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3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细胞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免疫细胞,其正常的增殖分化在机体免疫监视、防御中起关键作用。大量研究[1‐2]表明,T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是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众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免疫抑制剂革命性地改变了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以 T 细胞为靶点的免疫抑制剂成为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进程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3‐4]。本文综述了以T 细胞为靶点的治疗策略以及现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局限,同时总结了基于T细胞治疗的新靶点和天然产物来源的免疫抑制剂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2.
菌斑pH值、游离钙和总蛋白水平与根龋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菌斑液成分的动态变化与根龋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比较无根龋组和有根龋组根面牙菌斑液在糖溶液漱口前后 ,所测定pH值、游离钙 (微电极法 )和总蛋白水平 (分光光度法 )的差异。结果 静止状态下 ,无根龋组和有根龋组的pH值 (无根龋组 6 2 4± 0 74,有根龋组 5 96±0 70 )和游离钙 [无根龋组 (0 6 0± 0 46 )mmol/L ,有根龋组 (0 89± 0 5 4)mmol/L]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糖漱口后 ,有根龋组的pH(5 14± 0 19)和游离钙 [(1 73± 0 74)mmol/L]水平均低于无根龋组[pH 5 2 8± 0 16 ,游离钙 (2 73± 1 2 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蛋白水平与游离钙含量之间没有相关性。同一个体牙根面与冠面之间菌斑液的三项指标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 有根龋组的菌斑液有较强的致龋倾向 ,在细菌酵解糖产酸方面 ,牙根面 (牙骨质 )菌斑与牙冠面 (牙釉质 )菌斑无根本差别  相似文献   
73.
苦瓜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研究发现,苦瓜化学成分在抗氧化、抗菌、抗肿瘤、抗炎等方面都能够发挥显著作用,同时有些还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功效.本文对苦瓜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期冀为其日后药用价值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宁亚莉  冯琳 《陕西中医》2005,26(4):381-382
痿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该病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因日久不能随意运动所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重症痿证则是指以肢体瘫痪,肌肉萎缩,二便失禁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危重或治疗护理不当时可危及病人生命。重症痿证病人的治疗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对于重症痿证病人来说预防肌肉痿缩,促进肌力恢复,预防感染、褥疮,使之全面恢复,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病人的康复训练指导、饮食调养、起居扶持、功能锻炼、环境卫生、皮肤护理、心理调适至关重要。甚至能起死回生,保全病人生命。根据我们多年的护理经验体会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75.
回顾在遗传性心律失常领域最新发表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与儿童心源性猝死关系密切的离子通道病,包括长QT综合征(LQTS)、短QT综合征(SQTS)、Brugada综合征(BrS)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总结它们在发病机制及诊治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76.
背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和抗炎能力。既往研究发现不同状态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下调多种小肠损伤炎性反应,对肠道起到保护作用,但对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炎性反应的作用和机制尚未明确。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探讨炎症预激活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调控NEC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4月,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随机选取造模后的80只SPF级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根据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正常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NOR)组、NEC损伤+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一氧化氮(NO)联合培养诱导的炎症预激活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MSC-CMTNF-α+IL-1β+NO)组,每组20只。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的方式,对照组、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MSC-CMNOR组、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分别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DMEM-F12培养基、MSC-CMNOR及MSC-CMTNF-α+IL-1β+NO。在注射药物后第4天开腹观察小肠大体标本,收集回肠末端和血液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小肠组织及血清标本行炎性因子检测。结果 小肠大体标本变化:对照组新生大鼠小肠色泽红润,无充血,弹性好,有蠕动,未见肠壁积气或坏死。单纯NEC损伤组及NEC损伤+MSC-CMNOR组新生大鼠肠道色泽呈暗红色,充血明显,可见肠壁积气、坏死,弹性差,肠管扩张。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新生大鼠肠道轻度充血,未见肠壁积气或坏死,弹性尚可。小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NEC发生率:对照组、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MSC-CMNOR组、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病理学评分总分为16、51、43、16分;4组病理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41.70,P<0.01)。其中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MSC-CMNOR组病理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病理学评分较单纯NEC损伤组降低(P<0.01)。对照组无NEC发生,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NEC损伤+MSC-CMNOR组分别有17、4、16只诊断为NEC(NEC发生率为85.0%、20.0%、80.0%);4组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0,P<0.01)。4组血清和小肠组织中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水平:4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IL-8、IL-10、IL-1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小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与单纯NEC损伤组、NEC损伤+MSC-CMNOR组相比,NEC损伤+MSC-CMTNF-α+IL-1β+NO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IL-8、IL-12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MSC-CMTNF-α+IL-1β+NO组小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1)。结论 炎症预激活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NEC新生大鼠的肠道具有保护作用,能够调控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平衡,减轻肠道的损伤。  相似文献   
77.
