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妇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强、奉献性强和服务性强的专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及过硬的操作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十分必要。该文从结合临床护理教学与思政教育、提高临床护理教师职业,改革临床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将思政教育融入护理临床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AIDS合并症的经皮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技术在艾滋病(AIDS)伴发合并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AIDS伴发合并症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或置管引流术,观察介入诊断的正确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操作成功。14例患者接受16次穿刺活检,11例(13例次)获得诊断,诊断率81.25%。6例脓肿及囊肿引流,病灶完全消失3例,病灶缩小2例,1例无明显变化,仍持续保留导管引流。1例脾栓塞面积约50%,术后血小板升高,出现暂时性肝功能降低。所有患者均无并发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未发生医护人员暴露感染。结论介入技术在AIDS患者合并症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严格预防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掌握关键技术环节,避免并发症。材料与方法:61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患者,肺癌32例,肺结核并大咯血21例。支气管扩张咳血6例,支气管动静脉瘘2例。使用无水乙醇作为栓塞剂28例,使用明胶海绵26例,另7例是无水乙醇 明胶海绵和微球 明胶海绵。栓塞剂的量视病灶而定。结果:超选择插管38例,插管成功率100%,肺癌支气管动脉栓塞后总有效率87.5%,大咯血栓塞后的止血总有效率92%(26/27例)。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动脉损伤症状。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致死性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时应尽早行介入治疗,见有脊髓动脉显影应视为绝对禁忌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干预的人内皮祖细胞外泌体(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derived exosomes,EPC-Exos)对高糖诱导损伤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向内皮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和培养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同时体外分离和培养hUCBMSCs,取P4代细胞分别进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诱导分化鉴定。将鉴定成功的EPCs分别用100mg·L-1的黄芪甲苷和等量的PBS干预,培养24 h后收集两组细胞上清液中外泌体。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PC-Exos的形态,利用纳米粒子追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技术检测EPC-Exos的粒径,Western blot技术进行外泌体特征性标志物CD9、CD63和TSG101的检测。将hUCBMSCs用30 mmol·L-1的葡萄糖预处理120h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设置正常组。三组细胞培养24 h后,通过Matrigel体外成管实验研究EPC-Exos对hUCBMSCs成管分化的影响。免疫荧光检测hUCBMSCs表达 CD31、vWF等内皮细胞特异标志物的情况。结果 光镜下hUCBMSCs边缘清楚,形态均一,排列呈漩涡状,3系细胞分化为典型图像。透射电镜观察分离及提纯后黄芪甲苷干预EPC-Exos为包膜完整的圆形或椭圆形微囊泡结构;NTA技术检测97.6%人EPC-Exos为直径在81.4-142.1nm之间的微囊泡;EPC-Exos表面特异标志物CD9、CD63、TSG101呈阳性,以上实验证实成功提取EPC-Exos。Matrigel成管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SCs细胞体外成管能力显著增强,差异显著(P<0.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SCs表达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1、vWF能力显著增强,差异显著(P均<0.01)。结论 黄芪甲苷干预的EPC-Exos可有效恢复高糖受损人间充质干细胞的成管功能且显著改善其向内皮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低血钾麻痹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低血钾麻痹41例临床分析广东东莞市厚街方树泉医院(511771)何翼翔刘锦清现将1992年10月~1995年9月我院收治的41例低血钾患者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35例,女6例。年龄17~50(28±4)岁,来东莞前是外地农民,全部否认在...  相似文献   
1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以及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流行病学、放射学、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8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CT资料,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34岁。结果18例中有9例表现有片絮状阴影,其中7例见两下肺外带大片棉絮状密度增高阴影,2例为一侧上肺外带小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合并另侧肺大片状阴影;18例中有7例见磨玻璃样影,其中双侧全肺1例,两侧下肺3例,单侧下肺2例,单侧上肺1例;1例表现单侧斑片状合并小网状结节影;1例表现为一侧下肺片絮状合并另一侧上肺磨玻璃样影。结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胸部CT表现以不按肺叶或肺段分布的片絮状渗出灶或磨玻璃样淡薄阴影为主。多叶同时受累和双下肺外带多见。  相似文献   
17.
SARS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S线表现特征。方法 52例SARS患者,每隔l~3d摄胸部正侧位片,而且在7次以上;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流行病学、放射学、实验室检查确诊的52例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为:3l例见两肺大片状、小片状密度增高阴影;18例见l侧肺叶或肺段有片状影;l例表现为肺段内结节影;2例见两肺纹理增粗,呈网格状及不规则线状影;16例见磨玻璃样影。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SARS的X线表现,可有如下特征:三片一间(病人出现大片状、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有些病人出现间质性改变);三多一个不相符(病灶在两肺中下野多;磨玻璃样影多;游走性多,即上下游走或左右游走;症状与X征象不相符;一快一慢(胸部X线表现病灶变化快,最终吸收慢)。结论SARS的胸部X线表现如单独和单次静态观察似乎无明显特征改变;但是,进行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胸部X线征象及变化,还是有其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CT扫描资料,并定期CT复查以及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观察其HARRT及抗结核治疗后肺部病灶的动态变化。结果:病灶分布两个肺叶以上10例、中叶(舌叶)及下叶17例。大片状融合实变影9例、斑片状影6例、双肺弥漫性结节影5例和空洞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主要分布2R、4R区。病灶恶化进展患12例,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或衰竭;病灶吸收或缩小11例,早期CD4不同程度降低,3个月后CD4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CT扫描能有效显示病变的各种征象,有利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CD4T淋巴细胞的量值是影响肺结核病变的动态变化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单纯支气管动脉栓塞与局部使用立止血 +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 ,以提高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治愈率。方法 将 62例结核咯血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各 3 1例 ,分别用支气管动脉栓塞 (A组 )和支气管动脉局部用立止血 +栓塞 (B组 )的方法治疗。对两组的疗效 ,复发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有效率为64 .5 % ,B组 87.1%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 χ2 =4.3 0 9,P <0 .0 5 ) ;A组共行栓塞治疗 5 2次 ,B组 3 7次 ;两组均未发生脊髓梗塞 ,食管支气管瘘 ,误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用立止血进行支气管动脉局部注射合并栓塞治疗能提高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 ,局部用立止血安全、严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各自临床表现、实验室改变、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SARS流行期间,以SARS收治后确诊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4例病人的临床和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4例病人均有发热,38°C~40°C,伴有咳嗽,呼吸困难;气促3例;外周血白细胞及CD4+ T淋巴细胞降低,CD8+ T淋巴细胞正常或代偿性增高。影像学改变:沿纹理分布的淡片状阴影3例,双肺斑片状影融合成大片状阴影1例。治疗后,肺内见网格影及小囊状影1例,按PCP治疗后,渗出性病灶吸收明显。结论:病人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及CD4+ T淋巴细胞降低,肺部表现为渗出性磨玻璃样影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共同之处;卡氏肺囊虫肺炎无明确SARS病人接触史,高热和全身中毒表现突出,CD8+ T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增高,胸部影像学表现无游走性征象,但可见网格状和?蛐或小囊状改变。仔细动态观察胸片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