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综合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凋亡相关检测指标Annexin-V、PI的时相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直接沉降-CD45/Annexin-V/PI法在单一检测体系内同时检测体外不同时相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凋亡,分析其凋亡特征.结果 (1)体外0.5 h时,三类细胞Annexin-V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5.055,P<0.001);PI阳性率依次为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8.762,P<0.001).(2)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类细胞的Annexin-V阳性率均逐渐上升,特别是单核细胞、粒细胞在6 h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细胞Annexin-V阳性(>60%);PI阳性率随着时间的延长也呈升高态势,粒细胞、单核细胞PI阳性率在3 h内上升缓慢,但6 h时,变化增大;(3)无论0.5 h,还是6 h,三类细胞Annexin-V阳性率均明显高于PI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外周血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凋亡各有其特点,在设计外周血白细胞凋亡相关研究方案时应考虑其不同凋亡特点,以得到准确、敏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预防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实体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按照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否,将39例患者分为激素组(20例)和非激素组(19例),采用Annexin-Ⅴ/PI方法检测化疗前(第1天)、化疗后(第6天)外周血粒细胞凋亡,同时检测粒细胞表面Fas的表达,并观察它们与粒细胞数目变化的关系。结果 (1)激素组化疗后粒细胞Fas表达高于化疗前(P<0.05),粒细胞计数、凋亡率差异前后未见统计学意义;非激素组化疗后粒细胞计数低于化疗前,凋亡率、Fas表达均高于化疗前,差异可见显著性差异(P<0.05)。(2)化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凋亡率负相关(r=-0.370,P=0.020);非激素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凋亡率与Fas表达正相关(r=0.518,P=0.023)。(3)激素组、非激素组第6天粒细胞下降的患者分别为45%(9/20)、89.5%(17/19);而第8天粒细胞下降的患者分别为50%(10/20)、100%(19/19);激素组粒细胞下降的患者比例均低于非激素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以影响化疗药物对中性粒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这个作用可能不全是通过Fas途径诱导凋亡导致的。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的规律不同于未用激素者。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制备方法,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方法对培养至第2、5、8、10、11代的共15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染色体制备,检查其有无异常。结果成功制备染色体标本,成功率为100%,正常核型率为100%。结论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实验结果稳定、成功率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至11代时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静脉注射铁剂的方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60例),应用口服铁剂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静脉注射铁剂的方法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经过1个月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红蛋白量及血清铁蛋白量,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组6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4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1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在对照组9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32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42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22%。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静脉注射铁剂的方法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减量奈达铂(nedaplatin,NDP)加顺铂(cisplatin,PDD)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不适合手术、放疗患者,随机分组.A组NDP 25 mg/m2,静脉滴注,PDD 15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5-氟尿嘧啶(5-FU)300 mg·m-2·d-1,24 h持续静脉滴注,第1~5天、第8~12天.B组NDP 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C组PDD 40 mg/m2,静脉滴注,第1~2天.后2组5-Fu 500 mg·m-2·d-1,静脉滴注,第1~5天.3组方案均与5-FU同步口服叶酸,22 d重复.结果A组有效率(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和中位缓解时间为60.00%和5.5个月,B组为54.54%和5.0个月,C组为41.18%和3.0个月.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方面,A、B和C组的粒细胞缺乏达14.29%、27.27%和8.82%,血小板减少达11.43%、39.39%和5.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量NDP联合小剂量DDP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血液学不良反应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A组,随机分为A1、A2两个亚组,镇痛液分别为罗哌卡因0.075%、0.1%,均复合2μg/ml芬太尼,于宫口开至2~3 cm时,L2-3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注0.8%利多卡因,5 min后给负荷量8~10 ml镇痛液,确定镇痛平面,疼痛明显减轻后接希腊力美电子镇痛泵.持续输注药液6~8 ml/h,单次按压量3 ml,间隔时间15 min.宫口开全停药.30例同等条件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B组.记录观察产妇BP、HR、SpO2、产程、胎心、宫缩的变化及缩宫素使用率,同时评价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下肢活动度:采用改良Bromage(MBS)评估.结果 产妇BP、HR、SpO2平稳.A组用药10 min后疼痛明显减轻,均达到满意镇痛,A1、A2两个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A2两个亚组对下肢运动及产程无明显影响,其催产素使用高于B组(P<0.05).A组与B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75%和0.1%罗哌卡因分别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均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且不影响产程、产力.  相似文献   
28.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类以异形T淋巴细胞增生伴显著血管增生,以及滤泡树突状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为一类来源于成熟T细胞的淋巴瘤[1].过去AITL瘤细胞形态学诊断缺乏特异性的鉴别特征,而近来AITL瘤细胞CD10[2]和CXCL13表达意义的发现为AITL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了更深入了解AITL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发病机制,我们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IT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有核细胞表面CD分子标志,期望获得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9.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硬膜外复合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级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30 例,随机均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与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G组).G组麻醉维持用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瑞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氟醚吸入,EG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10 min(T0)、气腹后10 min(T1)及停气腹后5 min(T2)3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BG)、儿茶酚胺(CA),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浓度,并观察呼吸和循环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静脉麻醉用药量及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质量.术中由手术医师对子宫松弛度进行评级(优、良、差).结果:与G组相比,EG组各时点气道平均压(MAP),心率(HR),BG,CA,CRP和IL-6显著降低(P<0.05),子宫松弛度优(P<0.01),麻醉用药量明显减少(P<0.01),术毕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清醒质量明显优于G组(P<0.01).结论:与单纯G组比较,EG有利于抑制腹腔镜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使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及拔管时间缩短,子宫松弛满意,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序贯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采用MP、VAD或CVAD、DECP、VMCP、HE、FA等联合方案对10例MM进行序贯化疗,观察缓解率和生存期.结果 10例中,部分缓解(PR)6例,进步(MR)2例,总有效率80%(8/10),中位生存期31.7个月.结论 序贯联合化疗治疗MM有效率较高,是一种有希望的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