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3篇
  免费   585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医药卫生   6732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比较内镜下不同术式治疗固有肌层来源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固有肌层来源胃黏膜下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STER组(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n=30)和ESE组(行内镜下黏膜挖除术治疗,n=30),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的应激指标。结果两组的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R组虽手术时间长于ESE组(P<0.05),但整块切除率高于ESE组,创面长径小于ESE组,住院时间短于ESE组(P<0.05)。术后,两组的MDA水平均高于术前,SOD水平均低于术前,但STER组的MDA水平低于ESE组,SOD水平高于ESE组(P<0.05)。结论STER与ESE治疗固有肌层来源胃黏膜下肿瘤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STER的创面长径较小,并能提升整块切除率,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2.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ecombinant human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rhFSH)用于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平行对照、非劣效研究方法,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间选取6家生殖医学中心纳入卵巢储备正常的不孕女性进行ART的COH治疗。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国产rhFSH,n=134)和对照组(进口rhFSH,n=133),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因素排除受试者共8例,试验组7例,对照组1例,最终依照研究方案完成试验的受试者试验组127例,对照组132例。比较两组受试者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总数、rhFSH用药情况、卵母细胞受精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COH周期中获得的卵母细胞总数分别为(13.0±5.8)枚和(12.9±5.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2例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受试者中,试验组(39例)获得MII卵母细胞数[(9.9±3.9)枚]显著高于对照组(43例)[(7.5±3.0)枚,P=0.003];卵母细胞受精率试验组[63.82%(1048/1642)]显著高于对照组[56.19%(958/1705),P<0.001]。rhFSH用药时间和总量、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早产率、活产率、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为进口rhFSH已知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卵巢储备正常的不孕女性中使用相同卵巢刺激治疗方案,国产rhFSH有效性及安全性与进口rhFSH相当。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期保健对新生儿黄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正常分娩的新生儿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保健法,研究组采用新生儿早期保健,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0~3天的黄疸值及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与母亲皮肤接触后不同时间的黄疸值。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0~3天黄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A组新生儿出生后第0、1、2天黄疸值,明显低于B组(P<0.05);研究组中A组新生儿出生后第3天黄疸值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保健应用于新生儿中,可影响新生儿黄疸水平变化,与母亲皮肤接触时间长的新生儿黄疸水平较低,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究双叶酸靶向纳米级超声造影剂(简称纳泡)制备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寻靶能力。方法制备双叶酸靶向纳泡。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实验细胞,根据加入纳泡种类不同将细胞分成3组,分别为无靶向纳泡组、单叶酸靶向纳泡组及双叶酸靶向纳泡组。利用纳米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检测纳泡的粒径和Zeta电位,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纳泡对乳腺癌细胞的毒性,利用流式细胞仪和Cr释放实验检测靶向能力。结果纳米激光粒度检测双叶酸靶向纳泡的粒径为100nm左右。无靶向纳泡组、单叶酸靶向纳泡组及双叶酸靶向纳泡组毒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靶向纳泡组、单叶酸靶向纳泡组及双叶酸靶向纳泡组的结合率分别为0.52%,33.33%,96.76%,双叶酸靶向纳泡组结合率明显高于无靶向纳泡组和单叶酸靶向纳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叶酸靶向纳泡组黏附能力明显高于无靶向纳泡组和单叶酸靶向纳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叶酸靶向纳泡具有良好的超声增强显像能力和乳腺癌细胞靶向结合能力,有望成为乳腺癌细胞分子诊疗的理想造影剂。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广东省COVID-19疫情防控人员离职倾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为提高防疫队伍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自制在线问卷对广东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参与过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通过层次回归分析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及社会支持的调节效应。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 168名疫情防控人员,632人(29.15%)有离职倾向。高级职称、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有编制、每日睡眠时间≥6 h、工作满意度和领导/同事/亲戚支持对疫情防控人员的离职倾向存在负向作用,而工作通宵和休息日加班对离职倾向具有促进作用。交互作用项“工作满意度×家人支持”在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之间存在负向调节效应。  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广东省疫情防控人员的离职倾向较高,完善疫情防控工作的激励机制,提高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防疫人员提供更多支持可降低其离职倾向。  相似文献   
56.
儿童多动症患者注意力缺陷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儿童多动综合征已越来越引起医学界、教育界重视〔1、2〕 。儿童多动综合征患儿除了有多动、学习困难、行为异常等外 ,注意力不集中是最主要的症状。我院从 1996年起将国产注意力缺陷测试仪应用于临床 ,本文就注意力缺陷测试在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DH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因学习困难和多动为主诉在我院儿保门诊就诊的儿童 130 0例 ,其中男10 2 1例 ,女 2 79例 ;年龄 6 .5~ 12 .5岁。智力均正常。1.2 方法 应用NJ2 2注意力缺陷测试仪 (上海仪器仪表研究…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拉沙热、埃博拉、新冠和尼帕等多种病毒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暴发,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广谱抗病毒药物是主动应对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其研发的关键是发现病毒特有的保守药物靶点。病毒聚合酶负责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过程,蛋白序列相对保守,是理想的药物靶点。本文以重要人感染RNA病毒聚合酶的工作机制和靶向病毒聚合酶的药物开发展开综述,为未来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控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58.
张莹莹  张萱  李文春  陈绍田  陈佳 《中草药》2023,54(14):4420-4426
目的 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姜黄根部热水提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姜黄酮G(1)、姜黄酮H(2)、11-羟基-红没药-1,3(15),9-三烯(3)、香草醇(4)、甜没药姜黄醇(5)、甜没药姜黄醇B(6)、intermedin B(7)、longpene C(8)、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烷-1,2-二醇(9)、(±)-松脂醇(10)。结论 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2互为差向异构体;化合物910为首次从姜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6月,收集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4.1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整合分析和偏倚风险评估;Stata14.0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949例患者,观察组478例,对照组47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4, 95%CI (1.18, 1.31), P<0.000 01]、细菌清除率[RR=1.38, 95%CI (1.22, 1.55), P<0.000 01]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MD=-1.38, 95%CI (-1.55,-1.20), P<0.000 01]、体温恢复正常时间[MD=-1.68, 95%C...  相似文献   
60.
邬莹莹  张海粟 《新中医》2023,55(8):91-94
目的:观察苁蓉益肾颗粒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按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苁蓉益肾颗粒治疗。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估临床疗效、蛋白尿、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月后,2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并呈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相同时间点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2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进展率为20.00%,对照组为4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苁蓉益肾颗粒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