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2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胡付品  郭燕  朱德妹  汪复  蒋晓飞  徐英春  张小江  张朝霞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王爱敏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卓超  苏丹虹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芳  郑红艳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3):233-243
目的监测国内主要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国内主要地区36所三级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CHINET统一监测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文件标准判断结果。结果收集2019年1-12月上述医院临床分离菌共249 7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0%,革兰阴性菌占71.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假中间葡萄球菌和施氏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1.4%、82.4%和78.3%。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MRSE和MRCNS)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MSSE和MSCNS)。MRSA中有92.6%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敏感;MRSE中有89.0%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2019年儿童和成人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PSSP(95.2%和95.3%)所占比例较2018年有所上升,PISP和PRSP的检出率有所下降。除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为27.6%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多数菌属的耐药率低于10%。2005-2019年15年的监测数据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持续上升趋势(3.0%和2.9%对25.3%和26.8%)。此外,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3.6%和75.1%;铜绿假单胞菌对上述两药的耐药率分别为27.5%和23.5%。结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为应对严峻的全国细菌耐药形势,需各相关部门协作以遏制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2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CTX-M-type extended-spectrum β-1actamase(ESBLs) by 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 in Hunan Province and the accuracy of DHPLC assay. Methods The blaCTX-M genes of standard strains and clinical ESBLs-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 were amplified by multiplex PCR followed by DHPLC and genotype determination. 25 isolates randomly selected were sequenced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DHPLC method. Results Among 142 ESBLs-producing isolates, 109 isolates carried blaCTX-M gene (76. 8% ). Four different CTX-M genotypes were detected by DHPLC, including CTX-M-3 (33 isolates), CTX-M-15 (19 isolates), CTX-M-14 (52 isolates) and CTX-M-9 (5 isolates). The DHPLC typing of 25 isolates suggested that 24 isolates were verified uniformly by the sequencing, but one CTX-M-15 isolate typed by DHPLC was shown to be CTX-M-82 by sequencing. Conclusion DHPLC is a powerful tool for genotyping of the resistance gene and is worth being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accurate, rapid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对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艰难梭菌进行筛查和不同时期检出率的比较,了解某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2—12月和2011年4—7月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06份,进行厌氧培养和API鉴定,对培养鉴定获得的菌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法进行A、B毒素及二元毒素基因检测;酶联荧光免疫法检测毒素A/B。结果 106份标本中,厌氧培养艰难梭菌阳性16株(15.09%)。16株菌经PCR扩增,A、B毒素均阳性,二元毒素均阴性。直接毒素A/B检测阳性率为12.26%(13/106),与厌氧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2009年2—12月和2011年4—7月两个时期的标本厌氧培养艰难梭菌阳性率分别为22.81%(13/57)、6.12%(3/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P〈0.05);毒素A/B检出率分别为17.54%(10/57)、6.12%(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P〉0.05)。艰难梭菌检测阳性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过头孢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广谱青霉素、克林霉素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结论该院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比较严重,抗菌药物的使用是诱使艰难梭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新生儿病房送检标本中分离的245株病原菌,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45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84株(占34.3%),革兰阴性杆菌158株(占64.5%),以咽拭子检出率最高(40.0%)。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呈多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70.9%;未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58.5%,无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检出。结论新生儿病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应动态监测病原菌流行株及其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5.
目的监测2007年和2009年我国不同地区13家教学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中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并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2015株医院内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332株(占66.1%),革兰阳性球菌683株(占33.9%)。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7.9%),肺炎克雷伯菌(11.3%),金黄色葡萄球菌(10.9%),铜绿假单胞菌(7.0%),鲍曼不动杆菌(6.0%)。对血流感染中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体外药物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替加环素(98.2%,不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多黏菌素(98.1%,非发酵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90.4%);对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体外药物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99.4%)。2007年度和2009年度数据显示: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分别为42.3%和42.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ESBLs)的发生率分别为54.7%和53.4%,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的发生率分别为11.9%和15.9%,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的发生率分别为49.0%和64.8%,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的发生率分别为62.6%和66.7%,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4.6%。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HLGR)肠球菌的发生率分别为62.6%和66.7%,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肠杆菌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4.6%。结论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替加环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对其敏感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中分离率最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屎肠球菌,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其敏感率较高。多重耐药菌中MDRA、HLGR、MDRP以及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生率分别升高了:15.8%、4.1%、4.0%和2.5%,应引起临床的关注。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分析自然流产与正常妊娠晚期待产孕妇人微小病毒B19(HPV B19) DNA及IgM抗体检测情况,探讨HPV B19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集自然流产孕妇(观察组,28例)与正常待产孕妇(对照组,33例)的静脉血,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PV B19 DN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PV B19 IgM抗体。结果观察组HPV B19 DNA阳性率为28.57%(8/28),对照组为9.09%(3/33),两组HPV B19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 ,P<0.05)。观察组检测出1例(3.57%,1/28)HPV B19 IgM抗体阳性,对照组未检测到阳性者(0.00%)。结论自然流产孕妇HPV B19感染率高于妊娠晚期待产孕妇,推测HPV B19感染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7.
