8.02和11.10岁。结论 城乡、男女性别去CVD死因期望寿命比全死因的期望寿命均有大幅度提高,降低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对提高人口健康期望寿命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 了解山东省监测点18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全省共设19个监测点,抽取3 800名 18 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一般状况、高血压病史及可能与高血压患病有关的影响因素,并测量空腹血糖、身高和体重等指标。结果 2016年山东省成年居民整体高血压患病率为28.7%;高血压患者吸烟率、饮酒率、高盐饮食率和缺乏锻炼率分别为27.8%、31.6%、31.5%和76.1%;不同城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是否吸烟、饮食咸淡、休闲活动锻炼、体检情况、BMI和WHR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状况、饮食咸淡和BMI≥24 kg/m2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而文化程度高、经常参加休闲活动锻炼和经常体检是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山东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防控策略和措施有待加强,在将老年人作为工作重点的同时,应注意把高血压防控对象扩大到健康人群范围,引导正确积极的生活方式,提高全人群的高血压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30.
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研究现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满意度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反馈性控制手段,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实现社区卫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论述国内外满意度评价体系、代表国家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价工作中存在的评价主体的选择、指标权重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满意度评价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