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3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复合镇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全膝置换围手术期复合镇痛效果,探讨最佳镇痛方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不同镇痛方案进行围手术期镇痛治疗,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积分分析并观察并发症。结果积极持续的镇痛方法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率及功能康复效果取得明显改善。结论TKA术围手术期采用积极、持续、综合的镇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中老年膝内侧半月板后角放射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膝内侧半月板后角放射状撕裂的临床特点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的随访结果。方法自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对386例(418膝)关节镜下治疗的膝内侧半月板撕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后角放射状撕裂93膝(22.2%),全部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在详细的手术记录和关节镜图像资料基础上,分析患者术前体征、MRI结果、术中所见和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中老年患者中膝内侧半月板后角放射状撕裂有较高的发生率,大多数患者表现出机械卡压或撞击症状,MRI很难发现这种撕裂,有特点的疼痛症状和物理检查有助于诊断。虽然大多数患者年龄较大,关节软骨已发生退变,但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症状会明显改善。结论膝内侧半月板放射状撕裂比较常见,但因为多数患者同时伴有骨关节炎症状,且MRI上假阴性率较高,诊断比较困难。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下,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有助于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83.
背景:国外研究已表明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不仅能较好地保留股四头肌内侧结构的完整性,较早恢复伸膝装置功能,而且能减少膝关节内侧血供的破坏,较好保留膝关节本体感觉.目的:进一步验证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全膝关节假体置入后早期功能训练的影响,并与内侧髌旁入路比较.设计:前瞻性随机双盲对比观察试验.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对象:选择2004-03/2006-03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双侧膝关节同期置换患者34例,其中男7例,女27例;年龄56~78岁,平均70.5岁.其中骨性关节炎24例,类风湿关节炎10例.双侧膝内翻24例、双侧膝外翻9例,一侧内翻一侧外翻1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实验,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主要材料:交叉替代型假体(PFC-Sigama,英国DUPUY公司),在胫骨衬垫中央加入一个聚乙烯突起,相应的股骨假体使用前后向切骨及斜面切骨,与保留型假体相同.方法:34例患者两侧膝关节的手术入路进行随机分配,一侧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另一侧采用内侧髌旁入路.比较两组间的外科参数和临床参数.主要观察指标:①外科参数包括暴露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②临床参数包括术后静息和运动时疼痛、直腿抬高时间、主动屈曲到90°的时间、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结果: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采用股内侧肌中间入路一侧的膝关节术中失血较少[(286±29.8)ML,(368±35.8)ML,P<0.05],外翻膝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较小(20%,50%,P<0.05),术后1周内疼痛较轻(P<0.05),能较早地进行主动直腿抬高运动[(1.8±0.3)d,(4.5±0.8)D,P<0.01],较早地屈曲到90°[(3.2±0.8)d,(7.1±1.2)D,P<0.01],术后45 d活动度改善较快(107°±20°),(98°±12°),P<0.05].结论:股内侧肌中间入路对伸膝装置和髌周血管丛的破坏较少,全膝关节假体置入后早期疼痛较轻,活动度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5年3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4例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实施病变滑膜切除术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均行骨盆X射线片、CT及MRI检查,手术前后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定期复查髋关节X射线片。结果 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7年,平均5.2年,术后假体位置良好并获得了满意的关节活动度。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45.0±6.4)分,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0.2±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468,P0.05)。无复发病例。结论病变滑膜切除术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经关节镜下行LARS(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人工韧带移植重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治疗结果。方法:选择2004-08/2006-01在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关节外科因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行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15例,均为运动损伤,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全部病例予以LARS人工韧带(法国LARS公司制造,型号:PPLY110)进行后交叉韧带重建或加强手术,LARS人工韧带的主要材料为高韧性的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组织相容性好,由于其特殊的编制方式,胶原纤维和血管内皮细胞可长入其中。术后静脉常规使用抗生素1d,返回病房后即开始使用CPM机予以被动活动,术后3d扶拐下地行走,2个月时恢复正常的活动或体育训练。术后1,2,6,12,24个月随访,检查膝关节的稳定程度、活动范围及疼痛部位。按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满分为100分,84分以上为膝关节功能正常,66~84分为尚可,低于65分较差。结果:1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15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其中6~12个月10例,12~18个月2例,18~24个月3例,平均11个月。所有患膝不稳定症状消失,关节功能良好,伸屈度0°~(130±10.2)°。所有病例均于术后2个月左右恢复正常体育活动,无急慢性滑膜炎出现。②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术前(85.5±2.33,45.2±1.23,t=9.547,P<0.01)。结论:LARS人工韧带具有以下特点:①适用于术后早期康复干预,早期自主运动者。②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③无并发症出现,组织相容性好。④为运动性损伤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较为理想和安全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86.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可以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功能。目的:观察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对全膝置换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6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置换后分别使用可控主动运动夹板和持续性被动运动器进行关节功能康复,置换后1.5,3,6个月记录两组关节活动度、术后疼痛目测类比VAS评分及KSS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置换后3个月可控主动运动组KSS功能评分优于持续性被动运动组,置换后6个月两组间KSS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1.5,3个月可控主动运动组关节活动度优于持续性被动运动组,置换后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后使用可控主动运动夹板进行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7.
一、肩部保肢手术肱骨近端是骨肉瘤、转移性肿瘤的多发位置,过去常以截肢治疗肱骨近端原发性恶性肿瘤,只对低度恶性肉瘤行保肢手术[1-4]。1977年Marcove等[5]报道保肢手术与截肢的疗效类似。此后,四肢原发恶性或良性侵袭性骨病变一般均采用保肢手术治疗,并发现保肢手术对患者生存率没有不良影响[3,4,6]。外科治疗肿瘤的各种方法的原则均相同:在手术时,必须获得足够大范围的肿瘤切除。理想情况下应保留主要的神经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传统股骨假体外旋技术和内置外旋的股骨假体设计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髌骨轨迹和整体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04年9月至2008年3月间共360例接受TKA的患者,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股骨假体外旋放置组,使用PFC Sigma固定平台假体)和B组(内置外旋股骨假体组,使用Genesis Ⅱ固定平台假体),每组各180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高年资关节外科医师实施,均未置换髌骨,仅行髌骨表面修整,根据术中髌骨轨迹决定是否需要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接受相同的围手术期镇痛和康复训练流程.术后常规随访,使用HSS评分和WOMAC评分评估整体疗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拍摄髌骨轴位片评估髌骨位置.结果 纳入研究的360例患者,均完成术后3个月及1年的随访.坚持随访的163例患者(A组74例,B组89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25年(3.5~7年),其中2例因术后假体感染而翻修,无假体失败病例.术中外侧支持带松解发生率A组为8.1%(13/160),B组为6.9%(11/160),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髌骨轴位片两组均未出现髌骨脱位病例.两组间术后膝前疼痛的发生率、术后HSS评分与WOMAC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传统股骨假体外旋技术和内置外旋的股骨假体设计均可获得良好的平衡伸直-屈曲间隙,改善髌骨轨迹.鉴于患者股骨外旋变异较大,传统股骨假体外旋技术应综合参照后髁轴和经上髁轴,内置外旋的股骨假体设计也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9.
半月板损伤是关节外科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对于半月板损伤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用正常半月板去替代已损伤的组织。近年来,纤维软骨的修复重建尤其是半月板的组织工程学修复成为了研究重点。在组织工程技术中,有许多基本的生物学因素需要解决,主要包括细胞来源、支架材料、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培养环境等。支架材料是半月板组织修复再生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