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1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医药卫生   26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8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拟建立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采用连续分次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嗜铬细胞瘤细胞,采用细胞培养液中儿茶酚胺水平检测、多聚甲醛诱发荧光及细胞嗜铬粒蛋白A(Cg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细胞性质和功能鉴定,并用噻唑兰(MTT)法观察原代培养的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人嗜铬细胞瘤细胞在培养3~7天时生长较快,7天后细胞开始分化。经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儿茶酚胺浓度、多聚甲醛诱发荧光等,证明该细胞有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的功能。并且培养的细胞CgA和NSE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因此,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人嗜铬细胞瘤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具有嗜铬细胞瘤的分泌和表达功能,国内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42.
胡继军  方向明  陈晓红  熊碧芳  柳亢宗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3):38-40,F0006,F0009
目的: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及其与大肠癌恶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分光光度法检测4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和NO的含量。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NO表达水平均较健康人明显增高(P<0.01),且随着大肠癌浸润深度增加、有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愈晚者而显著增高(P<0.01)。血清VEGF与NO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8152,P<0.01)。结论:VEGF和NO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调控过程有关,术前检测血清VEGF和NO含量对判断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以及Dukes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3.
已知最少有两种非等位的γ-珠蛋白基因,在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的γ-珠蛋白链的136位上的氨基酸,一个是甘氨酸,另一个是丙氨酸,分别标示为Gγ和Aγ·以γ-珠蛋白互补DNA对细胞DNA杂交支持这一结论。作者应用单复制基因绘图技术画出γ-珠蛋白基因内及其外围限制性内切酶位置的物理图形。方法是:正常人胎盘DNA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并变性。将各个碎片在1.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分离,从琼脂糖凝胶上转移到硝酸纤维素微孔滤膜,并和  相似文献   
44.
目的血小板上的α2bβ3蛋白是干扰素家族的重要一员,由2个亚基组成,在血小板凝集过程中,可以与纤维蛋白原上的RGD特征序列结合,使血小板凝集。这样可以在理论上设想一个环形RGD小分子(RGD-c),与α2bβ3蛋白结合,阻断其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有效阻止血栓形成。实验目的在于建立α2bβ3三维模型,设计RGD-c,了解该蛋白与RGD-c的结合位点和方式。分析不同侧链:RGD-c的结合效果,选出最合适的RGD-c作为实验室药物配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病变18例26段,静脉病变22例26段。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5~85岁,平均60.5岁。结果溶栓疗法成功率93.02%(40/43段);PTA治疗成功率96.15%(25/26段);内支架治疗9段全部成功。观察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率为88.46%(46/52段)。结论根据血管闭塞性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局部溶栓是治疗血栓性闭塞的基本方法。提出血栓性闭塞开通后保留导管抗凝溶栓治疗2~3天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46.
阴囊Paget病又称阴囊湿疹样癌或炎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外Paget病(EMPD),同时也是一种少见的阴囊恶性肿瘤,1983~1999年我院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年龄49~74岁,平均61.5岁,病程1~15年,平均6年。初诊均表现为阴囊皮损。皮损表现为湿疹样改变,局部皮肤红斑、隆起、糜烂、破溃,可有脱屑,表面有渗液结痂,伴或不伴瘙痒、疼痛,皮损可渐增大,累及阴茎根部、大腿内侧、腹股沟区域,甚至累及耻骨上皮肤,皮损界限多较清楚。6例中右阴囊病变2例,双侧阴囊病变1例,右阴囊及右腹股沟病变1例,左阴囊及双腹股沟病变1例,左阴囊及右腋窝病变1例;病变皮损面积平均5cm×4cm左右。误诊时间1~12年,平均5.5年。6例中1例有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活检证实为转移。除1例因有肺、脑、骨、骨髓等多处转移仅行阴囊及右腹股沟淋巴结病灶活检外,其余5例均行距病灶2cm外单纯病灶切除术,深达皮下或睾丸鞘膜。6例中1例因多发转移,全身衰竭,于活检后1个月死亡,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9.8年,平均5.8年,1例术后8.5年于原手术对侧阴囊复发,1例术后5年于原手术部位复发,此2例均再次行病灶切除术,二次术后已分别达2年1例,1年1例,另2例术后已3.9年1例,1例术后1个月。  相似文献   
47.
目的基于生信数据挖掘探究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及熟地黄的治疗靶点。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挖掘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差异表达基因,运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预测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采用R软件对阴虚靶点与骨质疏松靶点映射匹配。借助String数据库在线平台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分子对接预测熟地黄治疗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靶点。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注释。结果通过分析得到差异表达基因1 272个,骨质疏松症靶点662个,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相关靶点45个,主要涉及细胞凋亡调节、雌激素应答、骨骼肌系统发育等生物过程,并由PI3K-Akt、Wn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等信号通路调节。熟地2种有效成分能够作用于核心蛋白IGF1、VEGFA等。结论熟地黄可能靶向IGF1、VEGFA等核心蛋白,通过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及雌激素应答过程,从而实现防治阴虚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48.
乙酰基二肽-1鲸蜡酯(acetyl dipeptide-1 cetyl ester,AD-1)是乙酸和十六烷基醇与精氨酸和酪氨酸组成的人工合成肽,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提高皮肤屏障功能的作用,已被用于敏感肌化妆品中。该成分虽然也被用于抗衰老化妆品中,但缺乏公开的系统科学研究。本研究通过评价AD-1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基化作用、建立UVA反复照射真皮原代成纤维细胞的光老化模型,探讨其在光老化细胞中的抗衰老活性。采用MTT法测定AD-1对细胞活力的影响;RT-qPCR法检测AD-1和UVA对衰老相关p21、p53、MMPs、IL6、Col1、Col3以及自噬相关p62、ATG5、ATG7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D-1和UVA对衰老及自噬相关p16、p21、p53、Col1、LC3B、p62蛋白水平的影响;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MDC染色评价细胞衰老损伤,并通过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实验结果显示,AD-1干预可以减少UVA诱导的细胞损伤和mRNA表达异常,改善p16、p21、p53、Col1、LC3B、p62蛋白水平异常。结果表明,AD-1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49.
探讨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与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失衡的关系和在肺心病发病的作用。方法经右微导管测定10例肺心病患者平均肺脉压(MPAP);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对照组、肺心病组外周静脉和肺心病右心微导管组肺动脉、外周静脉血浆a-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血浆GMP-140水平T  相似文献   
50.
君姆扎胃康胶囊是由熟大黄、甘草、白芍、海螵蛸、元胡、党参、吴茱萸、苍术、砂仁、诃子等十味药物组成 ,具有促胃制酸、温中理气、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 ,用于各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为控制该制剂内在质量 ,对方中海螵蛸进行了显微鉴别 ,对元胡、诃子、白芍进行了薄层鉴别 ,对方中君药大黄所含有效成份大黄素进行了含量测定。材料与方法1 仪器、药品与试剂 Olympus生物显微镜 ;岛津CS -92 0薄层扫描仪 ;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 )。对照品延胡索乙素、没食子酸、芍药甙、大黄素 ,对照药材元胡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