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史亚飞 《中医教育》2009,28(1):70-72
深入分析非医攻博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2007、2008两届非医攻博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的工作成效,从培养目标、学科背景、论文选题、时间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学位类型与主要研究方向,制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保证论文完成时间,加强论文集体指导,启发创新思维,严格论文评阅与答辩制度等措施,为进一步优化非医攻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
吴佳仪  曹可润  张荣  李艳  史亚飞 《新中医》2024,56(11):203-207
仝小林针对当今社会所出现六大类新发、高发疾病特点,开拓性提出了“新病机十九条”,开创了 中医诊疗疾病的新视角。社会节奏加快伴行的心因性疾病是由现代社会快节奏与压力作用下导致的发病率日益 增多的一类心理性疾病,呈现鲜明的多发性、隐匿性、高危化、青年化的时代特征,归属于中医情志病范畴。 在系统梳理古今文献中社会环境因素对心因性疾病影响的相关内容基础上,结合“新病机十九条”中“诸眠焦 躁,烦倦压抑,皆属于心”、“诸颓抑郁,易感易疲,皆属于霾”新论述,提出易郁、易逆、易虚的病机,“郁 态、逆态、虚态”为主体状态。  相似文献   
93.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一种由于甲状旁腺组织原发病变引起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分泌过多,进而导致钙代谢紊乱为主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些年随着多种生化筛查的开展,血清钙和血清甲状旁腺素检测率得以升高,PHPT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这其中大部分是无症状患者。目前对于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激素亢进(asymptomatic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aPHPT)的诊治标准仍存在争议,本文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2014年修订的指南,分享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完善aPHPT患者综合管理和改善aPHPT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4.
该文肯定了以"心主神明观"为指导的传统中医脑病学说的积极作用和历史意义,同时从脑主神明观探讨中医脑病生理病理特点、证治思路及防护思想,认为脑主神明指导下的新中医脑病学是对传统认识的继承和发扬,符合临床实践和时代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初步探讨青少期应激结合成年后诱导抑郁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与5-羟色胺转运体(5-HTT)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加味四逆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组、氟西汀组,共4组,每组33只;组内再随机分为青少期、成年期、成年后3个小组,每小组11只。选取44、56、78 d 3个时间点作为青少期、成年期、成年后3个阶段的取材时间点。复制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模型。于第21~44天、第57~78天造模及给药,第44~55天正常喂养,不予造模及给药。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与体质量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5-HTT阳性细胞的分布变化。【结果】模型组青少期、成年期、成年后大鼠一般状况较差,而经加味四逆散及氟西汀治疗后的大鼠均得到明显改善。各阶段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较同阶段的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成年后,与空白组比较,其余3组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且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马CA1区细胞形态表现方面,模型组青少期较多神经元萎缩、深染,胞核、胞浆界限不清,成年期及成年后呈进行性加重,大量神经元深染,胞核、胞浆界限不清,并有少量胶质细胞增生;而氟西汀组、加味四逆散组与同阶段模型组比较,神经元萎缩、深染减少。5-HTT表达结果显示,成年期、成年后模型组5-HTT的平均光密度值较同阶段的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成年后加味四逆散组,成年期、成年后氟西汀组5-HTT的平均光密度值值较同阶段的模型组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在青少期受到CUMS的大鼠可产生抑郁样行为,成年后继续施加刺激诱导会进一步加重抑郁状态。抑郁大鼠海马内5-HTT改变可能是加味四逆散干预作用的重要通路。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乳腺癌乳房重建中保留假体与否对术后调强放疗质量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体积、临床分期等资料相当的33例硅胶假体隆胸后早期乳腺癌行保留假体保乳术患者(观察组)及39例早期乳腺癌常规保乳无假体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放疗靶区剂量学、健侧乳房剂量学、患侧肺剂量学、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剂量学、乳房美观效果、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B)评分、毒性反应、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放疗靶区D_(mean)、D_(98)、D_2、V_(95)、V_(105)、V_(110),健侧乳房V_1和V_5,患侧肺V_1、V_5、V_(10)、V_(20)及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_1、V_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患侧肺V_(40)、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_(10)、V_(20)、V_(4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乳房美观优良率[78.79%(26/33)]与对照组[71.79%(28/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放疗后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集中于血液学急性放射毒性、皮肤急性毒性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完成放疗,观察组患者无假体破裂、移位发生。结论乳腺癌乳房重建中保留假体不增加患侧术后放疗靶区、健侧乳房照射剂量-体积参数,可能对患侧肺、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有一定距离的防护作用,短期内不影响乳房美观效果,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7.
整理历代医家治疗情志疾病多从肝论治的理论论述,深入分析青少期"肝常有余"的脏腑特性,认为"肝常有余"是青少期情志异常的重要生理病理基础,青少期情志异常与肝关系最为密切;怒、兼夹忧悲等"阴性"情志为其主要致病因素;气机紊乱、气血失调为其核心病机。在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而致情志异常的基础上,易出现发热生风的临床症状;情志疾病发病首先侵犯本脏,进而累及他脏。  相似文献   
98.
总结广州中医药大学“非医攻博”专业教育10年来在生源质量提高、三段一体培养模式确立、培养质量较好等方面的成绩,比较了“非医攻博”专业具有学制短、招生录取率低、培养方式个性化、优胜劣汰机制良好、培养规格拓宽等特点,提出了加强专业认同、进一步建设师资队伍、创新联合培养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学的影响以及加味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壳、枸杞子,栀子、干地黄,石决明等中药组成)的调治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浆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以旷场实验和鼠尾悬挂实验研究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慢性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kus-pitutary-adrenal gland axis,HPAA)功能亢进。并出现抑郁样行为,加味四逆散可抑制慢性心理应激大鼠HPAA的兴奋性,改善慢性心理应激大鼠的抑郁表现。[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使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发生异常改变,而加味四逆散对此具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建立中医情志致病(“情志异常、肝失疏泄”)的动物模型,探讨中医情志致病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制动方法建立中医情志致病(“情志异常、肝失疏泄”)的大鼠模型。从症状表现、造模方法、实验室检查以及药物反证等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模型较好地再现了中医情志致病(“情志异常、肝失疏泄”)的临床症状变化特点,造模方法符合实际自然发病的原因或发病学环节,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调肝方药可以显著地调节或逆转模型的有关病理改变。结论:采用慢性束缚制动方法建立的模型是目前相对较为成功的,能较好地反映中医情志致病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