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吴晋 《中国医药指南》2013,(33):167-168
目的:探讨超声刀手术治疗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3例使用超声刀手术治疗,对照组33例行传统结扎钳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术中患者配合情况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中副损伤、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超声刀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人院治疗的1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的差异,以及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率。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血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肾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明显好于对照组73.5%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且临床有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征性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方法 根据病程将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组(急性亚组)40例及慢性缺血性脑卒中亚组(慢性亚组)31例,并纳入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93例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患者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十六碳一烯酸(C16:1)、十八碳一烯酸(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铁皮石斛(DC)对MKR小鼠和MIN6细胞中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9周龄MKR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给予10、20、40 g·kg-1·d-1DC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6周,每2周检测小鼠的血糖,以确定DC降糖作用最佳浓度。8周龄MKR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C组、二甲双胍(Met)组和联合用药(Met+DC)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和相应药物8周,同时检测小鼠血糖,给药结束后对小鼠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TT),采用qPCR法检测小鼠肝脏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体外培养MIN6细胞,分为对照组、高浓度棕榈酸(H-PA)组、高浓度葡萄糖(H-Glu)组、H-PA+H-Glu组、H-PA+DC组、H-Glu+DC组和H-Glu+H-PA+DC组,进行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能力实验(GSIS),采用MTT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和胰岛素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小鼠体内,DC降糖作用最佳浓度为20 g·kg-1·d-1。与对照组比较,DC组、Met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血糖水平降低(P<0.05);与DC组和Met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小鼠血糖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GTT和ITT实验,与DC组和Met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小鼠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胰岛素抵抗情况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小鼠肝组织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葡萄糖激酶(Gck)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et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MIN6细胞中,经筛选,选择160 μmol·L-1 H-PA和30 mmol·L-1 H-Glu诱导MIN6细胞胰岛素抵抗,以1.44g·L-1 DC处理各组细胞。GSIS,分别与H-PA组、H-Glu组和H-PA+H-Glu组比较,加入DC后,H-PA+DC组、H-Glu+DC组和H-PA+H-Glu+DC组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磷酸化磷酸肌醇3激酶(p-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H-PA+H-Glu+DC组MIN6细胞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DC可以改善MKR小鼠的胰岛素抵抗,与Met联合用药后效果更加明显;在体外,DC可以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H-PA和H-Glu诱导的MIN6细胞的胰岛素抵抗,并可增加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5.
正1病例资料男,63岁,因反复头痛4个月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左额顶部头皮下可触及一直径大小约2.0 cm肿物,质硬,无活动,无红肿热痛。头颅CT扫描示左侧额顶部稍高密度扁平肿物,肿物粘附于硬脑膜,并破坏左额顶部颅骨,初步考虑脑膜瘤可能。头颅MRI平扫及增强示左侧大脑半球脑膜广泛增厚,额顶部交界区脑膜局部见丘形等T_1、等T_2信号肿块,大  相似文献   
16.
杨帆  丁桂兵  刘梅  吴晋  陈亮 《江苏医药》2022,(12):1217-1220
目的 分析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ACI患者依据发病后3个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CI组,MoCA评分<26分,59例)和认知正常组(CN组,MoCA评分≥26分,53例),同时对60例健康成年人行MoCA评分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sCD40L、YKL-40和Aβ1-42水平,分析其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CI组MoCA命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定向力、语言、抽象思维和记忆得分均低于CN组(P<0.05)。三组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依次为CI组>CN组>对照组,血清Aβ1-42水平依次为对照组>CN组>CI组(P<0.05)。ACI患者血清sCD40L和YKL-40水平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s=-0.63和-0.84,P<0.05),血清Aβ1-42水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是成人因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缺血性卒中为其主要类型。虽然随着溶栓、机械取栓技术的成熟,卒中的病死率逐年下降,但是大部分幸存者可能会有慢性功能障碍,而临床尚缺乏促进卒中后功能修复的药物。缺血性脑卒中后,miR?124在外周血液和脑组织中表达均发生改变,通过靶向调节基因和调控病理过程广泛参与缺血性卒中后的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细胞凋亡、神经分化等。文章就miR?124在卒中后脑缺血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结合药品抽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家药品抽验信息系统对药品抽检全过程管理的工作模式,探讨如何应用系统提升药品抽验工作效能,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系统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测161例AIS患者(AIS组)及110例其他患者(对照组)起病第1、3、10 d的血清VE-cad水平。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缺损亚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IS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的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1)。与轻度缺损亚组比较,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各时间点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均P0.05)。与中度缺损组比较,重度缺损组血清VE-cad水平显著增高(P0.05)。AIS患者发病第1 d、第3 d、第10 d的血清VE-cad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884,r=0.809,r=0.717;均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损亚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第3 d及第10 d VE-cad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 d(P0.05)。结论 VE-cad参与了AIS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是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预后的一个重要血清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M)综合治疗研究的现状。方法:检索 PubMed 及 CNKI 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以“恶性腹膜间皮瘤、内科治疗、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S)和腹腔热灌注化疗(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等关键词检索1983年-2016年相关文献。纳入标准:MPM 的 CS 联合 HIPEC 治疗;MPM 的化疗;MPM 的腔内化疗。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有56篇。结果:多个报道表明联合细胞减灭术及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 MPM 能显著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疾病生存率(progression - free survival,PFS)。联用 CS + HIPEC 可提高MPM 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到36~92个月,5年生存率达59%。长期随访中的少数无复发患者提示 MPM 有潜在治愈的可能。结论:曾经一经诊断即为晚期、致死性高的 MPM,现在通过积极的 CS + HIPEC 治疗成为一种可治的且有治愈可能的恶性肿瘤。由于 MPM 发病率低,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非常少,有必要积极倡导针对具体 MPM 开展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以获得高水平循证医学证据,确定患者的选择标准、预后因素、最有效的化疗灌注方案及辅助化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