抗污染PCR与斑点杂交检测血清HBVDNA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含dUTP/尿嘧啶DNA糖基化酶的PCR扩增(dUTP/UDG-PCR,抗污染PCR)和斑点杂交检测血清HBVDN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78例,应用尿嘧啶DNA糖基化酶的PCR扩增及斑点杂交方法分别检测其血清HBVDNA.结果经抗污染PCR检测出HBVDNA阳性标本69份,阳性率为37.86%;经斑点杂交检测出HBVDNA阳性标本54份,阳性率为30.34%.两者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x2=2.79,P>0.05),但可以看出抗污染PCR检测HBVDNA的阳性率高于斑点杂交.两种方法同时检出阳性标本52份,同时检出阴性标本107份,抗污染PCR与斑点杂交检测血清HBVDNA的符合率为89.32%(159/178)结论抗污染PCR的特异性高,其敏感性高于斑点杂交.  相似文献   
28.
正1975年,Frederick Sanger等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法)核酸测序技术,该技术以其高准确率、读长较长的特点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Sanger测序成本高、测序速度慢、通量低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此背景,新一代的测序技术应运而生。新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也被称为深度测序、高通量测序或大规模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ST131型菌株的流行,及其与非ST131耐药性是否存在差异,ST131感染者与非ST131感染者临床 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通过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12月血流感染患者大肠埃希菌非重复菌株144株,采用多 重PCR方法进行系统发育分群,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进行ST131菌株筛选及O血清型分型,收集144例患者的临床信息, 比较ST131感染者与非ST131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有无差异,采用Vitek2 compact药敏分析仪检测细菌的耐药性。结果系统发 育分群结果显示,144株大肠埃希菌菌株以B2群为主,占41.0%(59/144),其次分别为F群、B1群和E群,分别占16.7%(24/144)、 13.9%(20/144)和13.2%(19/144);其中9株(6.3%)属于ST131型,包括8株O25b-B2-ST131和1株O16-B2-ST131;9例ST131患 者中,医院感染患者有7例,占77.8%。ST131感染者的人口特征和临床特征与非ST131感染者相似。ST131型菌株对哌拉西 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但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以及复方新 诺明耐药率>50%,ESBLs阳性率达77.8%,多重耐药率高达88.9%,并高于非ST131型菌株,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 地区血液分离大肠埃希菌中,B2 群和F群为最常见系统分群,ST131 型菌株检出率较低,国内首次在血流感染中分离出O16- ST131菌株,ST131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与非ST131感染者相似,ST131型菌株多重耐药率及ESBLs阳性率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0.
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08年10月入院疑为细菌感染患者共63例,健康体检人员21例,根据ACCP/SCCM共识会议及临床相关表现将入选病例分为脓毒血症组、细菌感染性SIRS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各21例,对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测定及比较;全部病例于入院治疗前、使用抗菌药物24 h、5、9 d及出院前测定血清PCT,hsCRP,WBC水平。结果在抗菌药物治疗前,血清PCT在细菌感染性SIRS组中轻度升高,为(1.19±0.31)ng/ml,在脓毒血症组中显著升高为(29.88±9.38)ng/ml;脓毒血症组中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细菌感染性SIRS组和局部细菌感染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监测脓毒血症组发现,在抗菌药物治疗后血清PCT可快速下降,由(24.52±5.02)ng/ml降至(0.49±0.14)ng/ml,而hsCRP、WBC在细菌感染被控制后仍维持在高水平,分别为(72.3±20.4)~(33.2±9.7)ng/ml、(17.4±10.6)~(12.4±4.1)×109/L,其回落速度慢于血清PCT。结论血清PCT检测可作为全身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指标,对全身细菌感染诊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PCT检测能动态监测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变化,能反映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医师评估病情转归提供客观依据;血清PCT检测的结果可反映抗菌药物的疗效,能为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