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71.
本研究探讨次声作用后脑皮层组织环核甘酸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栓素A2 (TXA2 )和前列环素(PGI2 )代谢改变及意义。将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次声作用 1次、7次、1 4次及代谢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α 甲基 4 羧基苯氨基乙酸 (MCPG)治疗 5组。采用本校研制的次声压力仓。次声作用组用 8Hz、1 2 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 ,每次作用 2h。各组到预定时间后 ,取脑组织匀浆 ,用放免进行环磷酸腺苷 (cAMP)、环磷酸鸟苷(cGMP)与TXB2 及 6 酮 (TXA2 、PGI2 稳定代谢产物 )含量测定 ,并对脑组织匀浆进行蛋白定量。结果 :cAMP、cGMP与TXB2 及 6 酮含量 ,在次声作用 1次组 ,无显著改变 ;在 7次与 1 4次组 ,cAMP与TXB2 含量显著升高 (P<0 .0 1 ) ,6 酮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1 )。TXB2 /6 酮比值呈递增趋势 ;治疗组 :cAMP、TXB2 及 6 酮含量与TXA2 /PGI2 比值有明显恢复。提示次声可以通过引起脑cAMP、cGMP与TXA2 、PGI2 代谢改变造成脑损害 ,这是次声导致脑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相同强度的次声的作用下 ,作用次数的多少与脑cAMP、cGMP与TXA2 、PGI2 代谢改变程度呈直接相关关系。MCPG可能通过影响脑cAMP与TXA2 、PGI2 代谢改变而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及合并二次脑损伤 (SBI)的发生机制。方法 :12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单纯 DAI及合并 SBI(低血压与高热 )组 ,于伤后 0 .5、3、12、2 4和 72小时检测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DAI后神经细胞内游离 Ca2 超载明显 ,0 .5小时即有表达 ,12小时达高峰 ,持续至 2 4小时 ;在伤后同一时间点 ,与单纯 DAI组比较 ,DAI合并 SBI组 Ca2 含量明显增加 (P<0 .0 5 )。 DAI后自由基与血液粘滞性指标在伤后 3小时开始增高 ,2 4小时达高峰 ,72小时开始下降 ;与单纯 DAI组比较 ,DAI合并 SBI组丙二醛 (MDA)和血液粘滞性指标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单纯 DAI组 ;脑组织中 MDA含量与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正相关 ,组织病理学改变 SBI较单纯 DAI重。结论 :神经细胞 Ca2 超载是DAI及 SBI发生机制的关键 ,自由基和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P16与P53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与P53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胶质瘤手术标本及2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中P16与P53蛋白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该类肿瘤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P16蛋白的表达率逐渐降低,Ⅰ~Ⅳ级阳性率分别为75.0%、64.7%、42.8%和33.3%,低度恶性组(Ⅰ~Ⅱ级)与高度恶性组(Ⅲ~Ⅳ级)间有显著差异(P<0.05)。P53蛋白表达率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有上升趋势。结论:P16及P53基因表达在胶质瘤恶性演变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人源性脑胶质瘤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构建人源性脑胶质瘤噬菌体抗体库 ,从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中提取细胞总RNA ,经逆转录后用套式PCR分别扩增抗体轻链Vκ和重链VH基因。先构建Vκ基因库 ,并使连接Vκ和VH基因的linker与Vκ基因连接 ,再将VH基因克隆入Vκ基因库 ,即构建成功单链抗体 (ScFv)库。随机挑取菌落鉴定 ,测序表明从PBL中扩增出人源性Vκ和VH基因 ,并构建了库容量约为 2× 10 6的ScFv噬菌体抗体库。随机挑取克隆的测序表明 ,测定的VH基因与Kabat的抗体基因库中人抗体VH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 ,证明所克隆的基因属人抗体可变区基因。结果表明实验构建成人源性脑胶质瘤噬菌体抗体库 ,为进一步筛选人源性抗脑胶质瘤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弥漫性脑创伤与二次脑损伤发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弥漫性脑创伤 (DBI)与二次脑损伤 (SBI)后鼠脑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1a(mGluR1a)、cAMP、cGMP含量变化及I类mGluRs拮抗剂MCPG的治疗作用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单纯DBI、脑损伤合并SBI及MCPG作用组。脑损伤后 ,以低血压作为SBI指标 ,于伤后不同时间进行免疫组化和放射免疫研究。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比较 ,单纯DBI组脑皮层mGluR1a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 1h增加 ,2 4h达高峰 (P <0 .0 1) ,伤后2 4hcAMP水平下降 ,cGMP升高 ,cAMP/cGMP比值下降 ;合并SBI组 ,mGluR1a阳性神经元表达在伤后 0 5h即明显增加 ,6h达高峰 (P <0 0 1) ,cAMP改变也更加明显 ;MCPG可减少SBI后损伤神经元的数目。提示mGluR1a参与了细胞兴奋性毒性和代谢应急 ,是加重脑损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6.
