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探讨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干预至出院后6月,比较2组患者在关节功能恢复(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文化差异及知识接受理解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平台干预后,实验组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居家骨科护理平台为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了新型延伸护理模式,是科学可靠的康复锻炼咨询平台,使患者术后康复锻炼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儿童脑动脉炎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以往仅能通过临床表现,构体试验和脑血管造影诊断,无法了解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我院自1995年7月以来采用经颇多普勒(TCD),对46例儿童脑动脉炎血流速度进行检测,并以同期检测的30名7~14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以探讨其TCD特点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三资料与方法l.1临床资料1.1.1病人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6~14岁,平均11.3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7~14岁,均为健康儿童,无高血压、结统组织病和药物中毒等。l.1.2临床症状:病前1~2周有发热、发作性头痛4例,病程中间歇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口服营养补充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采用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指导;实验组在原有普通饮食的基础上口服肠内营养粉剂。术后比较两组营养状况、胃肠道并发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表)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干预组术后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的含量、营养风险评分、围手术期食物每日摄入的热量、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肠道并发症(便秘)发生例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肠内营养干预后,病人平均首次下床时间提前了4.5 h,住院时间缩短了0.53 d,生活能力评分提高了6.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营养潜在风险病人在术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生活能力评分、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使用肠内营养制剂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社区3~6岁儿童VMI智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们于 1999年对秦皇岛城区内 3~ 6岁 2 0 0 0例儿童用 VMI方法进行智力筛查 ,主要目的了解城区 3~ 6岁儿童的 DL发育水平 ,低智商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对智能异常和可疑的儿童进一步诊断 ,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智残儿的发生。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居住在秦皇岛市城区内 3~ 6岁儿童均为筛查对象。1.2 方法 :采用视觉 -运动整合发育测验 (AMI)进行筛查 ,由市卫生局妇幼保健科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智力筛查 ,经过微机统一处理分析。2 结果2 .1 DL发育水平及分布 :结果表明 ,我市城区 2 0 0 0例被查儿童整体 DL水平在 10 8.6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 符合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400例随机分成阿司匹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00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基础上采用双盲法进行肠溶阿司匹林(0.3 g/d)或安慰剂(0.3 g/d)治疗并进行随访.主要终检标准:发生血栓栓塞.评估阿司匹林或安慰剂对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用Kaplan-Meier曲线表示,并作对数秩检验.结果 400例病人中平均年龄59岁,平均随访3.6年,血栓栓塞61例,总血栓栓塞率15.3%,平均年血栓栓塞率4.3%.其中,阿司匹林组平均随访3.7年,血栓栓塞18例,血栓栓塞率9.0%,平均年血栓栓塞率2.4%;安慰剂组平均随访3.6年,血栓栓塞43例,血栓栓塞率21. 5%,平均年血栓栓塞率6.0%.阿司匹林组血栓栓塞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血栓栓塞率(对数秩检验:统计量为12.4,u=1,P=0.0004).结论 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率.  相似文献   
16.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疗效。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200例病人均具有南心房颤动引起的头晕、心悸、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有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记录,每次心房颤动发作能在48h内自行终止而恢复窦性心律,且无明显的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症状,左室射血分数〉40%,临床基础特征基本相似的。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人,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胺碘酮组:胺碘酮0.2g,每日3次,口服,第4日起改为0.2g,每日1次,维持180d。安慰剂组:安慰剂0.2g,每日3次,口服,第4天起改为0.2g,每日1次,维持180d。每月随防1次,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维持窦性心律的百分比。结果:在6个月随防期内胺碘酮组病人心房颤动复发率为16%(16/100),而安慰剂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87%(87/100,P=0.000)。结论:小剂量胺碘酮用作预防有明显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鼻留置胃管不同体位下胃管路径的影像变化,为改良经鼻留置胃管技术提供影像解剖依据。[方法]26例需留置胃管的病人以垫肩颈仰头体位经鼻留置胃管后,分别取垫肩颈仰头体位及平卧位行CT扫描,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观察胃管走行路径,在正中矢状位测量各观察指标。[结果]垫肩颈仰头位时:鼻尖至食管入口连线长度(A1)(118.71±6.66)mm,寰椎前弓至A1的垂直距离(A2)(42.35±7.81)mm,颚骨上缘与第2颈椎椎体后缘的角度(A3)(91.17±7.90)°及颚骨上缘与第5颈椎椎体后缘的角度(A4)(97.99±8.79)°;平卧位时:A1为(114.58±9.07)mm,A2为(38.72±7.44)mm,A3为(95.15±8.78)°,A4为(94.42±10.58)°。[结论]垫肩颈仰头仰卧位留置胃管技术具有明显的解剖学优势,使胃管走行曲度变大,更有利于临床置管并减轻病人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在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少数民族尤其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计划生育意义更加深远重大。它关系着少数民族人民群众能否改变贫困面貌、摆脱困境,脱贫致富和小康目标的实现。然而,越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越是滞后,而且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难度更大,困难更多。因此,认真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当前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鼻留置胃管不同体位下胃管路径的影像变化,为改良经鼻留置胃管技术提供影像解剖依据。[方法]26例需留置胃管的病人以垫肩颈仰头体位经鼻留置胃管后,分别取垫肩颈仰头体位及平卧位行CT扫描,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观察胃管走行路径,在正中矢状位测量各观察指标。[结果]垫肩颈仰头位时:鼻尖至食管入口连线长度(A1)(118.71±6.66)mm,寰椎前弓至A1的垂直距离(A2)(42.35±7.81)mm,颚骨上缘与第2颈椎椎体后缘的角度(A3)(91.17±7.90)。及颚骨上缘与第5颈椎椎体后缘的角度(A4)(97.99±8.79)。;平卧位时:A1为(114.58±9.07)mm,A2为(38.72±7.44)mm,A3为(95.15±8.78)。,A4为(94.42±10.58)°。[结论]垫肩颈仰头仰卧位留置胃管技术具有明显的解剖学优势,使胃管走行曲度变大,更有利于临床置管并减轻病人副反应。关键词:留置胃管;计算机断层成像;垫肩颈仰头体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阴道瘘(RVF)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40例RV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采用直肠黏膜移动瓣技术治疗的20例RVF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用传统术式(经会阴、经阴道及经肛门括约肌途径修补术)治疗的20例RVF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传统术式与直肠黏膜移动瓣技术对RVF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采用直肠黏膜移动瓣技术治疗RVF一次补修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术式(P<0.05);两组术后各项应激指标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黏膜移动瓣技术可有效治疗中低位RVF,并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在中低位RVF治疗中较传统术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