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兔急性脑外伤后脑血流变化及东莨菪碱对其的影响.方法用自由落体打击器制作兔脑外伤模型,并于伤后5min、2h腹腔注射东莨菪碱,用经颅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的变化,并作病理检查.结果脑外伤早期脑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增加,东莨菪碱能降低搏动指数,提高血流速度.病检证实本模型符合临床所见加速性脑损伤的病理变化;结论兔脑外伤早期脑血管痉挛,致脑缺血,东莨菪碱可缓解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效果及鞍区动脉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结果鞍区动脉瘤3例,1例行颈总动脉结扎 动脉瘤孤立术,另2例行介入治疗.另32例均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依据GOS,其中早期手术8例,良好5例,差2例,死亡1例;延期手术24例,良好18例,差5例,死亡1例.结论1对鞍区占位,若影像学表现为圆形,且有单侧视野或颅神经麻痹者,应考虑动脉瘤的可能;2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提高手术效果.预后与术前Hunt分级及术中动脉瘤是否破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3.
顽固性癫(癎)的手术治疗(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顽固性癫(癎)的致(癎)灶定位和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16例顽固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视频脑电监测(VEEG)和CT/MR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定位致(癎)灶.采用病灶及周围皮层切除7例;前颞叶切除加杏仁核和大部分海马切除4例;病灶及周围皮层切除加低功率皮层热灼术5例.结果 经6个月至2年的随访,满意6例,显著改善6例,良好2例,效差2例.结论 准确定位致病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外科治疗顽固性癫(癎)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脑室镜用于脑室内出血(IVH)病人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IVH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脑室镜清除血肿加基因重组链激酶(r-SK)溶凝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UK)灌洗。两组分别进行CT显示血肿清除情况对比,按临床治疗时间、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断。结果:实验组脑室镜清除血肿均达8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剩余血肿用r-SK排除血肿,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脑室镜清除脑室内血肿加r-SK局部溶凝引流治疗IVH能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5.
本文对脑内水通道蛋白家族中的AQP4作了系统介绍,并对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AQP4的表达和脑水肿的形成作了详细描述,并总结了AQP4与出血性脑水肿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6.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外科处理(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积水患者VPS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除给予全身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外,9例拔除分流管,其中7例行脑室外引流术,2例腰穿置管引流脑脊液并鞘内注射稀释的抗生素;另3例未拔除分流管,分流泵内注入抗生素。12例感染均控制满意。结论VPS术后颅内感染重在预防。对于术后感染者,要根据病情采取措施积极处理,分流泵内注入稀释的抗生素是控制分流术后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红细胞对创伤性脑内出血(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TICH)后脑水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自由落体打击法造成大鼠脑外伤,借助鼠脑立体定向仪向伤区脑皮质内注射全血(全血)、溶解红细胞(LRBC)或压积红细胞(PRBC),造成TICH模型。于伤后1,3,5d处死大鼠,取伤区脑组织测含水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1)创伤性脑损伤(TBI)、全血和PRBC三组第3天的脑含水量最高,LRBC组第1天的含水量最高;四组间比较,1 d时LRBC含水量最高,3 d时PRBC和全血组含水量最高。(2)在全血、PRBC和LRBC组,HO-1和TNF-α阳性表达的强弱与脑含水量的高低变化相一致。结论 在TICH中,红细胞对早期(第1天)脑水肿的形成无明显作用,而对迟发性(第3天)脑水肿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其机制涉及红细胞的降解产物和炎症反应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癫痫的致痫灶定位和手术方式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定位致痫灶.采用病灶及周围皮层切除术12例,致痫灶切除加低功率皮层热灼术5例,前颞叶切除加杏仁核和大部分海马切除术3例,胼胝体切开术1例. 结果 经6个月~3年的随访,满意8例,显著改善6例,良好5例,效差2例,总有效率90%. 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一种重要方法,疗效取决于致痫灶的准确定位和多种手术方式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49.
顽固性癫痫致痫灶的综合定位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顽固性癫痫致痫灶定位方法和术式选择。方法综合运用神经影像学、脑电图和SPECT等方法,对23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致痫灶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23例患者中,致痫灶定位VEEG与ECoG一致者19例,占82.6%;MRI与ECoG一致者16例,占69.7%;SPECT与ECoG一致者5例,达100%。采用癫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加杏仁核和大部分海马切除,低功率皮层热灼等多种术式联合治疗,经0.5~2.3年的随访,满意8例,显著改善7例,良好5例,效差3例,总有效率为87.0%。结论对于顽固性癫痫,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准确定位致痫灶,多种术式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有16例,感染率为10.67%;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培养出病原菌1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革兰阴性菌6株;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h)、手术次数(≥2)、切口脑脊液漏和脑室外引流是影响患者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较为多见,手术时间长、手术次数多、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或脑室外引流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机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