外源性PTEN基因稳定转染对SHG44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TE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SHG44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克隆并扩增培养,以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了PTEN基因对胶质瘤细胞周期、超微结构、生长速率等特性的影响,观察导入人PTEN基因对SHG44细胞裸鼠致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转染PTEN基因的SHG44胶质瘤细胞中PTEN基因和蛋白均稳定表达,细胞周期明显改变,细胞从G1期到S期发生抑制,细胞超微结构有退行性改变,细胞增殖活性及裸鼠致瘤能力显著降低。提示转染外源性PTEN基因可阻止SHG44胶质瘤细胞由G1期进入S期,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观察次声作用后第 类 m Glu Rs在大鼠 CA1 区表达改变的规律和其激动剂二羧基环丙基甘氨酸 (DCG- )的作用 ,探讨次声致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2 0 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次声作用组和 DCG- 干预组 ,两组再分为对照组和次声作用 1次、3次、7次及 14次组 ,每组 10只。用8Hz、130 d 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 ,每次作用 2 h。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第 类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 Glu Rs)的变化。病理学检测分组方法同上 ,每组 10只 ,光镜下测计 DCG- 干预前后损伤神经元数目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次声作用 1次后第 类 m Glu Rs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即出现改变 (P<0 .0 5 ) ;在 3次组改变最显著 (P<0 .0 1) ;7、14次组恢复至正常水平。形态学研究证实 ,DCG- 干预能明显减轻 CA1 区神经元的损伤程度。 结论 次声作用后可导致第 类 m Glu Rs合成及活性减少 ,DCG- 能有效降低次声对脑损伤的程度 ,提示第 类 m Glu Rs在次声脑损害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次声作用后脑皮层组织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声是频率低于 2 0Hz的声波。近年来 ,次声作为工业、交通及住宅环境等污染因素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 。次声作用于机体最为首要的是引起脑的损害。次声作用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 ,尤其是思维及记忆功能障碍[2 ] 是否与次声影响了额、颞叶脑皮层功能与结构有关 ?这是我们拟探讨的问题。一、材料与方法1.分组与模型制作 :上海产雄性成年SD大鼠 40只 ,体重 (2 0 0± 15 )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次声作用 1次、7次及14次组 ,每组各 10只。采用本校次声压力仓。实验用 8Hz 12 0dB的次声 ,除对照组每日按规定次数在次声压力仓内…  相似文献   
79.
次声作用后脑组织环核苷酸与TXA2,PGI2代谢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次声作用后脑皮层组织环甘酸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代谢改变及意义。将40只SD大鼠随机正常对照,次声作用1次、7次、14次及代谢性谷酸受体拮剂α-甲基-4-羧基苯氨基惭酸(MCPG)治疗5组。彩本校研制的次声压力仓。次声作用组用8Hz、120dB的次声按规定次为九,每次作用2h各组到预定时间后,取脑组织匀浆,用放免进行环磷酸腺 苷、环磷苷与TXB2  相似文献   
80.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a novel hot spotof oncology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mian virus 40 (SV40) and the etiology ofhuman brain tumors as well as other types of tumors.However, the presence of SV40 and the expression ofoncoprotein large tumor antigen (Tag) in human braintumors remain a controversial issue. It is known thathuman cells are only semipermissive for SV40 infection, even if SV40 is in human brain tumors indeed,whether SV40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