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刘挺 《陕西中医》2014,(4):F0003-F0003
<正>中医对"脑"的认识较早,但中医古籍对脑的描述不多,而且不全面,所论之处从脑与髓,脑与五官,脑与五脏的关系多而对脑的特点、脑的病症,脑的病因病机论述少。如中医古籍记载有"脑为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头者,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人之记性,皆在脑中","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其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结合补益肝肾类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共50例.结果所有骨性关节炎治疗后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无明显肢体功能障碍.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好,病程短.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bcl-2、p53在模拟飞船应急返回时高+Gx作用致大鼠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15 Gx组、7 d模拟失重组、7 d模拟失重后再+15 Gx组,每组10只.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承受+Gx作用后,灌注取脑,固定包埋,做石腊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顶叶皮层相关基因bcl-2和 p53表达的变化. 结果 +15 Gx暴露后1 d可见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在暴露后3 d改变明显;7 d模拟失重组大鼠在暴露后1 d可见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模拟失重后再+15 Gx组在暴露后1 d可见上述bcl-2、 p53表达的变化,在暴露后3 d改变最明显,变化比+15 Gx组或模拟失重组均明显. 结论 +15 Gx/180 s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和顶叶皮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表达的变化;7 d模拟失重可加重+Gx引起的大鼠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24.
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引气归元""调脾气"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慢性腹泻病人,均接受薄氏腹针治疗,针刺"引气归元""调脾气"穴位组合.观察周期为3周.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记录等.结果:38例慢性腹泻患者中,23例获得临床痊愈,总有效率为94.74%;主要症状治疗前后评分比较表明,每日腹泻次数、粪便性状、纳差、腹痛、腹胀、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治疗后均有显著好转(P<0.01~0.05);针刺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特殊不适.结论:薄氏腹针"引气归元""调脾气"穴位组合,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B3(EIF2B3)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30例新鲜HCC标本中EIF2B3 mRNA相对表达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SP)法检测76例石蜡HCC标本EIF2B3表达, 探讨其与HCC临床病理学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 在肝癌组织EIF2B3 mRNA表达下调。76例HCC中, EIF2B3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和82.0%(t=6.530, P<0.05)。EIF2B3蛋白与肿瘤结节数目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EIF2B3蛋白低表达组的HCC患者总体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EIF2B3高表达组的患者(Log-rankχ2=10.325, P<0.001)。结论 EIF2B3在HCC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且对抑制HCC的复发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