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比较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和乙肝相关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HBV-MPGN)的病理特征及病毒抗原沉积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送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肾脏病理中心会诊的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将40例HBV-MN患者纳入MN组,其余40例HBV-MPGN患者纳入MPGN组。比较两组患者肾脏标本的病理特征及免疫球蛋白(IgM、IgA和IgG)、补体(C3和C1q)水平在肾脏中的沉积情况,以及HBcAg和HBsAg在肾脏组织中的沉积特点。结果两组标本中系膜增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N组中伴有局灶硬化、基底膜增厚及钉突的比例明显高于MPG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IgM、IgA和C3沉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N组样本中发现IgG和C1q比例明显高于MPG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组有21例患者标本检出HBcAg沉积,而MPGN组所有标本均检出HBcAg沉积,MPGN组HBcAg沉积检测率明显高于M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组HBsAg沉积检出率为82.50%,明显高于MPGN组的60.00%,两组HBsAg沉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MN组检出的乙肝抗原多分布于毛细血管襻,而MPGN组的乙肝抗原多分布于系膜区,部分毛细血管襻可见颗粒状节段分布。结论 HBV-MN和HBVMPGN具有极为不同的病理特征,且乙肝病毒抗原的沉积情况也有明显差异,二者发病机制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经济和生活环境情况。方法采取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5998户的20529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用统一规格的调查表进行询问调查家庭经济、生活环境和就医可及性情况。结果城市居民年人均收入为5585元,农村为2197元;城市年人均消费总支出为4060元,其中药品、医疗服务及用品支出9.51%;农村人均消费总支出1709元,其中药品、医疗服务及用品支出占13.08%。;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19.67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28.24平方米;城市贫困户占5.51%,农村占2.31%;农村住户致贫原因主要为劳动力少、因疾病或损伤和自然条件差或灾害,城市贫困是其它原因,如下岗和无业等。结论河北省城乡居民的收支增加,但食物、衣着和日用品支出比例下降,文化娱乐、医疗费用支出明显上升;人均住房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儿童计划免疫建卡及免疫接种率情况,结制定相应的医疗保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006年9月,采取家庭入户调查法,对城乡居民儿童计划免疫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儿童计划免疫建卡比例通过了解出生后儿童是否建立了预防接种卡或保健手册,从而了解和掌握儿童系统保健健全情况。采用入户调查方法,询问家长该住户儿童是否建立计划免疫接种卡、是否进行计划免疫。被调查的930名(城市184人,农村746人)儿童中,有74.30%(691/930)的儿童有保健手册或预防接种卡,其中城市为99.46%(183/184),农村为68.10%(508/746)。与199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因病伤住院出院情况。方法采取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确定5998户的20529城乡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用统一规格的调查表进行询问调查出院病人住院情况。结果调查人群的总住院率为2.56%,农村高于城市;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疾病(67.4%)、正常分娩(19.5%)和损伤中毒(10.2%);住乡镇街道卫生院或卫生服务中心的占11.4%,住县(市、区)医院的占38.2%,住市/地医院的占26.6%;平均住院1.18次;因病愈医生要求出院的占45.4%,因病未愈医生要求出院的占9.4%,自己要求出院的占42.3%;结论与1993年的第一次和1998年第二次调查相比,河北省城乡居民的住院率轻微上升,平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上涨。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Gilbert综合征(GS)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超微病理及基因变化特点,探讨GS的综合精准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5-01—2017-03间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2270例肝穿刺活检病理资料,其中29例诊断为GS。采用HE染色、铁染色、铜染色、网染、Masson染色等组织化学染色及超微病理观察,并结合临床表现、诱发因素、基因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9例GS约占总肝穿病例的1.3%,男女之比为2.6∶1,年龄5~62岁,多在20~50岁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眼黄、尿黄、皮肤黄染(100%),其次为乏力、纳差、上腹部不适(17.2%),脾大(13.7%),肝大(6.8%)。实验室检查常有胆红素升高(75%),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22例(91.7%)ALT、AST、GGT正常,9例(29.2%)ALP轻度升高,2例叠加药物性肝损伤者以上4项均明显升高。组织病理: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肝细胞正常或轻微水肿,胞质内仅见少量棕黄色细小脂褐素样色素颗粒,以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为明显,偶见脂肪变性,Kupffer细胞内无吞噬色素颗粒现象;汇管区无炎症反应或仅见少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无界面炎及纤维化,仅1例见小叶间短的纤维间隔。超微病理:肝细胞内淤胆性色素颗粒沿毛细胆管周围分布,颗粒中透亮区大于电子致密区,毛细胆管轻度扩张,管腔空虚。基因检测:6例GS均显示UGT1A1基因突变。结论 GS在青中年多发,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一定特点,但缺乏特异性,肝穿刺病理病变轻微,常无慢性肝病表现,而超微病理具有特征性改变。因此,肝穿刺组织病理、超微病理并结合基因检测是诊断GS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