对我院彩色超声及介入性超声诊断骶骨小细胞性骨肉瘤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19岁.因发现骶尾部包块0.5 a就诊,包块初起约蚕豆大小,后逐渐增大,伴疼痛.查体:骶尾部扪及大小8 cm×5 cm的包块,边界不清,质地中等,有压痛;全身未扪及明显肿大的浅表淋巴结.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对有机酸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有机酸在AgP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共20例AgP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个位点采集龈沟液,分离上清液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分离沉淀物采用PCR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并分析其电泳条带的灰度值作为该微生物的PCR产物量。结果:AgP组龈沟液中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的浓度,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和PCR产物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组中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未检出组[2.87 (0.99, 4.36) mmol/L vs. 0.33 (0.00, 1.44) mmol/L,P<0.05],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浓度均与牙龈卟啉单胞菌产物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4,0.548,0.411,0.493,0.273,P<0.05)。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组中有机酸浓度均高于未检出组,琥珀酸1.67 (1.15, 2.11) mmol/L vs. 0.80 (0.48, 1.06) mmol/L,乙酸31.95 (23.77, 43.13) mmol/L vs. 12.51 (7.57, 15.69) mmol/L,丙酸11.86 (6.55, 14.98) mmol/L vs. 2.82 (1.71, 7.03) mmol/L,丁酸3.45 (2.41, 4.78) mmol/L vs. 0.54 (0.00, 1.56) mmol/L,异戊酸2.23 (1.05, 3.85) mmol/L vs. 0.62 (0.00, 2.33) mmol/L,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与齿垢密螺旋体产物量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443,0.702,0.625,0.557,P<0.05)。结论:AgP患者龈沟液中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产物量,可以作为判断AgP发生与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在根管治疗术的临床前探作训练中树脂透明牙模型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在北大口腔医学专业牙体牙艇病学临床前教学中,选取46名学生用树脂透明牙作为根管治疗术的学具,每人均做上第一磨牙和上中切牙共184个根管,分别按设计模式进行直视探作和盲探作两种练习。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直视下完成根管预备和充填,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根管的形态和分布,对于学生掌握探作器械到达的位置、操作手法的应用,以及操作效果的评价和探作缺陷的认知显示了极大优势。②先做盲预备再用透明牙直视下预备,可令学生加深理解一些关键的探作步骤。结论 树脂透明牙模型用于根管治疗的临床前探作训练具有直观的优点,使操作者更易于掌握根管治疗的探作要领,先盲预备后直视预备可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0.
腰椎管狭窄合并马尾神经冗余患者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会侠  赵玉龙  王祺  李晓辉  冯琳  张永婷 《天津医药》2021,49(10):1085-1088
目的 观察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马尾神经的 MRI 表现特点,分析行后路腰椎内固定椎间融合术 (PLIF)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马尾神经冗余(RNRs)对手术疗效和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且 行PLIF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209例。按腰椎MRI T2WI矢状面椎管内马尾神经是否冗余分组。测量腰椎管最狭 窄处硬膜囊横截面积(CSA),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腰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结果 RNRs组85例,非RNRs组(对照组)124例,冗余发生率为40.7%。RNRs组较对照组患者年龄 大、椎管狭窄程度严重、ODI评分及VAS评分高(P<0.01),2组间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LIF术 治疗后,RNRs组患者中有68例RNRs解除(解除组),17例RNRs未解除(未解除组),RNRs未解除率为20.0%。未解 除组术后ODI及VAS评分较解除组和对照组均高(P<0.05);而解除组与对照组间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SS患者的手术疗效评估关键在于术后RNRs是否解除,术后RNRs未解除患者较不伴有RNRs患者或 术后RNRs解除的患者恢复差,RNRs可以作为手术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