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研究吗啡、芬太尼、曲马多对人T淋巴瘤细胞系Jurka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Jurkat细胞分裂成(1.5~2)×10^8L^-1,体外培养12~16 h,以10倍血药质量浓度的曲马多(7.5 mg·L^-1)、吗啡(38 mg·L^-1)、芬太尼(20 μg·L^-1)分别孵育 Jurkat细胞,再以0.25 mg·L^-1PMA诱导1 h后,离心分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提取沉淀细胞内蛋白质,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PMA可激活NF-κB,吗啡和芬太尼显著减弱NF-κB活性,而曲马多对PMA激活的NF-κB活性无影响.PMA刺激后,Jurkat细胞IL-2分泌水平由(10.0±2.4)ng·L^-1上升为(17.9±5.6)ng·L^-1(P<0.05).吗啡可明显抑制IL-2水平至(12.6±3.8)ng·L^-1,较PMA刺激组明显降低(P<0.05);芬太尼诱导后IL-2分泌水平显著下降,为(14.2±4.9)ng·L^-1(P<0.05);曲马多诱导后的IL-2分泌水平为(28.6±5.6)ng·L^-1,明显高于PMA刺激组(P<0.05).结论:曲马多可促进Jurkat细胞IL-2的分泌,对NF-κB活性无影响,但吗啡和芬太尼对NF-κB活性及IL-2合成可产生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对孕8-14周中止妊娠行钳刮手术患者,在使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以后应用异丙酚无痛技术的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 将孕8-14周需中止妊娠的8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n=40):A组不用异丙酚,B组使用异丙酚(初始量2.5mg/kg,追加量0.5mg/kg/次).所有患者术前3天口服米非司酮至总量150mg,术前30min直肠内用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失血量、宫颈软化程度、手术时间、术后10min疼痛评分、患者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 B组血压、心率较A组稳定,A组术中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者较多,但面罩给氧后可迅速恢复.与A组相比,B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10min疼痛评分低,病人满意程度较高,宫颈软化也较好.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钳刮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与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时有促进宫颈软化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3.
刘志恒 《眼科研究》2001,19(4):300-300
老年性睑内翻又称痉挛性睑内翻,多发生在下睑,因下睑缘向眼球方向内卷睫毛与眼球磨擦,可引起异物感、畏光、流泪,重者可导致角膜混浊或溃疡形成,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采用眼轮匝肌套环缝线固定术治疗痉挛性睑内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并28例40眼,男18例,女10例。年龄56~80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3年。其中有3例曾行眼轮匝肌折叠术加下睑去皮术,术后复发。有2眼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剥脱。2%利多卡因约!UI作眼胜局都浸润麻醉,在下睑使毛后2-3 mm处做与睑缘平行、…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术后使用新斯的明拮抗顺式阿曲库铵肌松药残留阻滞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 选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9月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老年患者80例,分为4组,每组各20例,即T0,T5,T10和T20组。术后当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恢复至0.5时,T5,T10和T20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新斯的明5,10,20μg/kg,而T0组注射生理盐水。记录TOFR恢复到1.0的时间,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第3、5、10分钟的心率(HR),血压(BP)的变化,计算各组10 min内TOFR成功恢复到1.0的百分率,以及术后6 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1T0组比较,T20组TOFR恢复到1.0时间明显缩短,T20组中10 min内TOFR成功恢复到1.0的百分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5组及T10组在TOFR恢复到1.0时间以及10 min内TOFR成功恢复到1.0的百分率与T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20组在第3、5、10分钟的HR与给药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组、T5组及T10组在给药前后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给药前后B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术后6 h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当TOFR恢复至0.5时,使用20μg/kg新斯的明可有效的拮抗顺式阿曲库铵的残留作用,20μg/kg剂量新斯的明可导致老年患者心率减慢,但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病程和视力预后.方法 收集近5年来在眼科就诊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49例(55只眼),常规行矫正远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房角镜和眼压检查,部分患者行视野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视力预后.结果 49例患者中,男30例,女19例;发病时年龄18~62岁,平均(37.2±15.6)岁.其中单眼发病43例,双眼交替发病6例.初次发病者32例,反复发作者17例,发作次数为2~11次.经系统抗炎和降眼压治疗后所有患者眼压均得以控制,43例患者(48只眼)视功能恢复;有6例患者(7只眼)因反复发作出现杯盘比扩大和视野损害.结论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表现为单眼复发性虹膜睫状体炎并伴有眼压升高,多数患者经治疗后视力预后较佳,少数患者反复发作后可出现青光眼性视野损害.该病在临床上易被误诊或漏诊,临床医生应掌握其诊治要点,并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定期观察视野及视盘变化,以免造成永久性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特征性改变是玻璃膜疣(drusen)形成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确切发病机制不清,衰老、营养失衡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参与其发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慢性炎症和补体活化等免疫机制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作用,从AMD患者病灶组织及玻璃膜疣中发现有巨噬细胞和补体成分沉积,玻璃膜疣的形成与补体成分在Bruch膜上的活化以及脉络膜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调有关,CNV的形成与补体成分活化、炎症刺激以及脉络膜巨噬细胞聚集活化有关,补体因子H的基因多态性也与AMD的发生有关。脂褐素碎片可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活化并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或血管生长因子,促进CNV的形成;长期光氧化损伤可导致视网膜蛋白变性形成新抗原,并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导致补体活化和巨噬细胞聚集,参与玻璃膜疣的形成和CNV发生。综上证据表明慢性炎症和补体活化等免疫学改变在AMD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提示抗炎治疗可作为AMD患者的有效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7.
48.
空间条件对芽孢杆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其它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枯草芽孢杆菌314菌株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产生菌,经过我国“92106”科学返回式卫星搭载之后,生长速度加快,酶活性提高。出发菌株产生SOD大约560单位/克细胞。而搭载后的菌株提高2倍多,产生SOD大约1260单位/克细胞。  相似文献   
49.
目的:对一株分离自慢性皮肤病变的少见细菌进行鉴定。方法:用表型性状,化学分类和16SrDNA测序鉴定并作药敏试验。结果:为专性需氧具有杆-球循环的棒杆力,在无机盐基础培养基上可利用单一有机化合物为碳源进行生长,其肽聚糖型为A3(Lys-Ser-Thr-Ala),其16SrDNA序列与氧化节杆菌和多色节杆菌极接近,同源性99%以上。结论:此分离菌株属于节杆菌属中的氧化节杆菌群,并可能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吗啡、芬太尼和曲马多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时对血清β内啡肽(βE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15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ASAⅠ~Ⅳ级,随机分成三组,吗啡组(M组)、芬太尼组(F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50例。皮下缝合时给予负荷量开始术后镇痛,持续24h。分别于麻醉前、术后1、3、24h采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βEP和IL6水平。结果三组病人麻醉前及术后1、3、24h血清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与麻醉前相比,M组βEP水平在术后各时点均明显下降(P<0.05);F组和T组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吗啡、芬太尼、曲马多均可有效抑制术后应激反应程度。与吗啡相比,芬太尼和曲马多可明显增加病人血清βEP的水平,有可能产生免疫增强作用,因此更适合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