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4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71.
目的:分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胫骨侧徒手截骨相较于传统髓外定位架截骨的准确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4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初次TKA患者76例(96膝),其中胫骨侧徒手截骨组40例(54膝)、胫骨侧髓外定位组36例(42膝),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手术前后分别拍摄下肢站立位膝关节前后位X线片,对X线片进行术前胫骨角(anatomical tibial angle,AT)、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plateau slope angle,PSA)及术后冠状位胫骨假体角(tibia component angle,TCA)和PSA的测量,同时记录手术开始时刻、手术时长(min)、为术者当日第几台手术等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患侧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术前AT、术后TCA、术前PSA、术后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侧徒手截骨组和髓外定位组术后90-TCA≥3°分别有17膝(31.5%)和13膝(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两组患者术后TCA与其年龄、性别、BMI、手术侧别、手术开始时刻、手术时长(min)、手术为术者当日第几台等因素均无相关性(P>0.05)。根据术前90-TCA范围分别将两组患者在各自组内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0°≤90-AT<3°、3°≤90-AT<5°、5°≤90-AT<8°、90-AT≥8°),4个亚组术后90-TCA在徒手截骨组和髓外定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数据变化趋势提示,徒手截骨组患者随术前90-AT增大,术后90-TCA逐渐趋于±3°以内;而髓外定位组患者随术前90-AT增大,术后90-TCA ≥3°的比率明显升高;当术前90-AT≥8°时,徒手截骨组对于下肢力线矫正要优于髓外定位截骨组(90-TCA在±3°以内的比率分别为71.4%及42.9%)。结论:TKA时胫骨侧徒手截骨法与传统髓外定位法对冠状位的评估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且其与患者性别、年龄、BMI、手术侧别、术者疲劳程度均无相关性。术前已存在严重的膝关节畸形(90-AT≥8°)者,徒手截骨对于下肢力线矫正要优于传统的髓外定位架截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miR-134-5p和趋化因子20 (chemokine 20,CCL20)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110例NSCLC患者为NSCLC组,均行肺癌根治术治疗,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实...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在胃镜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使用甲氧氯普胺10mg穴位注射患者双侧足三里,然后按常规方法插镜。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插镜。分别记录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的改善的情况,与对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在胃镜术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术后复发与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采自制缝合针在腹腔镜下治疗的320例虞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儿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时间为8-30个月,术后疝复发2例,对侧臆性疝(亦称异时疝)3例,切口线结异物感6例,阴囊积液2例,未发生脐部戳孔疝、戳孔处血肿、内脏损伤、气腹相关并发症及术侧睾丸萎缩.结论: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但仍存在一定复发及并发症.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腹腔镜技术规范化培训,可逐步减少其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5.
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自20世纪90年代发明以来,因其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和极少的胃肠道反应而被广泛应用于骨科临床,尤其是应用于骨折、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及COX-2抑制剂对骨折愈合和骨重建作用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究双黄连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优点与不足.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人.治疗组采用双黄连60mg/(kg.d)一次静滴,疗程5天;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10~15mg/(kg.d)一次静滴,疗程5天.其他抗生素等对症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住院平均天数和平均退热天数均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粉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效果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复元明目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方法将51例(72只眼)患者分为复元明目汤治疗组(26例,37只眼)和西医对照组(25例,35只眼)。前者予口服复原明目汤及患侧太阳穴贴敷中药药膏,后者予口服曲克芦丁、肌苷、腺苷钴胺、胞磷胆碱和维生素B1。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视力、视野平均缺损、F-VEP P100波潜伏期情况。结果 1.视力疗效:复元明目汤治疗组:显效12只眼,有效20只眼,总有效率86.5%;西医对照组:显效4只眼,有效15只眼,总有效率54.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野疗效:复元明目汤治疗组:显效14只眼,有效19只眼,总有效率89.2%;西医对照组:显效5只眼,有效15只眼,总有效率57.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VEP疗效:复元明目汤治疗组:显效10只眼,有效21只眼,总有效率83.8%。西医对照组:显效3只眼,有效15只眼,总有效率51.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明目汤方案治疗视神经萎缩,可有效改善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我国城镇老年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2006年的截面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我国城镇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教育、收入以及医疗服务费用的水平对医疗保险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影响,而年龄、地区及自评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我国城镇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险水平整体上偏低,医疗服务费用高低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险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9.
姜海涛  刘恒  陶玥  陈晶  李珊 《眼科》2010,19(6):384-387
目的 探讨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为中心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模式的特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340例患儿.方法 回顾340例患儿ROP筛查的登记记录.按筛查工作模式的不同分为以眼科为中心的筛查模式组(Ⅰ组,n=101)和以NICU为中心的筛查模式组(Ⅱ组,n=239).前者系由NICU医师邀请眼科医师来NICU检查住院患儿,患儿出院后定期到眼科门诊由固定的眼科医师复诊 后者系在NICU设置眼底检查室,眼科医师除负责在此检查患儿并确定下一步处置方案外,其余工作均由NICU医师负责完成.分析两组间ROP的筛查完成率差异.主要指标筛查率、筛查完成率.结果 Ⅰ组、Ⅱ组的筛查率分别为95.05%(96/101)和92.89%(222/239)(x2=0.742,P=0.863).Ⅰ组、Ⅱ组的筛查完成率分别为24.75%(25/101)和73.64%(176/239)(x2=83.0,P=0.000).结论 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为中心的ROP筛查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ROP高危患儿的筛查完成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常频通气治疗,此外给予两组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上机12 h、24 h的血气分析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上机时间显著缩短,对照组的气胸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存活率、肺出血、IVH及BPD的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上机12 h后及24 h后血气分析显著优于对照组,吸氧浓度及氧合指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